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写过,为什么欧洲都说同种语言,但是一直都达不到统一,今天从宗教角度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欧洲都信仰基督教,但是基督教反而促进了他们的分裂。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基督教是从一个隐蔽的宗教发源起来的,却在最后成长为一个统治性宗教,却又因为这种排他性,让欧洲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战火,不仅形式统一不了,思想也统一不了,真正的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炮火…
.基督教入侵欧洲,疯狂滋长欧洲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各地分散,碎片化文化很严重,这一点可以从欧洲拥有近千个小国来得到验证。
欧洲地图,分散多地
和其他文化史不太一样,欧洲可以说是因为基督教,而把原本的分裂局面变成了持久的分裂。基督教并不是产生于欧洲,它诞生于罗马,一开始它产生于罗马的底层,是底层受压迫人民想要脱离苦难可又苦于没有办法,所以他们杜撰了一个救世主。
古罗马图像
这也是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所不同的地方,它既不是统治者用来控制舆论和制度的工具,又没有实际的文化和权力来做支撑,所以它不具备解放犹太人的能力。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理论支撑,它也不能承载大规模的普及,所以一开始这是一种秘密的宗教,这点也很有意思,在罗马起源时,基督教肩负了解放犹太人的责任,却在最后成了伤害犹太人的利刃。
古罗马地下墓穴里的犹太人遗骸
被迫害的古罗马犹太人,带着财富四处躲藏
在在传入欧洲之后,可以说欧洲的土壤滋生了基督教的发展,不仅把它挪上正统的地位,还一度是教皇和国王产生权利之争。
在基督教取得主导地位之后,它开始向权力中心迈进,成长为一种排他性的宗教,禁止其他宗教在欧洲土壤上的发育,这其实是一个崛起的模板,是不是和儒家思想有相似之处,不过儒家得到的是汉武帝的支持,而早期基督教靠的是群众思想。
2.基督教铲除异己,对异教疯狂驱逐这种宗教上的统一,也让基督教成为了阻碍欧洲统一的主要因素。我们在这里先普及一下基督教,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基督教虽然是同一个宗教,但它下面实际上是有两个派系的,一个天主教,一个东正教。
天主教和东正教领袖会面
同种信仰却又各种发展,东正教和天主教分裂后,把罗马和俄罗斯演变成了两个宗教中心,正是这种两个中心的体系结构造成了欧洲千百年来的分解,让欧洲政治和文化无法大一统,欧洲东部信仰东正教,而西部相反,让两地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差异感在今天越拉越大。
基督教主要信仰地区划分
这种由宗教延伸出来的阻碍作用,主要是因为我们开始说的,基督教是一个排它宗教,它对对异教徒和宗教“异端”极度歧视。
又因为基督教起源于罗马,不是欧洲的本土宗教,这种典型的外来宗教,很像我们在分析意识形态发展时所说的文化侵略。
罗马的基督教传说
随着宗教发展必然会涉及到权力划分,宗教分裂是很正常的事情,佛教也最开始分成过两大派系,一个是上座部,一个是大众部。
上座部认为出家人要听佛祖的话
分裂原因也和基督教很类似,都是因为对教义的理解发生分歧,上座部认为应该保持传统理念,而后者主张改革,觉得应该随着发展不断扩充理念,这两种斗争也引发了权力上的斗争,而逐渐分裂演化成两个派系。
佛教授课,出现多样化解读
由于经文是历史演化存留下来的,和现在必然有偏差,个人的理解有分歧就很正常,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修行依据和多样化的义理,在佛教国家,思想统一依然是一个问题。
因为每个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破译经文,佛教的核心是经文是传播的法理,而并不是依托于僧人传递,那传播的系统性自然也会受到局限。
大众部尊者
比如唐玄奘去印度取经,那他所传回来的宗教又会融合个人思想和本地特色,和实际上的印度佛教,又会有一定差别,但好在佛经和佛法的止恶扬善却一直是主导思想,所以佛教的理念从未发生过偏差。
唐僧母校:印度纳兰陀大学
再回看欧洲,罗马帝国统治时,基督教就是主导宗教,也演变成了拉丁语的繁荣,这个我前一篇文章具体分析过,而在之后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基督教国家对其他异教国家的侵略里,宗教也随之入侵,基督教隐蔽又极具传播性,通过打压和残害让自然派宗教灭亡,而多神论宗教被吞噬。
俄国拉丁语教材,至今依然很多人学习
比如罗马扩张时,要求侵略地学习拉丁语,而当地的德鲁伊教徒就被驱逐屠杀,无人敢信仰。
3.悲催的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那我们熟悉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也是中东宗教,为何没被打压灭亡呢?
