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贝母家族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
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
川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
浙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
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土贝母
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新疆贝母
新疆贝母,是一种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其中包括:伊犁贝母。费尔干贝母.滩贝母等几个品种,统称为新疆贝母。除滩贝喜生于沙滩涯地外,其它三种贝母多生于草原山地及灌木丛下。伊贝主产于伊宁,霍城;费尔干贝母新疆许多地方都有分布;轮叶贝母主产于塔城地区;滩贝母生产于霍城.察布查尔。
早在清代,新疆贝母便已开发利用。当时以北疆地区的昌吉,齐台县为集散市场,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用骆驼运。马驮,远销天津等口岸,通称“古贝”。由于数量极少,价格昂贵。
过去,新疆贝母多为野生。为了适应国内医疗保健事业和出口外销的需要,医药科研部门在五十年代末期即开始人工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今后贝母将继续不断地稳步增产。
舞阳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鳞茎入药。舞阳贝母经国内药物专家鉴定,确认为百合科贝母属的一个新物种,并于年在《中国植物分类学报》上公开发表,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地方名贵中药材。贝母,以色白者为佳,称“珍珠贝”。其性微寒,味甘辛,主要含有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一种固醇类中性成分,具有润肺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上气痰盛、烦热吐血、喉痛、衄血及乳汁淤积而引起的乳腺发炎等病,还可止血、催乳。用舞阳贝母泡茶,可治咳嗽,止气喘,延年益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