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
基本信息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
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平贝母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贝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种植为好。
贝母
产地分类
按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
按品种分类
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川贝母是贝母中的珍品,其价在各种贝母中最高,一般大概在每千克-元,川贝中的青贝和松贝价格相差较大,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年)。浙贝母大约每千克80元。土贝母(不是百合科植物)大约每千克15元左右。(据年)
贝母
1.
川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
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较强,入心肺经,功能润肺,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川贝母植物形态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暗紫贝母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果棱上的翅很狭。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内服:3-10克,研细粉冲服,每次1-1.5克。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贝母
2
浙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
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贝母
3
土贝母
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上述三类贝母常用量均为6~12克,因其反乌头,故不能与乌头及其"兄弟"天雄、附子等同用。
贝母
4
伊贝母
伊贝母
拼音名:Yibeimu
英文名:BULBUSFRITILLARIAEPALLIDIFLORAE
书页号:年版一部-
新疆贝母,是一种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其中包括:伊犁贝母、费尔干贝母、滩贝母等几个品种,统称为新疆贝母。除滩贝母喜生于沙滩涯地外,其它三种贝母多生于草原山地及灌木丛下。伊贝主产于伊宁、霍城;费尔干贝母在新疆许多地方都有分布;达因苏贝母主产于塔城地区;滩贝母生产于霍城.察布查尔。
早在清代,新疆贝母便已开发利用。当时以北疆地区的昌吉、齐台县为集散市场,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用骆驼运。马驮,远销天津等口岸,通称"古贝"。由于数量极少,价格昂贵。
过去,新疆贝母多为野生。为了适应国内医疗保健事业和出口外销的需要,医药科研部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人工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今后贝母将继续不断地稳步增产。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或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的干燥鳞茎。5-7月间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再去须根及外皮。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润肺,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3~9克。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贝母
5
舞阳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舞阳贝母经国内药物专家鉴定,确认为百合科贝母属的一个新物种,并于年在《中国植物分类学报》上公开发表,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地方名贵中药材。贝母,以色白者为佳,称"珍珠贝"。其性微寒,味甘辛,主要含有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一种固醇类中性成分,具有润肺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上气痰盛、烦热吐血、喉痛、衄血及乳汁淤积而引起的乳腺发炎等病,还可止血、催乳。用舞阳贝母泡茶,可治咳嗽,止气喘,延年益寿。
舞阳栽培贝母历史较早,经济价值也高。建国前,群众采收1千克贝可换取一块银元。年人工栽培成功,发展到4个乡的30多个行政村,面积亩左右,年产贝母10吨以上,市场畅销,供不应求。
贝母
主要价值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相关药品
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
1.《本草经集注》:"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
2.《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贝母
传承中医药文化,科普中医药知识
中药养生
健康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