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通慧每日学习一味中药川贝母

川贝母(FritillariapraewalskiimaximexBatal),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川贝母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川贝母既是专有名词,也是贝母家族分类(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中的种类名称,均有药用价值。

植物属性

折叠植物形态

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最下部2叶对生,狭长矩圆形至宽条形,钝头,长4~6厘米,宽0.4~1.2厘米,其余的3~5枚轮生或2枚对生,稀互生。狭披针状条形,渐尖,顶端多少卷曲,长6~10厘米,宽0.3~0.6厘米,最上部具3枚轮生的叶状苞片,条形,顶端卷曲,长5~9厘米,宽2~4毫,单花顶生,俯垂,钟状;花被片6,长3.5~4.5厘米,内轮的矩圆形,宽1.1~1.5厘米,绿黄色至黄色,具脉纹和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内陷的蜜腺;雄蕊长约花被片1/2;花丝平滑;花柱粗壮;柱头3裂,裂片长约5毫米。

川贝母

川贝母

暗紫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鳞茎球形或圆锥形,由2枚鳞片对合而成,直径6~8毫米。茎直立,单一,无毛。叶在下面的1~2对为对生,无柄,上部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6.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不卷曲。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2轮,长2.5~2.7厘米,内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约l厘米,外3片近长圆形,宽约6毫米;蜜腺窝稍凸出或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生,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裂片短而外展。蒴果长圆形,具6棱。花期6月,果期8月。

甘肃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5~8毫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3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叶5~7枚,条形,长3.5~7.5厘米,最下部2叶对生,宽5毫米,其余的互生。向上部叶渐狭,宽约2米,上部叶的顶端略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花被钟状;花被片6,矩圆形至倒卵状矩圆形,略钝,长2.2~3厘米,宽0.6~1厘米,外轮的略窄而短,黄色,散生紫色至黑紫色斑点,基部上方具卵形的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1/2;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花柱比子房长1倍;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蒴果六棱柱形,长1.2~1.5厘米,宽约1厘米,具窄翅。

梭砂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1.5~2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30厘米,近中部以上具叶。叶3~5枚,下部的互生,最上部2枚有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头,基部抱茎,长3~6厘米,宽1.5~2厘米,上部的比下部的短而窄,有时长2厘米,宽0.7厘米,单花顶生,略俯垂,花被宽钟状;花被片6,较厚,长倒卵形至倒卵状长矩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外轮短而窄,绿黄色,具深色的平行脉纹和紫红色斑点,基部上方具长6~10毫米,宽约2毫米的蜜腺凹穴;雄蕊6,长约花被片1/2;花柱远比子房长,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1毫米。

中药属性

折叠药材简介

百合科(Liliaceae)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tanch.或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

药材名称

别名

川贝,虻,黄虻,莔,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尖贝母,尖贝,卷叶贝母,棱砂贝母,雪山贝,鸟花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小贝母,商草,母龙精,阿皮卡(藏族名)。

商品名

川贝母:又名京川贝、西贝母、西贝、新疆贝、伊贝、伊贝母,松贝、青见,炉贝、岷贝、川贝、尖贝,平贝。为百台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乌花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以质坚、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松贝:又名松潘贝、松贝母。为产于四川松潘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品质最优。

珍珠贝:为松贝中个体较小者。

青贝:又名青贝母。为产于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川贝母。为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品质亦优。

炉贝:又名知贝,知贝母、炉贝母、虎皮贝、虎皮贝母等。为产于甘肃等地的川贝母。为植物棱砂贝母的鳞茎。

岷贝:又名岷贝母。为产于甘肃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甘肃贝母的鳞茎。

平贝;又名平贝母。为产于东北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平贝母的鳞茎。

西贝:叉名新疆贝、新疆贝母、伊犁贝母,天山贝母、伊贝、伊贝母、生贝、生贝母、西贝母。为植物伊贝母或新疆贝母和滩贝母的鳞茎。

北贝:为植物一轮贝母的鳞茎。主产于华北等地。

折叠药材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川贝母-植物形态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炉贝)或浅棕黄色(黄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折叠主要品种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四川、云南、甘肃。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川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宜低温、干燥贮存。

折叠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棱砂贝母习称“炉贝”(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质根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1)暗紫贝母类白色。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三角状卵形、灯泡形、广卵形、贝壳形、不规则4-7边形等,边缘略凹凸不平,直径4-60μm,长约56(-64)μm,脐点点状、人字形、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少数,2-3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脐点的单粒。

②气孔类圆形,直径40-52μm,副卫细胞5-7个。表皮细胞较大,略延长,垂周壁波状弯曲;有少数草酸钙细小方晶。

(2)卷叶贝母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多呈圆三角状卵形、类贝壳形或广卵形,直径5-56μm,长约至51μm,脐点偶见,细点状或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稀少,2-4分粒组成;2脐点的单粒偶见。

(3)棱砂贝母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呈广卵形、梨形、盾形,有的边缘凹凸不平,直径5-54μm,长约至66(-76)μm,脐点人字形、线形、马蹄形或三叉状,层纹明显,复粒2-5分粒组成;半复粒脐点2-5;2-5脐点单粒较多见。

(4)甘肃贝母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泡形、类方形等,直径约至49μm,长约至56μm,少数边缘微凹凸,脐点人字形、马蹄形、大字形、星状、三叉状、点状、裂缝状,层纹不甚明显;复粒偶见,2(-3)分粒组成;半复粒多见,脐点2-8;2-8脐点单粒少见。

咨询与报名服务

全国

-

-

赞赏

长按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zp/1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