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已去,秋,翩然而至。早晚已略显凉意,但是体感却有着矛盾的寒热两意。与往日同样的饮水量,好像已不足以解决干渴。同样有变化的还有皮肤。明明下了几天的秋雨,同样的护肤步骤,皮肤上崛起的小碎屑宣告着燥干。小朋友接连几天呼吸出现痰音,总喘着粗气,嗓子清个不停。我意识到,可能,“秋燥”又来了。什么是“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引自百度当然,我们家小朋友,作为一个活泼、爱跳爱动的小男孩,八九不离是温燥。而仔细看了看表征体象,更确认了。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为温燥。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表证偏风热,津亏较重,甚化热伤络,胸痛咯血,舌红苔黄,脉细数[3]。搬出最爱的炖盅,心里已有底。做法如下:准备好干木耳,着水泡发;拿出准备好的雪梨,削皮切成小块(我们不爱吃皮,喜欢的可洗净留用);再取几颗老冰糖;最后的最后,是川贝母粉,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材料。不过,川贝应对热燥引起的肺不适有奇效,但是如果是寒性引起的感冒咳嗽,谨慎使用。川贝母是常用中药,传统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化痰,性凉,甘平入肺经、胃经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抗菌作用除了川贝,银耳和雪梨,都有润肺润燥的功效。肺生皮毛,肺舒畅了,皮肤也会健康不少。当然,稳妥起见,如果对川贝是否适用不太清楚,也可以不加川贝。春秋,这款养生汤羹是我隔三差五就会煮来食补的。美颜养肺的同时,口感也甚是不错。川贝的苦,加入冰糖调和后,倒融出一种别致的口感。甚受我们家小朋友喜欢。这个秋天,愿你我都只享受秋景秋致,而不受“秋燥”困扰。延伸食谱:桃胶雪耳牛奶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选择自制。饱了口腹之欲同时,滋补养颜。桃胶要提前一晚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