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世界霸主——西班牙(2)巴塞罗那她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其主要民族为加泰罗尼亚族(萨马兰奇、高迪等名人都是加泰罗尼亚人),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必须说说加泰罗尼亚。在基督教双王时期(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同时主政时期),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王国的首府。加泰罗尼亚从前曾是阿拉贡王国中的一个公国,它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从17世纪起它就是独立主义者的中心。加泰罗尼亚于年通过自治法令,成为自治区。首府是巴塞罗那。年西班牙政府宣布:解散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自治区政府。现在这个地区一直在要求独立。
在巴塞罗那贝尔港转转、看看。
巴塞罗那贝尔港(旧海港)著名的贝尔港就位于哥伦布纪念塔以南,这里有湛蓝的地中海,超大型的海上购物中心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娱乐设施。它曾经是一个荒废的港口,年,为了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开始了城市翻新,旧港重新焕发青春。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型现代的水上娱乐中心,也是两个游艇俱乐部的基地,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游客来此旅游。这座波浪形的木桥被称是“海上的兰布拉”。当有船只通过时,木桥会左右移动打开,是一座活动桥梁。为什么要把桥面做成活动的?因为港湾里面停靠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不开一道口子,船就出不来。我们过桥时,正巧碰上有船只通过,桥面就朝两边分开。稍等了一会儿,操作人员就慢慢又将桥面朝两边靠拢,最后合得密无丝缝。
海港内千帆林立,风光无限,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帆船非常的壮观。想象每艘船航行过的海域,以及每个船长的航海故事,真是让人浮想联翩。
停泊在巴塞罗那港内的这艘帆船是哥伦布第一次出航探险乘坐的圣玛丽亚号帆船的复制品。
这里举办过年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的帆船项目比赛。木桥上设有诸多长椅,是亲近海水,休闲漫步,欣赏日落和夜景的好去处。在这里走走坐坐,看到眼前的林林总总、和谐美好的人间景象,真的是非常惬意。
躺坐在水边,聊着天、与海鸥和平共处。
水面上上有许多各具形态漂浮着的雕像。一只海鸥站在小孩头顶,不知他俩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通过这座木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因为它是海和陆地的枢纽。
这里也有像中国的“摆地摊”,大多是黑人在“练摊儿”。、
有卖“巴塞罗那球队”梅西穿的球衣,也有“皇家马德里球队”C罗穿的球衣。琳琅满目,还真有不少人买呢。
具有“西、葡风格”的工艺品。
走过港口那座木桥,来到兰布拉大道。也就是余秋雨笔下的流浪者大街。这里可以说是西班牙最有活力的大街了。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为艺术家和游客。白天,这里是街头艺术和美食的天堂,午夜,这里便成了巴塞罗那夜生活的游乐场。
五花八门的“真人雕塑”,沿街林立。小男孩好奇地望着这位大胡子爷爷。是真人吗?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和艺人云集此地,誓不把所谓“街头艺术”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决不甘休。
兰布拉大道人群中,各国的美女如云。
望着这友善、青春、美丽的面孔,似乎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担心后面的小姐姐超过我。她像一个高贵的小公主,要超过前面的小弟弟。
两个小姐妹亲密无间,交流彼此的“小秘密”。
母女俩比赛,小姑娘光着小脚丫,努力赶超妈妈。看,母女俩的步伐多一致啊!
路边的“共享单车”,被摆放得很整齐。这看出一个国家民众的“素质”。
在海边望着不远处的哥伦布纪念塔,令人感叹不已。伟大的航海家。
哥伦布纪念碑位于靠近巴塞罗那港口的兰布拉大街尽头,是年为了迎接万国博览会以及纪念哥伦布环球之旅的壮举而建。纪念碑用赭红色大理石建成,高约60米,塔顶的哥伦布雕像高约7米,哥伦布足以俯瞰巴塞罗那海港美景。
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
60米高的塔顶端,伫立著意气风发的哥伦布他脚踩地球,左手持航海图、右手指着美洲大陆。他是为西班牙开启航海霸权的探险家。深受西班牙人的爱戴。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纪念碑位置的选择也很有意义,这里是兰布拉大街的终点,也是贝尔港口区的起点,象征着市中心和海港相连。
底座四周雕有八只巨大的黑狮,还有记载哥伦布航海事迹的碑文和当时资助他远征的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的雕塑。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摸一下狮子屁股吧!
