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半岛见闻之葡萄牙一

写在前面的话

上次从土耳其旅行回来,就想着下一个旅行的目标,应该是位于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了。土耳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那里可以看到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取代后,基督教文明向伊斯兰文明转换的文化撞击与融合。同样,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是一个由基督宗教统治转而被摩尔人占领,最后又被天主教全境光复的过程。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一呆就是八百年,他们把这个欧洲最南端的国家,从骨子里进行了一番改变。今天走进伊比利亚半岛,恰是一个拥有欧洲地中海风光,却是一派阿拉伯风情的国度。在这里欧洲还没有到尽头,仿佛非洲就已经开始了。街上穿梭的人群,他们的肤色、发色和眼珠的颜色十分复杂,有的趋向于欧洲的凯尔特人,有的则偏向于非洲的伊比尔人,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在城市的建筑中,有的基础还留着古罗马的柱头,主体却充满着阿拉伯风格。在这里,每一座城市,每一座建筑,每一种习俗都能说出一段长长的故事。正是这些历史文化的印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旅游业已经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曾经日不落帝国的支柱产业。我们此次旅行,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始,基本上沿着地中海海岸向东北行走,11天游览了11个城镇,最后到达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给我们的南欧之行留下了一串串难忘的记忆。

一、海洋时代从里斯本启航

我们乘坐的航班,从北京时间早上七点半起飞,经过大约十八个小时的向西追日飞行,于葡萄牙当地时间晚上七点半,降落在里斯本国际机场,望着天边最后一缕余晖,我们走下登机桥,真是好长的一个白昼啊!从到达厅到海关入境处仅几十米远的距离,就让我们下了好几米落差的台阶,果然与事先了解的一致,里斯本是一座地无三尺平的丘陵之都。

经过一夜的时差调整,第二天行程的第一站是位于里斯本郊外,欧洲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从城区乘坐旅游巴士大约四十分钟即可到达罗卡角。站在罗卡角的山崖上,海风拂面,清爽宜人,海天一色,海鸟飞翔。环顾四周,罗卡角上仅有一座灯塔和两座纪念碑。方座圆顶的红色灯塔是这里最显眼的建筑物,她仿佛像一位葡萄牙母亲站在那里,默默地为出海的水手们祈祷;又好似碎碎地叮咛着孩子,无论你们走到多远,这里才是你们的祖国和家乡。全世界有灯塔的海岸不计其数,可是罗卡角却与众不同,她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每当远航的水手从里斯本的特茹河畔启航后,这里就是他们对欧洲大陆的最后记忆。她曾被网民们评为“全世界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可见这里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她是欧洲人勇于探险,从海洋走向世界的起点,也是人类不畏艰险挑战海洋的一座丰碑。在灯塔的南面,有一大一小两座纪念石碑,大的碑座由褐色的石块垒砌而成,顶端是一个白色的十字架,碑体面向大西洋,碑上有摘自葡萄牙伟大诗人路易?卡蒙斯,描述葡萄牙航海家开辟新海路的史诗《葡国魂》中的一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小的石碑则是为了纪念国际航海扶轮社而设立的标志,它与灯塔和大石碑的主题形成了相互呼应。

西方哲学界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得以快速进步,以至于超越东方,最根本的原因是得益于“三个发现”。第一是“地理大发现”,它让欧洲人开阔了视野,摆脱了狭隘的地域观;第二是“对人自身的发现”,文艺复兴运动突出了对人性的地位与生命意义的解放;第三是“科学的发现”,它改变了欧洲过去以神学解释自然界的传统观念,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葡萄牙航海家恩里克恰是地理大发现的奠基人。说起葡萄牙的航海业,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恩里克王子,他是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王子。虽然他一生中并没有一次远航经历,却是葡萄牙公认最伟大的航海家。15世纪上半叶,在他的主持下葡萄牙制定了宏大的航海发展战略,建立了国立航海学校,专门培养航海水手。他主张不分种族广纳世界各地的地理、绘图、气象、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人才;广泛收集各地的气象、造船、海流、航海资料和仪器进行分析整理和改进,建立专门的航海图书馆。他坚持以重金奖励对航海事业发展的有功人员,持续推进葡萄牙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达·伽马、哥伦布等都是在恩里克所创立的先进航海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著名航海家。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坐落于里斯本贝伦区特茹河北岸,是为了纪念恩里克王子逝世周年,于年动工,年完成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十五世纪葡萄牙人正是从这里扬帆启航,前往东方印度传播信仰和海上贸易。雕塑中站在船头最高处,头戴帽子,手捧帆船,面向大海的便是恩里克王子。在他身后的33个人物中,有国王若昂二世、王子、传教士和航海家等等,都是有名有姓为葡萄牙航海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当然,也包括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著名航海家达?伽马。

