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药用植物第二组

邮票名称:T72药用植物(第二组)

版别:影写

全套枚数:6+1枚

发行日期:年5月20日

全套面值:1.20+2.00元

发行机构:邮电部

印制机构:北京邮票厂

设计者:邹建军

小型张规格:×70毫米

整版枚数:50枚(10×5)

邮品描述: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孔度

6-1

萱草

0.04

.66万枚

30×40毫米

11.5×11度

6-2

贝母

0.08

.16万枚

30×40毫米

11.5×11度

6-3

乌头

0.08

.16万枚

30×40毫米

11.5×11度

6-4

百合

0.10

.66万枚

30×40毫米

11.5×11度

6-5

天南星

0.20

.16万枚

30×40毫米

11.5×11度

6-6

芍药

0.70

.16万枚

30×40毫米

11.5×11度

小型张

鸢尾

2.00

.45万枚

90×40毫米

11.5×11度

邮品背景:

药用植物是全部、一部分或其分泌物和所含成份可作药用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不同,所含成份又极为复杂。

这些丰富的药用植物,不仅对于中国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的繁衍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世界植物分类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传统医药大国,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年5月20日,为了宣传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介绍中草药知识,邮电部发行了《药用植物(第二组)》特种邮票,全套6枚,小型张1枚。

(6-1)为“萱草”。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萱草的花、茎、叶形象。

萱草,是萱草科萱草属植物,又名黄花菜、金针菜,古时也称宜男、忘忧。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状茎和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叶基生、宽线形、对排成两列,宽2-3cm,长可达50cm以上,背面有龙骨突起,嫩绿色。花葶细长坚挺,高约60-cm,着花6-10朵,呈顶生聚伞花序。初夏开花,花大,漏斗形,直径10cm左右,花被裂片长圆形,下部合成花被筒,上部开展而反卷,边缘波状,桔红色。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每花仅放一天。萱草原籍欧洲,因适应性强,耐瘠、耐旱,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且草旺花繁。中国栽培萱草已有数千年历史,《诗经》谓之谖草。萱草入药部分主要是根。性味甘凉。具有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鼻血等症。近年来,在治疗黄疸性肝炎时,萱草也得到广泛应用。萱草根有小毒,但经过加温煮沸后,毒性可以明显降低。

(6-2)为“贝母”。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贝母的花、茎、叶形象。

贝母,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生夏萎。鲜茎扁球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叶在下部对生,上部轮生,茎顶的叶片呈线状披针形,先端卷曲如卷须。春季开花,花单生茎顶,呈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花期5-7月,果期8-10月。贝母的种类很多,如浙江产的浙贝母,四川产的川贝母,东北产的平贝母,新疆产的伊贝母等。各种贝母都供药用。以鳞茎入药。鳞茎含生物碱,中医学上用为止咳化痰、清热散结药;川贝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较强,入心肺经,功能润肺,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浙贝性寒,味苦,入心肺经,功能解毒,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6-3)为“乌头”。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乌头的花、茎、叶形象。

乌头,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块根通常2~3个连生在一起,呈圆锥形或卵形,母根称乌头,旁生侧根称附子。外表茶褐色,内部乳白色,粉状肉质。茎高~厘米,叶互生,革质,卵圆形,有柄,掌状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立秋后于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2。蓇葖果长圆形,由3个分裂的子房组成。种子黄色,多而细小。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乌头产于中国中部和东部。花供观赏。主根(母根)入药。乌头含乌头碱,有剧毒,但经加工炮制后,毒性减低,中医学上用作温经散寒、止痛药,性大热,味辛,主治风寒湿痹、寒疝腹痛等症。乌头虽然也产于四川,和川贝母为同乡,但它与川贝恰恰是一对反药,历代医籍记载,乌头与贝母、括萎、半夏、白芨、白蔹五味药相反,故有“本性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之言。近年来,在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方面,用乌头宣痹通阳的作用,配合活血化瘀等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4)为“百合”。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百合的花、茎、叶形象。绿叶白花,洁白无瑕,十分醒目。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cm,还有高达1m以上的。茎直立,不分枝,草绿色,茎秆基部带红色或紫褐色斑点。地下具鳞茎,鳞茎由阔卵形或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直径由6~8cm的肉质鳞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质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叶脉平行。有的品种在叶腋间生出紫色或绿色颗粒状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因茎秆纤细,花朵大,开放时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种不同而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也有一朵花具多种颜色的,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称。花落结长椭圆形蒴果。分布在河北、甘肃、陕西、山东、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百合主要应用价值在于观赏,是早春花卉,中国民间把它称为“吉祥花”、“如意花”。百合的鳞茎供食用、制淀粉;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主治痨嗽咳血、虚烦惊悸等症。

(6-5)为“天南星”。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天南星的花、茎、叶形象。该花顶上多辫,如星状,故得名“天南星”。

天南星,也称南星、虎掌草。属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地下茎近球形,扁平。株高40—90厘米。叶由块茎顶端生出,一枚基生,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7—20,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24厘米,顶端具线形长尾尖,全缘;叶柄长,圆柱形,肉质,下部成鞘,具白色和散生紫色纹斑。总花梗比叶柄短,佛焰苞绿色和紫色,有时是白色条纹。夏季开化,肉穗花序外包紫色或经济色的佛焰苞。浆果多数,成熟时鲜红色。自生山野,主要生长在中国云南、湖南及华北各地。球茎可制取淀粉。中医学上以球茎入药,性温、味苦辛,有毒,功能祛风、化痰,主治中风、破伤风、小儿惊风、风痰癫痫等症;外敷痈肿。本品研末用牛胆汗拌制而成“胆南星”,主治惊痫、痰厥、风痰、眩晕等症

(6-6)为“芍药”。图案描绘了药用植物芍药的花、茎、叶形象。

芍药,又名野牡丹,是一种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芍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芍药”。

芍药高60-80厘米,地下有圆柱形或纺锤形块根。根由3部分组成:根颈、块根、须根。根颈头是根的最上部,颜色较深,着生有芽;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厘米,外表浅黄褐色或灰紫色,内部白色,富有营养,块根一般不直接生芽,断裂后却可萌生较小的新芽;须根主要从块根上生出,是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并可逐渐演化成块根。

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大型,美丽,有白,红等色。产于中国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芍药块根入药。人工栽培的芍药,根掘出后刮去外皮进行加工,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调肝脾、和营血,主治血虚腹疼、胁疼、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本套邮票所选的六种药用植物,不仅药用价值大,而且观赏价值也很高,多为中国民众素喜培植的花卉。

小型张为《鸢尾》。图案描绘了一丛丛药用植物鸢尾的花、茎、叶形象。

鸢尾,花呈蝶形,亦称“蓝蝴蝶”,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根茎匍匐多节,节间短,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花期4-5月,果期6-8月。原产中国中部和日本,各地都有栽培,花大美丽,有紫色、黄色及淡红色,以根状茎入药,性寒,味辛、苦。功能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咽喉肿痛,食积腹胀,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药用范围广,亦属名贵观赏花种。

道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排名
北京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yl/2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