中医人讲中药葛惊涛谈ldquo天

青岛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8/9332498.html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因产地不同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川贝因其疗效显著且货源紧缺,被民间称为“天府之宝”。

葛惊涛,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委员,陕西省耳鼻喉头颈外科诊疗中心委员,主治医师,本科学历,耳鼻喉工作20余年,医院、交大二附院深造,擅长治疗各类成人及小儿咽喉病变、鼻腔鼻窦炎及良性肿瘤等,对鼾症治疗经验丰富。

药材典故

唐代政治家魏征为治愈母亲的患咳喘病,四处求医,但效果甚微,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开了处方,具体药物为川贝母、杏仁、陈皮、法半夏等,因药汁太苦而母亲不肯服用。

第二天,母亲说她想吃梨,可牙齿多已脱落,又不便咀嚼,魏征心想,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让母亲喝吧!没想到,母亲非常喜欢,直说好喝,好喝。于是魏征便在把药汁与梨汤一起煎煮,避免母亲说苦不喝,又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疲惫的睡着了,没想到等他揭开药罐盖时,药汁因熬的时间过长变成了糖块,魏征赶紧尝了尝,意想不到的是糖块竟酥酥的而且入口即化,魏征大呼此乃意外之喜,妙哉妙哉,于是便将糖块送到母亲那里,母亲甚是喜欢,从此他就每天都吩咐下人为母亲熬制糖块。近半个月,母亲不但食量增加了,咳喘病也好了。消息传开后,众多医家纷纷效仿,收到了良好效果,逐步衍化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川贝雪梨膏”。

来源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性能特点

川贝苦泄甘润,微寒清热,入肺、心经,为清泄润肺之品。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疮肿瘰疬。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病症

(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3)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使用注意: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食疗膳方

蜂蜜炖川贝

做法:川贝粉3-9g,蜂蜜适量,炖服。

功效:治疗肺结核,咳嗽痰多,或痰中带血。

贝母炖雪梨

做法:川贝3g,雪梨一个,炖服。

功效:治疗久咳,干咳无痰肺热型咳嗽。

药理:川贝具有镇咳、祛痰、降血压、松弛肠道肌肉、兴奋子宫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往期回顾

杨康讲“还瞳子”

韩雪讲“铃铛花”

李鸿讲“回想初见”

陈春梅谈“亚洲之香”

郑自清讲“将军”

江小明谈“天然喉宝”

王清新讲“神仙草”

穆江涛谈“广药翘楚”

姚德歧讲“当夏之半”

柏喜桂谈“四时神药”

周保林讲“定风神箭”

胡巧云谈“红色黄金”

唐志革讲“夏天第一花”

朱历杰谈“血中气药”

周纪武讲“绿色抗生素”

李晓文谈“妇科圣药”

吴宗尧讲“国老”

郭训武谈“神仙之食”

王琴讲“流感神药”

馆长黄薇讲“神草”

江涛谈“金不换”

陈文斌谈“补气之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d/10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