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贝母家族中有川贝母(松贝母、青贝、炉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利贝母、新疆贝母、岷贝、皖贝母等,也就是说贝母前面都加有“定语”,虽然川贝母中的松贝身价最高,但仍带前缀,不一定为“原宗”。那么,有没有不加定语的贝母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新近收录于《河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贝母,其正名为“贝母”,没有前缀和后缀,可谓种源“宗正”。为什么说此品种为“宗正”品种,根据“弘景曰《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据河南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老师张红伟介绍,经植物学专家及中药植物学专业研究人员考证,贝母(舞阳贝母)的形态特征具备标准的“聚贝子”特征,也就是说,本品原鳞茎多由数个小鳞茎集聚在一个根部,形似“聚贝”,所以也叫“聚贝子”。据分析,估计历史上使用的贝母当属此种。
此品种主产于河南舞阳一带,在本地也有一定的使用历史。
↓贝母(舞阳贝母)
北宋大药物学家苏颂曰∶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此有数种。陆玑《诗疏》云∶贝母也。叶如栝蒌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贝母(舞阳贝母)生态
↓贝母(舞阳贝母)新出土↓贝母(舞阳贝母)鲜鳞茎↓贝母(舞阳贝母)商品
目前,作为贝母药用的,并被广泛认可与应用的,仍是松贝母、青贝、炉贝母,以及平贝母等。这个贝母虽然名字“宗正”,但还需进一步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上面图片均由河南省药检所张红伟老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国药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