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藏区最美转经路,走过一次惊艳一生

佛说,朝着转经筒转动的方向,你会来到川西藏区最美的转经路。

知道你要来,跨过19条蜿蜒河流、翻过69个神圣山头,经过99座恢宏庙宇,触摸座雄伟佛塔,转动个灵动经筒……怀揣虔诚来与我相见,便手持念珠,站在高高的须弥山巅,祈祷你一路平安!天上的神鹰来为你带路,带你看穹顶之下高原的天蓝水碧,带你看川西藏区色达、壤塘的禅修净地。

以最轻松、最悠然、最快乐的步履,沿着菩萨的指引,行进在朝圣路上最惬意的时光里。

待你驻足在大大小小的寺庙,转动成千上万的经筒,触摸五颜六色的经幡,仰望无数雄伟圣洁的佛塔……这条长长的转经路让你领悟到智慧的光明,彻悟真正的人生。淡泊那些俗世的欲望,涤荡最纯净的心灵,从此将心放逐于天涯地角,把那曾经的俗念,悲欢离合、苦辣酸甜装入行囊,在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赴约圣地,作一场心际修行,寻一颗云水禅心。

相见即为有缘。是不是前世的你注定了这段佛缘?早知道今生你会在色达和壤塘这个圣地与我相遇,在这方纯净不沾世俗的土地上,用最虔诚的膜拜,触碰灵魂深处的真、善、美。在神圣的征程中一起走过这条最美的转经路,走过我们尘世间最完美的轮回……——请随我来!

色达?壤塘简介

色达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是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县城色柯镇经马尔康到成都公里。色达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达境内出土了一块马形的金块而得名。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宁玛派寺庙,著名的五明佛学院也在该县境内。全县平均海拔在米以上,长冬无夏,有着草原、湖泊、河流及绚丽多姿的藏族风情,并誉为“金色大草原”。

壤塘县藏语意为“财神坝子”,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米,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生态资源富集,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境内的安多、嘉绒、康巴三大藏族支系和汉、羌、回等民族长期聚居,噶举、宁玛、觉囊等教派平安共生,酿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宗教文化。这里有远在深山人未识的美景、有脍炙人口的壤塘藏戏、有闻名遐迩的觉囊文化、有震撼人心的棒托寺石刻大藏经、有遗世卓立的曾克寺彩塔林……

这里还是四川省文物大县,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强县,被人们誉为“雪域高原的文化明珠”,有“圣洁壤塘?悬天净土”的美誉。

色达、壤塘两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环“色达——壤塘”游被誉为川西藏区最美朝圣路。

黑桥12公里——歌乐沱乡7公里——甲学乡18公里——翁达镇13公里——杨各乡6公里——旭日乡22公——里霍西乡23公里——洛若乡五明佛学院、坛城(海拔m)18公里——色达县城(海拔m)——色柯镇邓登佛塔、东嘎寺(住宿)50公里——年龙寺(海拔)8公里——年龙乡25公里——青海班玛智钦寺17公里——壤塘上杜柯西穷寺__鱼托寺(海拔m)40公里——南木达乡三郎寺21公里——茸木达乡棒托寺(海拔m)46公里——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海拔m)40公里——县城(海拔m)(住宿)22公里——吾伊乡曾克寺(海拔m)5公里——修卡藏寨15公里黑桥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属宁玛派,平均海拔米,也称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于年创建,常住的喇嘛有两万多人。每遇有佛事活动人数还会增加,最多时可达四万多人。学院以教授大小五明学为主要内容,成就了许多宣说三藏的大堪布和虹身成就者。这里是信仰的乌托邦,充满信仰人的天堂,在这里可以寻找心的声音。穿行在这红色的海洋,感受身披藏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及眼前满山的红色僧舍,心灵被强烈震撼,被世人誉为灵魂苏醒之地。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若有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便能痊愈;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死去的人们躺在木箱里,由亲属抬着木箱顺着转经方向,绕坛城一周,再抬去天葬台举行仪式。

