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按产地不同可分: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等。
川贝母是贝母中的珍品,其来源原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中国药典》年版对川贝母的来源又增加了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等地,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岷贝”、“炉贝”,习以“松贝”为优。
1、川贝母之松贝
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的干燥鳞茎。鉴别要点:鳞茎圆锥形,高0.3~0.8厘米,直径0.3~0.9厘米,外层2枚鳞片通常大小悬珠,大鳞片紧抱小鳞片,习称“怀中抱月”,顶端尖,闭合,鳞茎盘微内凹至平。质硬而脆,产四川、青海。
2、川贝母之青贝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的干燥鳞茎。鉴别要点:鳞茎卵球形,高0.4~1.4厘米,直径0.4~1.6厘米,外层鳞片2枚,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稍尖,通常显著开裂呈叉状,鳞茎盘微内凹至平,瓷白色,味微甘。产四川、青海、西藏。
3、川贝母之岷贝
为百合科植物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鉴别要点:鳞茎圆锥形,高0.25~0.5厘米,鳞茎盘平或微凸,其余同松贝;产甘肃、青海、四川。
4、川贝母之炉贝、西藏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的干燥鳞茎。鉴别要点:鳞茎长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褐棕色斑纹,习称“虎皮斑”,2枚鳞片通常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尖,显著开裂,鳞茎盘外凸,味微甘;产四川、云南、西藏。
5、新疆贝母(川贝母混淆品)
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i的干燥鳞茎。鉴别要点:外层2鳞片其中1枚稍小或大小近相等,鳞茎类扁圆锥形,顶端圆钝或尖,通常微开裂呈圆孔状,鳞茎盘微内凹至平,表面有“虎皮斑“,为微苦;产新疆天山地区。
6、轮叶贝母(川贝母混淆品)
为百合科植物轮叶贝母FritillariamaximowicziiFreyn的干燥鳞茎。鉴别要点:鳞茎基部有许多极小的芽鳞,味苦;产东北。
7、平贝母(川贝母混淆品)
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干燥小鳞茎。鉴别要点:外层2鳞片通常大小近相等,或其中1枚稍小,鳞茎扁球形,鳞茎小,顶端平,开裂,鳞茎盘内凹,表面长具“虎皮斑”,味淡、微苦,产东北、河北东北部。
8、东贝(川贝母混淆品)
为百合科植物东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var.chekiangensisHisaoetK.C.Hsia的干燥小鳞茎。鉴别要点:外层2鳞片通常大小悬殊,鳞茎基部无小芽鳞,鳞茎小,呈椭圆形,顶端闭合,稍钝或圆钝,乳白色,味苦,产浙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