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梳理东北地区中药材品种走势分析

?五味子:连续减产,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辽五味又称五味子、北五味,为多年生藤木植物,属果实入药品种,家种一般移栽2年生苗,生长2年即可开花结果,4-5年可大量结果,主产区分布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内蒙古东部也有少量产出。

通过-年辽五味月度价格走势图很清晰的看出,本年度延续了上一年度的上涨行情,但涨幅明显缩小,年初元,7月临近产新时价格上调至元,之后稳定,而年五味子可谓一路高涨,年年初价格在50-55元,8月临近产新之时价格开始疯狂上涨,10-11月份价格已上涨至-元,年-年五味子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有三大相互关联的因素推动,即库存低点、价格低点、资金介入,其中库存低点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五味子产端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家种面积减少

年五味子价格上涨以来,东北地区开始疯狂的盲目种植五味子,在高价的诱惑下,产区的农民、农场、林场等疯狂的种植,导致五味子产量暴增,价格开始下跌,暴增的产量和暴跌的价格,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产区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从年开始产区的药农和合作社开始对低产田、涝洼地、病害田及遭灾严重的地块进行砍伐,面积下降为后期五味子价格反弹创造了条件。

第二,野生资源遭到破坏

-年期间五味子价格上涨导致野生资源遭遇滥采乱摘,甚至采取割藤、砍树、抢青方式对五味子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产量逐年下降;东北地区前些年不断地开矿、修路、伐木造田,以及开发旅游区、经济区等,对五味子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大面积的野生五味子从林区山野消失,均为后期价格上涨埋下伏笔。

对于后市,我们认为五味子价格快速上涨势必会促使农户加强田间管理,总供应量会有所增加,将对市场价格上涨形成一定阻力,加上目前价位已高,预计继续攀升空间不大。

?细辛:供大于求,价格整体承压

上世纪辽细辛的货源供应主要靠野生资源,由于连续多年的无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面临枯竭。为缓解锐减带来的产需压力,东北地区开始尝试野生变家种。目前辽细辛主产地是辽宁新宾和吉林通化交界一带,其中新宾以北四平镇和旺清门镇为主,占总产量80%,而吉林通化产区,以富江乡和向阳乡为主,占总产量约20%,响水河镇为主要加工地,也有小量种植,另外其他附近乡镇均为小量种植,有零星货源。

家种辽细辛生长周期较长,从育苗到采挖需要“2+5”年时间,与人参、三七、黄连等品种生长周期类似,但需求量不大,基本保持在-0吨之间,亩产量不高,一般亩产量只有-公斤。

通过上图不难看出,年产新后价格走势与年同期相比完全相反,今年辽细辛9月份产新后价格下跌,下跌幅度近20%,统根价格从55元下跌至45元。

年产新时,产地商家预估总产量0吨左右,但由于今年药厂普遍提高收购质量门槛,对杂质要求更加严格,所有货源必须水洗,因此待加工之时符合质量要求的新货供应量仅1-吨左右,而年用量在-0吨,市场上实际供需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年辽细辛产量维持在0吨左右,加上产区吨以上库存,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

辽细辛晾晒方式及温度对含量和颜色都有影响,尽管目前产地都有专业的加工方式,但是采收的辽细辛需要人工分成小瓣,机器冲洗,再放入专业的烘干架烘干,专业的设备保障了药效,但是也提高了人工成本。

对于后市,尽管辽细辛供大于求的格局很难改变,价格将持续承压,但由于辽细辛生长周期长、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预计近期辽细辛价格将保持坚挺,质量稍差的4年生以下货源,因库存尚待消化,价格面临下跌风险,但是优质货源稀缺,尤其是特殊加工的足7年水洗去芦头精品出口货,价格存在上升空间。

?板蓝根:盲目扩种,造成产能严重过剩

板蓝根为大宗药材品种,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地域辽阔区域,宜连片耕种,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加上板蓝根种植和管理简单,适宜大面积机播机挖。

