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新堡垒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

乃东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举措为思路,试点推行乡村振兴党支部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特色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推动美丽乡村振兴发展。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举好乡村振兴“指挥棒”

乃东区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为抓手,以“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为目标,试点成立多颇章乡、索珠乡2个乡村振兴党支部,探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新模式。种好“责任田”。成立以乡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支部书记、分管产业办负责人为支部副书记、班子成员和相关产业带头人为支部委员的乡村振兴党支部,设立藏药材种植、高山畜牧养殖、乡村生态旅游等党小组,精准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党支部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党支部统揽全局、覆盖全面、贯彻全方位。抓实“硬任务”。乡村振兴党支部大力实施“党建+品牌”“党建+产业”“党建+生态”“党建+人才”“党建+增收”5大系统工程,强力落实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生态环保、基层党建等中心任务,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用活“人才库”。乡村振兴党支部坚持以人才培育为抓手,实施“三培养”工程,坚持把青年农牧民培养成为党员和技术员、把党员和技术员培养成为创业能人、把创业能人培养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人才,推动党员干部和青年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得以锻炼。

把品牌创在“示范点”上,点亮乡村振兴“航标灯”

乡村振兴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引领、基地示范、合作经营、连片开发”的工作机制,着力创建了“茹巨”“六芽”“阿爸啦”等特色品牌,为全区建设“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打造了“样板工程”。藏香猪示范养殖。索珠乡乡村振兴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形成集育种、养殖、销售、培训等为一体的生产链,并与内地经销商达成定向合作,年纯利润余万元,建成山南市规模最大的藏香猪养殖基地。伊贝母示范种植。多颇章乡乡村振兴党支部整合武汉援藏资金和强基惠民资金万元,建成20亩伊贝母种植基地以及防护网、道路、观景台等周边基础设施,每亩纯收入预计2万元以上。藏药材示范培植。索珠乡乡村振兴党支部整合国家扶贫资金、武汉援藏资金和强基惠民资金万元,建成藏药材种植基地和观光展销体验中心,第一期已实现16万元收益,并与上海相宜本草公司和自治区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规划建设集药材种植、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生态养生的特色园区,延伸产业链条。

把民心聚在“致富路”上,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乡村振兴党支部注重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产业发展带动致富,以惠民实效凝聚民心,打通农村经济发展“最后一公里”。转变思想强动力。乡村振兴党支部依托“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进村入户为民服务等载体,通过书记宣讲、入户宣传、开办“夜校”等方式,帮助群众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破除“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讲20余次。搭建平台授技能。乡村振兴党支部在开展爱心帮扶和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技术培训平台,通过“讲、传、带、训”等方式,组织开展药材种植、畜牧养殖、工艺制作、产业管理、项目建设等技能培训50余次,让群众均能学到一技之长,实现自主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发展产业促增收。索珠乡乡村振兴党支部藏香猪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群众56户增收余万元、藏药材种植基地为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斯斯沟”旅游度假村为村组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多颇章乡乡村振兴党支部采取土地流转、劳务投入等方式为群众增收14.8万元。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发展,持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yl/5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