纪念碑旁边一座巴洛克式的漂亮建筑,据说是哥伦布展览馆。
那天的午餐就在贝尔港的这家《海鲜饭餐厅》。吃的是当地有名的“海鲜饭”。
叫不出名字的各种海鲜。真可谓“五彩缤纷、美味可口”
海鲜饭就在这炭火炉上烹煮。这是我们8个人的海鲜饭。米饭呈现橘红色,是大米和“藏红花”搅拌在一起的缘故。里面的海鲜有:皇帝蟹、大对虾、各种罕见的海鱼。无法形容它的鲜美、可口。单单看着就直咽口水。邻座的年轻人得知我们是中国人,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海鲜是我的“最爱”。那天吃海鲜饭,我的饭量加倍。饭后伙伴们心满意足,开心的一起拍照。蒙锥克山
是位于巴塞罗那西南部的,一座树林繁茂的小山。也是城市的中央公园。因地势较高,也是俯瞰巴塞罗那全景的最佳地方。蒙锥克山公园见证了巴塞罗那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这里曾经是年万国博览会的会场,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的主会场,站在蒙锥克山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市景。远处的建筑就是世界有名的《圣家族教堂》。山顶上有不少雕塑。这是一组《永远的朋友》。这是巴塞罗那年第25届奥运主会场。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都在这里举行。现在仍然是巴塞罗那主要的体育设施,但更多的功能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奥运火炬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火炬台安装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北侧入口处,这座大型火炬台造型奇特,其形状为地中海帆船船舵式样,高约18米,重约11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残疾射箭运动员安东尼奥以射箭的方式点燃了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火炬,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藏不露的体育场。你站在体育场外,并不觉得体育场宽阔、高大,但你进去后才发现它的真实面貌。因为这座体育场向下多挖了几十米,是为了符合国际奥委会对主运动场须能容纳8万以上观众的要求。其体育场的主席台的顶棚,是一个40米宽、米长的大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席台顶盖之一。能在这留念很幸运哦!游泳池边正好有一群孩子,顶着烈日在训练跳水。一个小女孩一跃而起,真棒!
必须提到的一位属于全世界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萨马兰奇。他在国际体育界的杰出表现助其在年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资料图片)安东尼·高迪被人们称为“建筑诗人”。
巴塞罗那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了,他设计的建筑在巴塞罗那有八座,其中六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高迪的几个传世之作。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奎尔公园、圣家族大教堂,都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是出生在加泰罗尼亚一个叫做雷乌斯的小城,所以巴塞罗那人以他是加泰罗尼亚人而自豪。他自小就显现出对美术的喜爱和天赋,年开始学习建筑,年获得建筑师的称号。我们在巴塞罗那参观了他的几座代表作,都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富人区的格拉西亚大道,这座由彩色马赛克和面具造型的阳台,显得另类怪异的建筑就是巴特罗之家。这座建筑,充分体现了高迪的自然主义的风格。
高迪的灵感来自于圣乔治屠龙救公主的民间故事。外部瓦顶的设计是巨龙的龙身,鳞片状拱起的屋顶就像是是巨龙的脊背,屋顶上高耸的十字型塔是插入龙身中的那把圣剑。巴特罗之家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色彩鲜艳,外墙面不规则,如骷髅般的阳台造型和骨骼形状的立柱,营造出惊艳的艺术效果。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二楼的大落地窗和细小的装饰外柱让人想起巨龙的牙齿。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三面都是波浪型的墙面,多用流线结构,承袭了高迪一贯的怪异风格。米拉之家完工于年,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扭曲、环绕的铁制阳台栏杆、宽大的窗户非常吸人眼球。
