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味中药,也经常用来做药膳。它还有一个神秘的故事,这么一味一身都是戏的药,必须用一颗科学又八卦的心,全面了解。
常用的贝母多指川贝母及浙贝母。在《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中,同称贝母。清代《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青贝,后者称炉贝。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
药性: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浙贝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川贝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主治:川贝治虚劳咳嗽,肺热咳嗽,清泻肺热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内伤久咳燥咳热咳,瘰疬,乳痈,肺痈。浙贝治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肺痈。
两者之功基本相同,川贝母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偏于泄,以风热犯肺,痰热郁肺为宜,清热散结浙贝为胜。
不是用川贝就好,主要是看用在哪方面,治疗哪方面疾病。市场上川贝价格较高,经常出现贝母混售或以其他伪品充当川贝母出售的。川贝和浙贝,价格相差近40倍,购买时要谨防上当。
贝母做药膳
川贝蒸梨:是一道养生药膳。主要以雪梨、冰糖适量等食材制作而成。其做法简单快捷,营养健康,并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适用久咳无痰的肺热型咳嗽。正确的方法是在蒸梨的时候,先将川贝用冷水泡软,梨不削皮,从中切成两半,剜去核,将川贝放入梨中,再将梨合上用绳子捆紧蒸煮半小时。这样,在蒸煮过程中,川贝成分会被梨肉充分吸收,吃梨肉即可收效。
贝母还有一个小的典故(内有中国古代妇女的生娃血泪史)
传说,清代四川某地有一姓李的贫妇,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坠下死婴。丈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
一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忙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神弄鬼一通后,说:“你的儿媳属虎相,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问如何解救。巫婆声称:“只要服下我的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再将母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
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巧遇有一名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日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煎给她服。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
名医将她送回家时,孩子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便把那种草药鳞茎定为“贝母”。
了解这个自带故事的贝母后,关于咳嗽的治疗,再告诉大家本科室有治疗咳嗽的特色外治法---蜡疗。蜡疗结合中药咳嗽药包,在临床上对咳嗽有较好的疗效。欢迎至我科咨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