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一
1.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A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
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
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运行,不需消耗能量
D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
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被动扩散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载体;无选择性,无饱和竞争抑制,无部位特异性;不耗能。
2.关于药物采用简单被动转运的错误表述是
A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B药物顺浓度梯度转运
C膜对通过的药物的量无饱和现象
D无竞争性抑制作用
E需要载体参与
正确答案:E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相关知识。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药物顺浓度差转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膜对通过的药物量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制作用。简单被动转运不需要载体参与。
3.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腹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口服给药
E肺部给药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给药方式的吸收方式。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无吸收过程。
4.临床上,治疗药物检测常用的生物样品是
A全血
B血浆
C唾液
D尿液
E粪便
正确答案:B
答题解析:生物样品及其处理:常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包括血样(血浆或血清)、尿样、脏器组织,其中血浆或血清最为常用。血浆系全血加入抗凝剂后离心获得,血清则是全血经凝血后离心获得。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
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决定
D通常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高的小肠中未解离型药物量增加,吸收也增加,反之都减少
E分子量小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大多数有机药物都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物质,不同pH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状态,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
药学专业知识二
6.以下促凝血药中,作用于毛细血管,降低其通透性而发挥止血作用的是
A维生素K
B酚磺乙胺
C氨基己酸
D氨甲环酸
E卡巴克络
正确答案:E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促凝血药的分类。促凝血药系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又称止血药。其中部分药物可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维生素K、凝血酶、酚磺乙胺);部分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统称抗纤溶药(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亦有部分作用于毛细血管,降低其通透性而发挥止血作用(卡巴克络)。故选E。
7.关于酚磺乙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后1h血药浓度达高峰
B作用持续4~6h
C口服3h起效
D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脏排泄
E小部分从胆汁、粪便排出
正确答案:C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酚磺乙胺的作用特点。静脉注射后1h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持续4~6h;口服1h起效。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脏排泄,小部分从胆汁、粪便排出。故选C。
8.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使用哪种促凝血药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A维生素K1
B酚磺乙胺
C氨基己酸
D氨甲环酸
E卡巴克络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维生素K1的典型不良反应。维生素K1对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故选A。
9.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效果较好的抗纤溶药是
A氨基己酸
B酚磺乙胺
C维生素K1
D蛇毒血凝酶
E氨甲环酸
正确答案:E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氨甲环酸的注意事项。氨甲环酸能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有效止血水平,应用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应用氨甲环酸止血时优于其他抗纤溶药,本题选项中的氨甲环酸、氨基己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故选E。
10.关于鱼精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静脉注射均可
B对鱼类过敏者应用时应谨慎
C禁与碱性药配伍使用
D本品1mg可拮抗单位肝素
E对血容量偏低患者,宜纠正后再用本品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鱼精蛋白的注意事项。鱼精蛋白易被破坏,口服无效,仅限于静脉注射。禁与碱性药配伍使用。极个别对鱼类食物过敏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故对鱼类过敏者应用时应谨慎。对血容量偏低患者,宜纠正后再用本品,以防周围循环衰竭。用量与最后1次肝素使用量相当(鱼精蛋白1mg可拮抗单位肝素),但由于肝素在体内代谢迅速,与给药间隔的时间越长,鱼精蛋白所需剂量越少,一次用量不宜超过50mg,2h内(即鱼精蛋白作用有效持续时间内)不宜超过mg。故选A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六章
11.对于半衰期不到30min的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肌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静脉注射
E静脉滴注
正确答案:E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半衰期对给药途径和药效的影响。半衰期短的药物,需要多次给药,一般至少需要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A、B、C、D给药途径较麻烦,很难维持稳态血药浓度,最佳的给药途径就是连续静脉滴注。
12.半衰期8h,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可以采用的给药次数是
A每个半衰期1次
B每2天1次
C每3天1次
D1周1次
E1周2次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半衰期与给药次数的关系。半衰期低于30min的药物,最好连续静脉滴注或者多次给药,但是给药间隔越长,每次给药量就要增加。半衰期30min~8h的药物,如果治疗指数低,需要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或者静脉滴注;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可以采用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对于半衰期8~24h的药物,可以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刻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以首剂量加倍
13.半衰期3h,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果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口服给药间隔最好是
A每隔1个半衰期给药1次
B每隔2个半衰期给药1次
C每隔3个半衰期给药1次
D每隔4个半衰期给药1次
E每隔5个半衰期给药1次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半衰期与给药次数的关系。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在经历1个半衰期之后,药物浓度下降50%,药效明显降低甚至失效,需每隔1个半衰期给药1次
14.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给药方案调整时,调整方法不包括的是
A稳态一点法
B重复一点法
C荟萃分析法
DPK/PD参数法
EBayesian反馈法
正确答案:C
答题解析:本题考查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方法包括A、B、D、E和一点法,而荟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是循证医学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15.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方案,适用的人群是
A肝功能障碍患者
B肾功能障碍患者
C采用四联疗法根除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D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
E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甲亢患者
正确答案:B
答题解析:肌酐清除率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药事管理与法规
16.以下属于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的是
A.羚羊角
B.川贝母
C.熊胆
D.黄芩
正确答案:C
答题解析:二级保护:系指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鹿茸c马鹿,、麝香、熊胆、穿山甲、蠣l酥t毒性药品,、哈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17.属于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药材是
A.鹿茸
B.蟾酥
C.人参
D.龙胆
正确答案:D
答题解析:川贝母、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1I蓉、秦艽、细辛、紫草、五昧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石斛、阿魏、连翘、羌活
18.国家一级野生药材物种是指()
A.分布区域缩小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B.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资源
C.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
D.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正确答案:D
答题解析:一级保护系指濒临灭绝状态的稀I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羚羊角、鹿茸(梅花鹿)、虎骨、豹骨
19.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
A.7年
B.8年
C.9年
D.10年
正确答案:D
答题解析: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分别为30、20年、10年;期满前6个月申请延期
20.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
A.7年
B.8年
C.9年
D.10年
正确答案:A
答题解析: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7年;期满前6个月申请延期,可延期7年
舍成教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