通过年-年板蓝根月度价格走势情况来看,每年产新后价格常发生巨大波动,纵观年板蓝根产地价格走势不难看出,下半年价格跌势明显加速,年初黑龙江统个板蓝根价格10.5元,年末已下跌至6.5元,跌幅达到38%,供大于求是价格下跌的主凶。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目前国内板蓝根种植面积粗略估计约86万亩,其中河西走廊产区约30万亩,东北地区与河西走廊地区基本持平也有约30万亩,新疆和陕西产区各10万亩左右,河南、山西、安徽等副产区约为6万亩,总计86约万亩,产量预计将达到20万吨以上,而目前年需求量仅2万吨上下。

种植成本方面,因地区差异较大,我们对各个主产区种植成本进行抽样调查,每亩地种子用量2-3公斤,种子成本80-元之间,肥料价格约元,农药、除虫除草等约50元,种植、管理、收割、人工费、包地等1元,总计元左右,单产按照-公斤,售价需在5-7.5元之间,而目前黑龙江产地价格已下跌至6.5元,从收益角度来看,下跌空间有限。

对于后市,从供需角度来看,板蓝根市场价格下跌是大势所趋,但从种植成本角度来看,目前价格已触底成本线,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最后,由于盲目扩种导致的“苦果”最终仍需产区种植户承担。

?白鲜皮:多空并存,价格波动空间不大

白鲜皮作为东北野生品种的代表,近10年,由于资源的日渐枯竭,行情一直保持上行态势,其中-年,白鲜皮逐年创下新高,年白鲜皮价格呈现小幅下滑走势,进入年5月份之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5月份之后价格快速上涨,其中抽芯80-85%统货报价从50-52元上涨至70元,年白鲜皮市场整体偏强,先扬后稳,6月份抽芯80-85%部分产地价格从70元上涨至75元之后保持稳定。目前白鲜皮市场多空并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利好因素:白鲜皮是野生品种,其野生资源有限,且恢复周期较长,有限的资源限制了产量;同时,白鲜皮家种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短期不会出现家种货冲击市场现象;

利空因素:尽管白鲜皮是野生品种,资源恢复缓慢,但是目前没有出现真正的资源危机,偏远地区仍蕴藏了很多资源,比如乌兰浩特等地;一旦家种成功,规模化种植,势必对野生资源形成冲击;此外,白鲜皮整体市场需求体量偏小,仅有多吨,偏小的需求量难以支撑该品种价格持续上涨。

对于后市,我们认为由于市场需求体量仅吨左右,因此人为因素对该品种走势的影响会更大,因为体量较小,更容易人为操纵价格。

?平贝母:缺乏新动力,市场价格窄幅波动

贝母的种类较多,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皖贝母、土贝母等等,很多都因种植区域不同而得名。平贝母作为东北地道药材之一,野生平贝母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家种平贝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尚志、五常、伊春、铁力、宾县、牡丹江、佳木斯,吉林桦甸、柳河、梅河口、抚松、靖宇,辽宁清原、新宾、抚顺、本溪等地。

从平贝母历史价格走势可以看出,3年平贝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天价”,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爆发,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年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而随之价格大幅下跌,由3年多的元,跌至6年产新前的30-40元。

年-年进入消化库存的阶段,价格低位运行,年产新后价格稳步上行,年再次突破百元大关。

年至今,平贝母价格波动频繁,涨涨跌跌,其中年上半年跌势明显,一路下行,下半年保持低位运行,年下半年再次快速上涨至近5年高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气集聚,二是贝母系列普遍涨价,三是资本介入,共同推动下,在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平贝母价格实现逆势上涨。年平贝母市场缺乏新动力,市场价格窄幅调整。

对于后市,受价格相对高位运行的影响,年平贝母种植面积会有所增加,加上价格理想,部分农户会提前采挖,整体供应有保障,产新后价格可能面临下调的压力,不过平贝母整体数量不大,资本及天气因素很容易影响走势,需要密切市场新动态。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阅读

01月07日-01月13日价格上涨品种

01月07日-01月13日价格下跌品种

走进中药材特色小镇--政策篇

黑龙江省PPP项目梳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yl/1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