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及发展规划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具有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大等优势,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柴胡、板蓝根、枸杞、黄芩、款冬花等十大陇药品种已形成一定规模。

野生中药资源

甘肃省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有热带阔叶林,暖温带、温带混交林、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高山草甸、冰川冻土等多种生态类型。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上呈现出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优势明显的特征。据《第三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甘肃省现有药用品种种,其中植物药材种,动物药材种,矿物药材43种。属于国家个重点品种的有种,占76%。

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多的有武威(18%)、定西(16%)、甘南州(12%)、酒泉(12%)、陇南(11%)和庆阳地区(10%)。

中药材种植情况

随着中药材比较效益的提高,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大幅提升。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7万亩,产量为98.3万吨,产值超过亿元;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20万吨;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量万吨,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

甘肃省中药区划

全省划分为5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

陇南山地当归、纹党、红芪、贝母发展区

本区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产地。南部主产杜仲、辛夷、厚朴、猪苓等,栽培有党参、红芪、黄连、人参、西洋参、山茱萸等。而北部是当归、大黄、红芪、贝母的主要产区。

1、南部纹党、林麝保护亚区

本亚区文县是优质党参纹党的地道产地。武都、岩昌盛产红芪。在建设纹党、红芪生产基地的同时,林区适宜发展杜仲、黄柏、黄连、猪苓及林麝等。

2、东部药材生产亚区

本亚区适宜发展金银花、连翘、山茱萸、桔梗等药材生产,野生药材何首乌质量好,易繁殖,亦适宜发展种植。

3、北部当归、大黄、红芪、贝母药材亚区

本亚区中药资源丰富,并有上千年的药材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栽培加工技术。如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县是当归主产地。地道药材“岷归”享有盛名,历史上称“马尾当归”。宕昌、礼县是大黄地道药材产地。所产商品习称“铨水大黄”。岷县、漳县产“岷贝”,为川贝母类之佳品。另外,干旱半山地尚盛产红芪等。

陇东黄土高原甘草、柴胡、款冬花发展区

本区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东西两林区,以郁李仁、蕤仁、酸枣仁、秦艽、远志、淫羊藿、苦参、茜草、寄生、马兜铃、黄芩、地榆、车前子等为主。北部丘陵草原区有甘草、麻黄、远志、茵陈等品种。家种药材主要集中于华亭、灵台县关山山麓区,传统种植大黄、独活、款冬花等。本区尚适宜大力发展柴胡、黄芩、防风、知母等药材。

1、中南部款冬花、柴胡药材生产亚区

本亚区发展款冬花、黄芪、附子、柴胡、防风、黄芩、知母等品种。

2、西北部甘草保护发展亚区

本亚区有较丰富的甘草、秦艽、麻黄等中药资源。

3、东西两端子午岭、关山酸枣、山楂、蕤仁保护发展亚区

本亚区除有限制地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外,适宜发展大黄、伊贝母、独活等家种药材生产及养鹿业。同时尚可发展山植、郁李仁等木本果实类药材。

陇中黄土高原党参、款冬花、半夏生产区

本区主要家种药材党参,产量大、质量好,占全国党参产量的40%。其次有地黄、牛膝、伊贝母、紫苏等。野生药材有茵陈、青蒿、蒲公英、牛蒡子、地骨皮、升麻、柴胡、小防风等。

1、中部党参生产亚区

本亚区以定西地区为主,盛产“白条党”,以陇西、临洮、定西、渭源、通渭、会宁、秦安等7个县为党参生产基地。

2、东部半夏、款冬花药材生产亚区

本亚区在巩固大黄、牛膝、紫苏生产的同时,以半夏、款冬花为主要发展品种,在陇山西麓注意保护和发展五味子、桑寄生、苍术、沙棘等野生中药资源。

3、北部药材生产亚区

本亚区除少量甘草、麻黄、地骨皮外,野生药材不多。适宜发展红花、地黄、板蓝根等家种药。

4、西部山原赤芍、升麻药材亚区

本亚区山麓有赤芍、升麻、羌活、柴胡、川贝母、猪苓、南沙参等为主要品种的野生药材,此次普查还发现有冬虫夏草分布。农区除有大量青蒿、茵陈、蒲公英、牛蒡子、苣荬菜等野生药材外,还适宜种植少量当归、党参、金银花、连翘等。

甘南高原秦艽、羌活、马麝、牛黄保护区

本区分布着马麝、马鹿、水獭、秦艽、羌活、大黄、贝母、雪莲、甘松、冬虫夏草等多种中药资源。

1、东部高山峡谷马麝资源保护亚区

本亚区山高坡陡,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马麝资源。

2、西部草原草场秦艽、羌活、牛黄发展亚区

本亚区野生药材主要有秦艽、羌活、贝母、大黄、甘松、冬虫夏草等。药牧矛盾突出。应以发展牛黄、养鹿为基本方向。

河西走廊甘草、麻黄保护生产区

本区甘草、麻黄资源主要分布在农区和沙漠连接地带,锁阳、肉苁蓉分布于沙漠中。其中甘草、麻黄、锁阳资源量大,肉苁蓉零星出现。家种药材主要有红花、枸杞子、板蓝根等。祁连山地分布有秦艽、羌活、马麝、五灵脂、雪豹、冬虫夏草、贝母等中药资源。

