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清化热痰药川贝母附平贝母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Chuānbèimǔ

中药图鉴

川贝母原态

川贝母药材

川贝母饮片

来源

《神农本草经》

别名

川贝、土贝母、青贝、炉贝、贝母、松贝

英文学名

FritillariacirrhosaD.Don

药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

苦、甘,微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临床应用

1.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治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如贝母散(《证治准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急救仙方》)。2.瘰疬,乳痈,肺痈。本品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痈。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药,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热毒壅结之疮疡,乳痈,常配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可与桔梗、紫菀等同用,共奏清肺化痰消痈之功,如四顺汤(《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粉冲服,1次1~2g。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方剂举例

二母散(《和剂局方》):贝母、知母。治阴虚发热咳嗽。

文献摘录

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2.《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3.《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均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含青贝碱,松贝碱甲和松贝碱乙,还含川贝碱和西贝素。暗紫贝母还含松贝宁及蔗糖,甘肃贝母含有岷贝碱甲、岷贝碱乙;梭砂贝母含有白炉贝碱,炉贝碱。2.药理作用: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碱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西贝母碱还有解痉作用;川贝碱、西贝碱有降压作用;贝母碱能增加子宫张力;贝母总碱有抗溃疡作用。3.临床研究:川贝、制甘遂末,大枣煎汤送服,或装胶囊,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总有效率为86.1%(辽宁中医杂志,,9:29);川贝粉,每日按每公斤体重0.1g分3次服用,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有确效(黑龙江中医药,,3:38);川贝母与炒黑白芝麻油调敷可治乳头皲裂(浙江中医杂志,,7:)。

附药

平贝母Píngbèimǔ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干燥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煎服,3~9g;研粉冲服,一次1~2g。本品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伊贝母Yībèimǔ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或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的干燥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煎服,3~9g。本品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版权声明:

文字材料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九版《中药学》教材,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d/1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