米拉之家被一家银行买下,耗巨资整修。现在的一楼是银行的基金会举办展览的场地。米拉之家、屋顶阳台对外开放,在阳台上还可以俯瞰部分市区街道,遥望圣家族教堂。
喜欢高迪建筑的人们,聚精会神地在听讲解者讲述这些建筑的特色、历史…
奎尔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年,奎尔先生委托高迪在俗称“刀削山”的地方修建一个专供有钱人居住的高档社区并以奎尔的名字命名。设计初衷是:用一个被自然环境所拥抱的高尚住宅区,吸引城内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们过来入住。但来居住者不多,整片地区在年变成了公园。年,市政府将其收购,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那天我们开车到了奎尔公园,一看买票的游人排成长龙。工作人员告知:“当天的入场票没有了。现在是在卖明天以后的票。”天哪!怎么办?梁总说在外围也能看到一些建筑。这是无奈之举。只好绕着外面简单看看了。这是公园的入口处。因为没票,无法从正门进入,用一张资料图片,安慰一下吧。(资料图片)
确实在外面绕一圈还是可以看到不少漂亮的景观。这个塔远看像冰激凌蛋筒。这个童话般建筑是高迪博物馆,高迪在此度过了生命的最后20年。彩色长椅是奎尔公园里的特色之一。长椅环绕大广场一圈,这是堪称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长椅用石头砌成,形似波浪蜿蜒曲折,像一条巨龙。表面用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碎片随意拼贴图案,非常漂亮、奇特。平台下面布满立柱的长廊,则如同森林的树干拔地而起。在许多游人中,一位用背带驮着一个小BB、外形粗犷但满脸洋溢着当爸爸的幸福感的大男人,令我对他顿生敬意。圣家族大教堂(世界文化遗产)圣家族大教堂,这座巴塞罗那最为知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年,直到年高迪去世,将这一尚未完成的旷世奇作留给了巴塞罗那。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却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修建了近一个半世纪,尚未完工的教堂目前仍在在修建中。这座建筑的主题是描绘了耶稣诞生、受难、死亡。这座倾注了高迪满腔虔诚的圣殿,无处不显示着这位天才的奇思妙想,令这座教堂显得如此超前而又独一无二。教堂主体以哥特式风格为主,圆顶和内部结构则显示出新哥特风格。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几乎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圣家族大教堂从开始建筑至今,近年了。现在还在施工中。远远就看到“塔吊”还在工作着。据说到年为纪念高迪去世周年时,就能完工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旁边有一个平静的小湖。参观后才知道“圣家族”是指耶稣的家族。高迪用他建造的这座教堂讲述了耶稣的一生。近距离站在那高耸入云的“圣家族大教堂”面前时,那一瞬间敬畏、欣喜、惊叹....一齐涌上心头。“诞生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通过写实的手法将人物表情、动作刻画的栩栩如生,描述了圣婴诞生、万众欢庆的场景。诞生立面另外两座门廊的立体雕塑分别展现了由圣母怀胎到基督长成等圣经故事。中间是圣家族成员,两侧是音乐天使,上面是玛利亚受洗。圣家堂主体的正面是高迪表述“耶稣诞生”的喜乐篇。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光线,拍到的塔尖色调、感觉大不相同。令你惊奇不已。圣家堂外部展现给我们的是恢宏、高大、立体,那么,进入这座教堂内宛如进入了鸟语花香、令人神往的绚丽多彩的大森林。融自然于艺术建筑之中,这是高迪毕生追求的建筑理念。
徜徉在这绚丽多彩的“大森林”里,融自然于艺术建筑之中,体验着从未有的一种感受。奇光异彩的高大穹顶,令人震撼。
圣家族大教堂内
信徒们安静、虔诚地坐在那里祈祷。圣家堂里边的两个立面,分别呈现出蓝绿与黄红两个不同的冷暖色调。红橙色的一面象征着“光”。蓝绿色的一面,则是寓意着“水”。
位于教堂中心圣坛上的耶稣受难像。如果说,开始我们在大教堂前面看到的是耶稣诞生的喜乐,教堂内大自然美妙无比的森林。那么,大教堂背面呈现出了耶稣受难的场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瘦骨嶙峋。