1、中北部农灌地、荒漠地甘草、麻黄药材亚区

本亚区应扶持甘草种植,合理利用资源,适当种植红花、小茴香、枸杞子等药材。

2、南部祁连山地秦艽、羌活、马麝药材保护亚区

本亚区分布有大量秦艽、羌活以及大黄、贝母、马麝等资源。应采取“围山放养,定点补饲”的方法开展养麝,并合理开发野生中药资源。

中药材种植优势区域

甘肃省中药材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优势明显。全省中药材优势区域集中在定西、陇南、甘南、天水、酒泉、张掖、白银等市州的近30个县区。

药材种植大县(年)

种植面积

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

陇西、岷县

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

渭源、宕昌

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

武都、漳县、民乐、瓜州、临洮、华亭、靖远、民勤、临潭、榆中等县(区)

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

通渭、西和、礼县、会宁、景泰、玉门、甘谷、秦州、清水、卓尼、康乐、和政等县(市、区)

中药材种植大品种

目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品种近20种。其中,当归、党参、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都超过50万亩,分别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0%、60%和50%以上,三中药材出口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

甘肃省党参、当归、黄芪、板蓝根年-年面积和产量(万亩、万吨)

品种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党参

48.33

6.66

53.25

7.87

52.17

8.81

63.26

10.25

75.68

13.53

当归

39.07

7.51

41.56

9.52

46.36

9.47

46.58

9.87

54.99

12.06

黄芪

37.22

6.54

42.3

7.18

46.2

10.75

48.8

11.73

58.34

15

板蓝根

8.13

1.8

10.38

2.37

15.87

4.08

17.59

4.1

16

4.25

中药材

.12

52.7

.2

61.9

.74

75.9

.39

86.7

.69

99.37

大宗中药材

甘肃省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具有滋补类药材集中、规模量大等特点,其中大宗药材有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柴胡、板蓝根、枸杞、黄芩、款冬花等。

特色药材种植基地

  优质当归基地:以岷县、漳县、渭源、卓尼、临潭等为主;

  优质白条党参基地:以渭源、陇西、临洮、漳县、宕昌、甘谷等为主;

  优质纹党基地:以文县、武都、舟曲等为主;

  优质黄芪基地:以陇西、渭源、岷县、会宁等为主;

  优质红芪基地:以武都为主;

  优质甘草基地:以瓜州、景泰、靖远、榆中为主;

  优质大黄基地:以宕昌、礼县、华亭为主;

  优质柴胡基地:以安定、漳县、陇西为主;

  优质板蓝根基地:以民乐、甘州为主;

  优质枸杞基地:以靖远、景泰、凉州、古浪、瓜州、玉门为主。

此外,全省有5处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有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定。岷县、陇西县、渭源县、西和县和民乐县5个县,分别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年至年,全省有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礼县铨水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民勤甘草、武都红芪、瓜州枸杞、靖远枸杞、哈达铺当归、宕昌党参、徽县银杏等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

中药材交易市场和流通现状

甘肃中药材市场主要由三类市场构成。第一类是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即为此类;第二类是产区大型集散市场,包括陇西县文峰镇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和首阳镇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两家市场占地面积分别为300亩和200亩,年吞吐量为14万吨以上,成交量7万吨,交易额约5亿元人民币以上;第三类为较大产区中药材品种专营市场,主要有岷县城郊乡的当归市场,渭源县会川镇、清源镇的党参市场,武都县安化镇的红芪市场,文县中寨乡的纹党市场,宕昌县哈达铺镇的当归、红芪、大黄市场等。

甘肃中药材市场的布局特点:各类交易市场主要分布在药材主产区,且主要集中在定西和陇南两地。统计显示,定西市有各种交易市场处,年交易量18万吨,年交易额19亿元;陇南市有各种中药材交易市场34处,年交易量3.3万吨,年交易额2亿元。

甘肃省千吨以上大型仓储经营企业有25家,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80万吨,年中药材周转量达万吨,以兰州为中心的医药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初步形成,物联电子交易平台初步完善,“南药北储”格局基本形成。

”十三五“发展规划

年9月甘肃省政府发布《甘肃省“十三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省陇药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状况,重点建设10个大宗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陇西为中心,建设集仓储物流、市场交易和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

10个大宗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

1.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定西市、陇南市、甘南州、临夏州等海拔米以上优势区域,建设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

  2.党参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定西市、陇南市等海拔米以上优势区域,建设白条党参、纹党标准化示范基地。

  3.黄芪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定西市为主的优势区域建设黄芪标准化示范基地。

  4.大黄标准化生产基地。在陇南市、定西市、平凉市等海拔米以上优势区域,建设大黄标准化示范基地。

  5.甘草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河西地区、白银市、兰州市优势区域,建设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

  6.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白银市、酒泉市优势区域为主,建设枸杞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

  7.板蓝根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民乐县等传统优势产区为主,建设板蓝根标准化示范基地。

  8.柴胡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定西市、陇南市建设柴胡标准化示范基地。

  9.红芪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陇南市、定西市为主的优势区域,建设红芪标准化示范基地。

  10.半夏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西和县、清水县等传统优势产区为主,建设半夏标准化示范基地。

市场体系

结合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市场发展情况,按照高度集聚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在中药材产业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以陇西为中心,建设集仓储物流、市场交易和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发展大宗中药材现货期货贸易,形成全国区域性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建设渭源会川、岷县当归城、宕昌哈达铺三大产区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在临洮、武都、文县、礼县、民乐、瓜州、民勤、康乐、甘谷、卓尼等重点产区,逐步改造建设10个产地市场。同时,依托省内药品流通行业骨干企业,发展药品仓储、物流配送、区域代理等医药流通业,建成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立足甘肃,辐射全国的医药营销物流网络体系。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d/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