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继续北上,坐绿皮火车途径甘肃兰州,小歇片刻后开往青海西宁。返沪日子已开始倒计时,手头的盘缠也不多了,小分队组员商量后,决定重点去看看塔尔寺。
青海湖鸟岛
小李很想去青海湖鸟岛看看。鸟岛因岛上栖息数十万级的候鸟而得名。
顺便提一下,青海湖的南北两岸曾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国道在青海湖南部自东向西横穿湖区,国道则从青海湖北部穿越湖区。但距离西宁还有近km的路程,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景点。
青海西宁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面环山。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各类药用植物约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天这儿很凉快,但冬天零下十几度可就冷得受不了了......
来到塔尔寺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文源自:baike)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文源自:baike)
如果用小清新形容之前的郎木寺,那塔尔寺则用气势恢宏来形容了。金色瓦片在但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景色是真的很美。沿街能看到一路举家去朝圣的人群、也有白衣白衫赤脚的云游使者。
塔尔寺建筑共多座院落,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
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其中壁画与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艺术三绝
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
壁画
塔尔寺的壁画
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壁画画风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画面情节属黄教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
酥油佛像
酥油花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跳板各色颜料而制成的油塑艺术品。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唐文成公主与土蕃王松赞干布结亲时,曾从长安带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严寒的冬季,无鲜花献佛,信徒们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于佛像前。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年,酥油花传到了塔尔寺,经该寺艺僧苦心钻研,使其在题材和工艺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塔尔寺独有的一种高超的油塑艺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艺僧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在寺内展出,成为一年一度的寺内盛会。
堆绣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本寺大经堂内悬挂有“十八罗汉”等堆绣艺术产品。堆绣包括刺绣和剪堆两种,其内容题材大多来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是该寺独创的传统艺术,是僧侣艺术的杰作。
一声长号之后,我们赶上了寺院早课。我有一帧照片记录了几十级台阶上留下来密密麻麻的靴子,相关僧人脱鞋进殿,按级别盘腿而座,中间两排坐的僧人看似资深年长些。由一位全身披挂的长者来回走动维持早课次序。殿堂外,是我们中外友人观摩者,除了整齐的诵经声,四周鸦雀无声......我发现,不时有人用报纸包着供奉砖块模样的东西往殿堂里抛。那位长者,不急不缓地踱步经过就随手捡起一个拆开包装,分发给中间两排的高僧。这样持续约个把小时诵经后,他们从怀里各自掏出一个碗和一袋面,开始吃早餐。
我们也该去吃早餐了......
闹了俩笑话
雪停了,温度持续在零下十几度,冷得瑟瑟发抖的我低着头一直往前走,笔直撞在电线杆子上。需要继续添衣服了,沿街衣铺老板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这次还是成衣高定呢!款式基本雷同,差异在呢子的颜色和领子的花纹不同。我们选了各自喜欢的花纹作围边。这件呢子上衣至今珍藏在我的衣柜里。
为了暖和一下身子,我们就近找了一家清真馆,小胡:“老板,来碗番茄蛋汤!”不一会儿,白帽子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上了,什么呀这汤则怎么黑糊糊的,老板放的啥呀?定睛一看,原来是茄子作的蛋汤。不知是老板没听明白还是怎么的,就自作主张,做成了这碗茄子蛋花汤。将就着喝吧,别看模样不咋地,用牛肉汤调的高汤,味道鲜美无比:)
黄河鲤鱼火锅
没错就是那个跳龙门的鲤鱼。这一路走了当地人都是荤菜已牛羊肉居多,很少吃河海鲜。用今天的时髦话将这是一道硬菜。黄河鲤鱼,顾名思义是生活在黄河里的鲤鱼,尾鳍橙红色、腹鳍桔黄色,个头非常大,一个鱼头就可以填满一大口锅了。同南方的河鲜对比,这鱼的肉质相对紧实。锅子用的是传统炭烧的火锅。
黄河鲤,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黄河鲤还以其肉质细嫩鲜美,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
吃完这一顿美味的鲤鱼,我们就要返家啦.
此行遗憾无缘莫高窟,未完待续......
下一站遇到青海省摔跤运动员
培杰师傅(下)十六年后相见如梦。
我初中时的书单里就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信箱里躺着一封来自上戏的邀约信
再见,景泰蓝
周末我接待了傅聪俩兄弟
傅雷的美术十讲与我的美术欣赏课
前记:
蜀道弯弯风景美
认个弟弟叫正巴;
经幡邂逅银巴师傅
我眼中的培杰师傅(上)
后记:
下一站兰州
青海塔尔寺
培杰师傅(下)十六年后相见如梦
白水Lulu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