藏语意为降魔塔,位于色达县的色柯镇,距县城1.5公里。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邓登曲登佛塔主体建筑高52米,呈现内圆外方、外圆内方、交错层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佛塔一层外围转经房,四周排列有大小经纶个,供群众转经。塔表面有各种佛龛,绚丽夺目。塔内藏有重复写一千遍的五陀罗尼及佛学全书、远古古迹数件,其中有吐蕃王朝时代,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时,藏史称七良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去印度取经并译成的藏文经书珍藏版。塔心内还藏有数以万计的刀斧钺戟等征战用的武器,有金银铜铢、珠宝玉器等佛教宝物,还有绫罗绸缎、农副产品、藏医药、男女服饰、僧侣袈裟等日常生活用品,象征着人们会在佛塔的保护之下,长命百岁,丰衣足食,太平兴旺。

东嘎意为“白海螺”,东嘎寺系色达三大寺院之一,位于县城西郊约6公里处,坐落在一座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该寺由第一世东嘎活佛桑桑邬金大师创建于公元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该寺院系统传授大小五明以及显密佛法,培育出了众多高僧大德,因此而闻名遐迩,获得“东方胜者东嘎显密成就院”之美名,寺院拥有世界最大的药师佛塔等规模宏大,极具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工艺精美,气势宏伟壮观。东嘎寺的经幡造型丰富,有长形、方形、锥形、塔形,色彩艳丽,经幡内容丰富,意义深长,有祈福、祈长寿、祈财运等等。该寺是佛门信众的朝拜圣地,也是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色达县标志性文化建筑,为绚丽多姿、造型各异、形象丰富的藏式仿古六层建筑,具有浓郁的格萨尔文化艺术特征,是集文化图书、展览、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多功能项目。

藏传宁玛巴大乘年龙寺:年龙寺位于年龙乡境内,在藏传佛教传说中,年龙寺年龙上师仁波切是真正邬金第二佛陀莲花生及阿闍黎南卡娘波上师的化身,而年龙佛母仁波切则是佛母依稀嘉措的化身,而广受信徒膜拜。

(青海班玛县)

据传,年由更桑贤排在附近的藏群滩建有帐房寺,因蒙古兵攻打,毁于战火,后由该寺第一代活佛多周官移建于藏千滩,至今已有四代。该寺信奉宁玛派,在班玛地区与阿什姜贾贡巴寺齐名,影响较大。

位于壤塘县上杜柯乡西穷村,年创建,石木结构,占地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平方米。该寺不仅保存有众多佛像、唐卡、法器等珍贵文物,壁画亦相当精美,最具价值的是经堂内柱顶的翼形拱、枋、澜额,每层屋檐上的花、草、动物、神兽、佛像龛、集合图案等浮雕,刀法圆熟、线条流畅、布局匀称、结构严谨,极具艺术性、观赏性。

鱼托寺位于上杜柯乡,创建于年,属噶举派。寺庙大门的门厅两边为巨幅四大天王壁画。寺庙大门的右侧是1座10余米高的大塔,十分雄伟。寺内布置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室内挂有多幅唐卡,人像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寺庙大殿上有铜质和泥塑佛像数尊,侧藏经书余卷。

三郎寺位于南木达乡三郎村,创建于年,石木结构,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有经书余卷、大转经筒2个、小转经筒50个、银塔4座、铜菩萨30尊、唐卡40幅、宗教法器数十件。

棒托寺珍藏约50万片明清时期镌刻的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史料记载,由明末清初60余名石匠辛勤镌刻九年而成。大藏经左高9.7米,右高9.2米,长46米,左宽米,右宽13米,占地平方米,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石刻大藏经孤品,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堆积如山的经片周围有元、明、清等朝代佛塔39座,有藏学专家称之为“藏传佛教中塔的博物馆”。年,棒托寺作为元、明、清古建筑,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每逢吉日或藏历每月初十、十五,塔内会传出琅琅的诵经声和各种美妙的法器声,僧侣、香客纷至沓来。

“中国第一?世界唯一”的觉囊文化中心位于中壤塘乡,由确尔基寺、泽布基寺和藏哇寺组成,为藏传佛教觉囊派的复兴基地和根本道场,有“小西藏”之称。

觉囊派三大寺庙占地近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因建筑独特的寺庙、恢宏的佛塔、经久传世的文物、财神的传说享誉四海,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尔基寺始建于年,是觉囊派三大寺庙主寺。泽布基寺始建于年,坐西朝东,3层单体建筑,经堂、护法殿、藏经殿合为一体,独具特色。藏哇寺始建于年,整个建筑坐西向东。