圣家族大教堂它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光荣称号!而我们从高迪的艺术建筑中所得到的敬畏与喜乐并存的体验,是终生难忘的!巴塞罗那的凯旋门建于年,是世界博览会的入口,拱门的设计者是加泰罗尼亚人约塞普·维拉塞卡。他的建筑风格来自摩尔人的复兴。拱门主要是用红砖建造的,拱门上令人惊叹的石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雕刻的顶部写着“巴塞罗那欢迎各国游客”。
巴塞罗那斗牛场旧址有着精致的红砖外墙,红白相间的拱门,带有浓厚的摩尔风格。在巴塞罗那正式禁止斗牛以后,已经被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保留了复古的外观。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古罗马建筑。可惜没时间去参观。这是一片广阔的海水浴场,放眼望去,可以看见一片连一片的大小海湾,每个海湾都聚满人群。在沙滩上,大家都很随意,随便找一块布毯一铺,就躺下来享受免费的日光浴。在海边,西方人对身体的裸露也没什么忌讳,身上的布片能扔掉的都扔掉了,更有任性的女子,把小得可怜的比基尼也卸了下来,裸身坦陈,回归本真,上演了一幕幕真人秀。
站在马路外的石栏边上,眼见纯净的天空,湛蓝的海水,明媚的阳光,细软的沙滩,真有一种想扑向大海的欲望。
在游人众多的海滩马路上,也能看见身着比基尼的女人,满不在乎地在大街上行走。不远处有一尾巨大的金鱼雕塑,这是港口区的标志。
飞
此时游伴儿们商讨着想去“购物”。但我们有三个人下午想去毕加索博物馆参观。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毕加索毕加索(年-年),西班牙的画家、雕塑家、摄影家、诗人,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但却成名在法国。年法国一家报纸曾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世界上有两座毕加索博物馆,一座在巴黎,另一座就在巴塞罗那旧市区蒙卡答路15号。
毕加索博物馆
曾经是13世纪贵族的一处居所,目前仍保留着浓厚的中世纪色彩,有着幽静的庭院。博物馆里面主要收藏毕加索在巴塞罗纳和巴黎早期的作品。还收藏了最引人瞩目的毕加索在幼年时期至少年时期的作品,其卓越的设计感和表现力令人惊叹不已。这幅画是毕加索刚开始学画不久的作品。当时他父亲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画中的医生是由他父亲扮演,躺在床上的病人确实是一个女乞丐。护士抱着女乞丐的孩子。女乞丐临终前痛苦的样子。这幅画在世界、西班牙获得了多项大奖。
在这幅画前我站立许久,心酸、感动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毕加索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摄影师(右3)在给一个“大人物拍照”毕加索不仅是一位画家、摄影师,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
博物馆给参观者配了一个外形像电话的讲解器,各国语言都有,很方便。可以边看、边听讲解。
这些画大都是毕加索后期的杰作。对他的画作虽然并不懂,但还是认真的听着讲解、仔细地看着。
这张油画的人物,在相应位置出现在毕加索的另一幅抽象画中。
就是这张。右下角那只狗也没有漏掉。穿红衣弹奏钢琴者是毕加索自己。因女儿的去世令毕加索无比悲伤。钢琴上摆放着两支点燃的白色蜡烛。
毕加索的妻子和小女儿。我和画中的女主人拉拉手。毕加索的几位妻子中的一位。优雅、端庄、漂亮的女人。
毕加索的生活照:慵懒地斜卧在床上看报。从博物馆出来,坐在路边歇息,来了几位年轻人,语言不通只好相视一笑。
三个少女“认真地”品尝雪糕。
可爱的小宝贝也在吃雪糕,好奇地望着你。弗拉门戈舞与斗牛并称为西班牙两大国粹。斗牛一直没看成,总感到遗憾。所以请带队的梁总无论如何要让我们看一场弗拉门戈舞。这是小剧场的大门口。我们入场后,剧场工作人员简单介绍弗拉门戈舞蹈的历史,并教了我们几个简单动作。我体会是手脚的动作频率必须极快,感情奔放,才能舞出韵味来。弗拉门戈舞是集歌、舞、吉他演奏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弗拉门戈舞源于吉卜赛、阿拉伯还有西班牙犹太人的民间歌舞。吉卜赛流浪者把东方的印度踢踏舞风、阿拉伯的神秘伤感风情融合在自己泼辣奔放的歌舞中,带到了西班牙。(资料图片)。弗拉门戈的意思是“逃跑的农民”,因此最经典直接的理解就是捶胸顿足的情绪。该舞体现了西班牙国家的民族文化与特色。弗朗门戈舞源自于平民阶级,舞者的舞姿表达出人性最无保留的情绪。音乐舞蹈节奏感强,动静儿大,极富有感染力。弗朗门戈是西班牙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舞蹈、歌唱、器乐于一体。弗拉明戈舞蹈。要离开巴塞罗那去马德里了。我们乘坐西班牙的国内航班,省了好多时间。请看下集--西班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