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本草原名贝母,直至明末清初始见有川贝的论述:《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和浙贝明确分川开。《本经逢原》云:“贝母川产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本草汇言》谓:“川者为妙:川者味淡性优。”《增订例药条辨》:“四川灌县产者……为最佳;平藩县产者……亦佳。”《药物出产辨》载:“以产打箭炉、松藩县等为正地道
虻《诗经》,黄虻《管子》,菌《尔雅》,贝母《本经》,勤母、药实《别录》。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
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海拔~米。
该品大部分为野生。主产于四川茂汶、松潘、黑水、理县、马尔康、汶川、什邡、巫溪、城口、万源、巫山、奉节、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
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水分不得过15.0%(通则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碱以西贝母碱(C27H43NO3)计,不得少于0.%。
??免费领共10版书籍!??全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共20本)免费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免费领!??免费领彩色书籍!▼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