各寺均珍藏有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大量珍贵文物。藏经3万多卷,珍藏佛塔、菩萨、香炉等法器和祭物多件,唐卡多幅。在历史最为悠久的确尔基寺,有众多珍贵佛像,经堂四周挂有反映宗教活动内容的唐卡《释迦牟尼画卷》、《时轮金刚》等47幅。这些唐卡有的高达数层楼,有的仅有几寸。在每年正月举行的晒佛节上,僧俗信众可以看到确尔基寺院珍藏的巨型唐卡。

觉囊教派经过余年的历史洗礼和岁月积蓄,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觉囊文化。一是建筑文化。觉囊派的建筑文化独具魅力,特别是佛塔的建筑风格,一改藏式佛塔基座低矮的风格,而是把基座升高,塔身部分也不完全采用覆钵式,形成了高基座的方形佛塔风格。如今,一到中壤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壮观巍峨的吉祥多门塔。吉祥多门塔由塔基、须弥座、覆钵塔身和塔刹组成。大塔上圆下方,多层多门,十分雄伟。二是绘画文化,主要包括壁画和唐卡。在确尔基寺、泽布基寺和藏哇寺,随处可以欣赏到元、明、清等朝代的壁画。这些壁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采用矿物颜料,调以胶汁和牛胆汁,壁画色彩光亮,图案清晰,久不褪色。而其唐卡艺术也有它的独到之处,除囊括了刺绣唐卡、贴花唐卡、提花唐卡、宝石唐卡、绘画唐卡外,72米长、30米宽的《释迦牟尼画卷》、《莲花生威仪像》巨幅唐卡为世人惊叹。同时,文成公主绣制的《药山王》唐卡亦大放异彩。三是吟唱文化——“梵音古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石”)。觉囊派“梵音古乐”是我国藏传佛教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既有诵唱的声乐曲,又有吹打的器乐曲。它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并吸收了藏族传统音乐养分,形成了具有浓郁藏民族聚居区风格和内涵丰富的藏传佛教音乐艺术,在觉囊派寺庙中广为流传。

扎西曲林寺亦称“公马寺”,创建于年,属于宁玛派,位于岗木达乡章光村热窝寨。石木结构,面积余平方米。

香拉东吉圣山位于壤塘县岗木达乡昂柯村,海拔米,是川西藏区五大神山之一。山顶终年积雪,霞雾迷离,传说是金刚手佛的化身,那跏趺而坐的神态,洋溢着神性的慈悲与慈爱的智慧,分明就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神灵。山崖、岩石千姿百态。“七仙女”、“观音菩萨”、“珠姆王妃”,阳刚的岩石在这里挥洒着女性特有的柔媚。或许有了佛教密宗故事的神秘传说,香拉东吉圣山物华天宝,生物繁昌。雪豹、白唇鹿、斑羚等9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在这里追逐嬉戏,繁衍生息,与圣洁的山水共同书写生命的乐章。

曾克寺占地2.5平方公里,米拉塔、彩塔林塔庙结合。米拉塔塔基周长26米,高25米,内分九层,螺旋式木梯直达金顶。塔内九层楼象征九阶大乘,六道门象征六度,八扇窗象征八尊圆满佛,金顶象征真佛。寺里塑有如来佛、观世音等菩萨像10余尊。菩萨有的高达数米,有的小到数寸,堪称雕塑艺术一绝。米拉塔高耸雄伟、构造独特,周围点缀着座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彩塔,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悬天修卡藏寨位于吾伊乡修卡村,距离县城30公里,因其展翼在湛蓝天宇,孤悬于百丈危崖,俯瞰滔滔杜柯河,故有“悬天藏寨”之称。过去,它乃一方重要军事要塞,居高临下,扼守要道,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寨子,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相传为古时当地人为避免战争而修建,易守难攻,与西藏的雍布拉康媲美,它是漫长历史长河中这方水土上的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元素,是研究藏民族建筑史的“活化石”。百年修卡藏寨,虽历经岁月沧桑,仍傲然天地间,向世人诉说曾经的辉煌。

为发挥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继承弘扬好民族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壤塘文化的独特魅力。壤塘创建了唐卡、藏戏、藏医药、石刻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特色,是藏族历史文化珍贵的活态传承。

觉囊唐卡——壤塘县觉囊唐卡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隽永的艺术特色独成一宗,先后在北京品众国际文化中心、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展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







































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yl/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