实际上只是因为这两个宗教传播区域广,到了美洲,亚洲甚至非洲…但它们本身在欧洲是不被接纳的,依旧是异教。
为受难者纪念,犹太人哭墙
阿拉伯人曾经对欧洲发起攻击,然后把他们本土宗教伊斯兰教扩张到了欧洲。阿拉伯帝国一度是强国,它几乎是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而且有吞并和统一欧洲的野心,所以宗教在哪个历史中的角色都是一样的,有权力那也就成了权力者手里的利剑。
意大利人抓了阿拉伯人,学会了造纸术
阿拉伯人的野心被法国人切断,和法国交锋打了败战,无奈之下退回伊比利亚半岛。之后阿拉伯人更是一路惨败,在伊比利亚岛,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是追着阿拉伯人狂打,只得再次退回中东。
自此,伊比利亚岛上的所有阿拉伯信仰者都被驱逐,只剩下格拉纳达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但是留在岛上生活也并不平静,格拉纳达的人一直被伊比利亚半岛作为异教徒驱逐,岛上的居民也为此对西欧人极度排斥。
战败的阿拉伯人,成了最早期贩卖的奴隶
再说另外一个犹太教,它其实是第个传入欧洲的非本土宗教,甚至比基督教还要更早的进入欧洲,在基督教进入欧洲之时,犹太教在欧洲已经有了教徒聚居的犹太区。
犹太教被看作是邪恶化身
由于基督教传入之后,犹太教的信仰者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宗教习惯,他们坚持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基督教的合并行为极度排斥,也因此被视为异教徒,在此后多年一直受到打压和折磨。
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
而且欧洲各国虽然不统一,在宗教意识上却格外的一致,都把基督教以外的宗教视为邪恶的宗教,欧洲各国一度认为犹太教邪恶低贱,犹太教不仅受到排挤,还受到了屠杀等非人待遇。
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达到万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秉承和保护都是以一部分人的付出为代价的,哪怕是宗教文化的传承,也有血的印记。
这里单独说一下犹太教的解放进程,这很像是一个民族的复兴史。
3世纪,西欧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犹太教屠杀,这是种对犹太人的丑恶情绪,甚至在当时的文化和艺术中都随处可见,犹太人的形象常和魔鬼捆绑在一起,认为他们是病毒的传播者,当时黑死病慢行,整个欧洲都把病毒来源,嫁接到了犹太人身上。
犹太教和基督教一直在吵架
后来出现了以犹太人为代表的启蒙文化运动,典型代表就是门德尔松,他说犹太人想要改变自身处境,那得从文化和习惯出发,用教育来提高犹太民族整体素质。
启蒙运动类似人类觉醒
他四处游说让犹太人不要早婚,要求青少年学习外语,犹太女生也要去上大学,组织了很多犹太的培训班教会犹太人欧洲礼仪,把那些被欧洲人所摒弃的部分,都从犹太人身上找到问题来剔除出去,越是被时代排挤,越是要积极学习新的理性的成分,不要拘泥于迷信部分,把犹太教中封闭的与社会不兼容的部分淘汰。
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在别人解放自己之前先自我解放,犹太人不要只和犹太人接触,要去和其他民族的人进行融合。
犹太大佬:门德尔松
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犹太人在9世纪出现了大批犹太富豪,甚至在全球引发了学习犹太智慧的风潮,可以说在所有民族历史中这都是十分励志的。
4.基督教残忍的内部打压欧洲宗教呈现出的分裂局面,带动政策体系的改变,很多排外政策成为统治者的武器,也让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和其他民族产生了长期的隔阂,无法相容。
基督教内部抗争
基督教的排外行为还不止于此,不仅对外极力打压,对本宗教内部的“异端”也是残忍杀害,而且这种内部的斗争远远大于和其他宗教之间的斗争,由此基督教的排外行为,实际上变成了内部权势的斗争,冲突的激烈和残忍程度已经抵触了人权下限。
对异教徒打压流放
被称为基督教内部异端的,实际上只是因为对教义的理解不一样,按照这个标准,基督教内部确实存在很多“异端”。
一些“异端”信仰因为更加符合群众意识,被广泛接受,这对基督教管理和依托于宗教的国家权威构成了挑战,被基督教内部权威视为敌对势力,也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回顾历史,清洁派、再洗礼派都被基督教以教会名义残害过,这些教徒就和犹太教一样,在欧洲各国被迫流亡。正是因为基督教对其他宗教和本宗教内部“异端”的不断打压,使得欧洲国家长时期内始终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再洗礼派大会
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人权理念被唤醒,“宗教统一至上”的观念被一些欧洲国家抛弃。随着宗教宽容政策的推行,社会逐步走向稳定,民族观念开始形成。
5.法国宗教解放,带来欧洲灾难年的时候,法国国王亨利四十颁布了“南特敕令”,这是欧洲第一个宗教宽容法令,国王的目的是维护了法国的统一,却为欧洲的统一带来了灾难。
亨利四世
“南特敕令”打破了教会统治地位,它要求国家利益凌驾于教会权威之上,在其颁布后的几十年间,为维护自己国家的和谐,欧洲各国开始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宗教政策。但发展却又出现分歧,有的国家选择新教作为国教,有的国家仍把基督教作为国教。
