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川贝

药材名称:川贝-炉贝

别名:雪山贝

采收加工:6-7月茎叶枯萎后,选晴天采挖,清除泥土,注意避免损伤,不能淘洗,及时将采回的鲜贝母摊放竹席上晒干,以1d能晒至半天,次日能晒干为好。干燥时不能堆沤,否则发黄变质。如遇雨天,可以烘干,烘温40-50度为宜。

药用部位:鳞茎   

产地: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太白贝母主产于重庆、湖北,四川、陕西等省亦产。   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为栽培品。

原植物:百合科梭砂贝母(雪山贝)

多年生草本

高25~40厘米。鳞茎圆锥形,径1.5~2厘米,鳞叶6~10片。茎绿褐色.叶互生,少有对生,无柄,基部稍抱茎,绿褐色或紫褐色。叶片长卵圆形,长4厘米左右,宽5~20毫米,先端不卷曲,上方叶窄小,顶生叶披针形。

花单生于茎顶;花被长卵形,长3~4厘米,黄绿色,并有深色的平行脉纹及紫褐色的标点,基部中央具长6毫米,宽2毫米的腺穴;雄蕊6,花丝无毛。花期5月。

蒴果长16毫米。种子椭圆形,具翅,大小约2~3毫米;果期7月。

药材: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习称“马牙嘴”。

虎皮斑

以质坚实、色白者为佳。

川贝药性: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泄热,消郁破凝。

贝母苦寒之性,泄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轻清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其诸主治:疗喉痹),治乳痈,消瘿瘤,去弩肉,点翳障,敷疮痈,止吐衄,驱痰涎,润心肺,解燥渴,清烦热,下乳汁,除咳嗽,利水道。

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zp/8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