也就是因为这个发展分歧,欧洲分裂的炮火再次燃起。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宗教作为国教,欧洲新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思想和制度就会出现对立,在国家内部又会因为新教和天主教而导致不同地区发生不可磨合的冲突,欧洲近代国际格局就是在宗教分裂和对立中形成的。
52年,圣经研究者马丁路德在帝国议会
6世纪末,荷兰爆发了八十年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打着民族独立和荷兰革命的旗号,但追根溯源,就是一场新教和天主教的宗教之争。
荷兰独立战争
但战争又有双面性,法国的战争把法国拉下了神坛,但是荷兰内战却让7世纪的荷兰走上了巅峰时代。
从7世纪到8世纪末,荷兰人简直就是欧洲巅峰,中产阶级都超越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富裕水平,大量的艺术和文化开始涌现,甚至普通百姓都开始收藏艺术品,这就是理想社会模板。
《MerryCompany》,Oilonpanel,59.3×82cm,年
我们从荷兰7世纪的画作中,可以对荷兰的生活窥到一些印记,如各种时髦的家具,光桌子种类就有很多圆桌折叠桌,画桌,茶桌,游戏桌等,还有各种收纳柜,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在欧洲已经有趋同。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Vermeer)作品
同时荷兰是7世纪海上贸易大国,他们的最主要合作国家就是中国,东方挂毯走进了荷兰群市民的家中,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让荷兰人爱不释手,也大量的出现在了他们的艺术作品中。
JanHavicksz《AnElegantCompanyPlayingCards》,年
甚至还有一个怪癖,当时的荷兰人喜欢收集头骨作为装饰品,那也成为了后来欧洲文化的一个代表,在荷兰人眼里,头骨是智慧的象征,是一种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尊敬,也是对死亡的一种提醒,可以看出当时荷兰在优越物质条件下哲学的发展。
《APortraitofthePharmacistDr.YsbrandYsbrandsz.inanInterior》
这在人类史上也是极为难得,对物欲有无限热情的同时又能对虚无有着清醒的理解。
6.欧洲和解,暗流涌动在荷兰战争后期与这场战争同时进行的另外一场三十年战争,也是典型的宗教战争。
30年战争记录画
三十年战争的起因是波西米亚新教徒反对王室的宗教政策,最后演变成为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的战争。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分裂,荷兰也成为了独立国家。
后三十年战争,欧洲混战
如果说“南特敕令”成为阻碍欧洲统一的开端,三十年战争就是把欧洲宗教统一问题上的口子彻底撕开,基督教引发欧洲分裂的作用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遗。
30年战争中法国和荷兰的战场
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一条约成为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实际上是把宗教边缘化,远离政治中心,但宗教本身就起源于思想意识,远离政坛不能弱化它的理念传播,所以直到现在,宗教斗争依然是欧洲动乱的根源之一。
30年战争改变了欧洲格局
宗教意识在今天有什么干扰性呢,我们看一下中东动乱,在中东穆斯林的理念里,西方先是欧洲人,然后是美国人都羞辱过穆斯林,并严重限制了他们作为个人和社群把握自己未来的能力。
中东穆斯林对特朗普的抗议
中东战争波动巨大,但同样和荷兰一样,在炮火中以色列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以色列的GDP达到多亿美元,然后人口不到千万,估算一下人均的GDP就已经超过3万美元。
再加上高学历的普及率,城市里博士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是亚洲强国经济体,也算是用炮火换发展的典型。
以色列女兵
7.思想限制必将带来自由的反噬不仅各个宗教做出过努力,各国领导者也曾经企图用宗教统一欧洲,但很显然这种努力没有成功过,首先宗教没有这个实力,同时不兼容的理念让各个宗教没有统一的意愿,贴切点的形容就是欧洲宗教里一直是存在鄙视链的。
匈牙利人绘制的欧洲地图(汉化版)
同时宗教也有一种共识,就是在各教派眼里,宗教始终凌驾于政权之上的,甚至都不是平级,而是宗教独大,比如天主教和东正教,他们就认为宗教圣地比欧洲要高尚,欧洲普通文化过于世俗。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欧洲历史上,宗教不仅是欧洲地域统一的限制,也是欧洲思想统一的阻碍。
还在用传统方式捉鱼?“全自动鱼笼”惊艳亮相,使用简单无需安装,虾兵蟹将一网打尽!
一个多年鼻炎朋友的自白,有鼻炎的朋友耐心看。
戴上它,5米之内默默无“蚊”!比传统驱蚊水好用多了!!
床上放个它,让螨虫自杀!比太阳暴晒强一万倍!
口臭究竟是什么引起的?比脚臭、狐臭更恶心?
养生有妙招,每天两粒,九蒸九晒古法工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