这座位于水中看似城堡又似塔的建筑,就是里斯本的标志性建筑---贝伦塔。她始建于公元年,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达?伽马从印度远航归来;另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海岸要塞。年来,这里曾作为扼守里斯本的海上军事堡垒,之后也曾作为海关、电报站、灯塔之用,甚至有一段时间还作为监狱关押过囚犯。今天的贝伦塔已成为里斯本的著名观光景点,她见证了葡萄牙航海历史由辉煌走向式微的全过程。

从特茹河边向北穿过帝国广场和巴西利亚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幢长长的曼努埃尔式建筑,这就是著名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修道院始建于年,她是在年所建的旧修道院原址上兴建的,历时50年之久。修道院原本是作为葡萄牙艾维兹王朝王室成员葬礼之用,后来逐步演变成海员们出海前祈祷的教堂。人类走向海洋总是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世界上只要是生存在大洋沿岸的民族,他们在向海洋获取财富的同时,都希望得到心中神明的护佑。今天在我生活的东南沿海一带,只要是渔民出海的港湾边,都能见到或大或小的庙宇神堂,用于祈求神明的护佑,以消解每次出行内心的恐惧和对收获的期盼。

说起欧洲的古典建筑风格,人们熟悉的有古罗马式(古希腊式)、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等,什么时候又冒出来一个曼努埃尔式风格。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曼努埃尔式风格是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中叶,流行于葡萄牙本土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是这一建筑风格中最成功的一例。

曼努埃尔风格流行于葡萄牙头尾不到百年,这其间正是葡萄牙海权主义争霸世界的鼎盛时期。从世界各地航海回来的建筑师们,把从亚、非以及南美洲看到的建筑风格,与欧洲传统的建筑风格融合起来。由于当时王室和民间都拥有大量财富,在装饰上极力追求奢华与繁缛,为了歌颂国王开创航海的伟大功绩,各种王室徽章图案,以及贝壳、锚等海洋元素,在建筑雕饰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从而形成了一种万国大杂烩式的建筑风格,并以当时的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名号命名。

瞧,修道院外形右侧的半圆形穹顶,就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四个端角高高尖顶的柱楼,既有哥特式风格,又有伊斯兰清真寺宣礼塔的影子。走进修道院内,长廊上的拱顶,用岩石砌出的内拱梁,图形优美,坚固稳定。廊道边的半圆拱,大拱套着小拱,石墙上的花纹图案,这些都是对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模仿和引用。五百年来,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历经风雨和年里斯本大地震的洗礼,不但屹立不倒,而且几乎没有损坏,真可谓是奇迹。年修道院与附近的贝伦塔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到里斯本的贝伦区,有一处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贝伦蛋挞店。今天全世界吃的葡式蛋挞都是起源于贝伦蛋挞店,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十八世纪,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们,每天要用大量的蛋清给衣服上浆,蛋黄便无其所用,修女们用其制作成甜点相互分享。不久葡萄牙自由党人发起革命,修道院被迫关门,修女们穷困潦倒,只好把蛋黄制作的甜品拿到街上去售卖。年一个精明的糖厂老板,买下了甜品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并在贝伦开了这家专门制作甜品的贝伦蛋挞店“PastéisdeBelém”,从此才有了“蛋挞”这一甜品名称。

外表看似窄小的贝伦蛋挞店门,走进里面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其中一小部分是生产车间,用餐区总是坐满了客人,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蛋挞的生产过程。我们是下午2点半进店,等了半小时才有座位,又等了二十分钟服务员才来点餐,又过了二十分钟才把蛋挞送到。可见,伊比利亚半岛的生活节奏,是需要我们用耐心去适应的。

我们夫妇与随行的Piggy夫妇坐下后,各要了一个蛋挞,还点了摩卡和浓缩咖啡。我从不喝咖啡,便要了一杯果汁和一个肉饼。蛋挞的口感非常好,外皮酥脆,内香细嫩,贝伦蛋挞与欧洲其他国家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太甜,不会给人有多吃犯腻的感觉。可是,肉饼的口味不太合我意。

在欧洲的城市交通中,有轨道电车的城市很多,可是有黄色电车的仅有米兰、布达佩斯和里斯本这三座城市。在我的印象中,米兰的电车大多比较长,外观也不够文艺;布达佩斯的电车外型就更不用说了。唯独来到里斯本,街上的电车才是一道文艺范十足并令人怀旧的亮丽风景。

里斯本城区的有轨电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3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欧洲城市早就把类似的交通工具搬进博物馆了。可是,在里斯本由于城区的地形起伏大,陡坡多,改造后的路面汽车和电车虽然都可以通行,但是道路窄小,停车困难,市民们依然更愿意选择便利的公共电车出行。这也正是传统电车保留下来的根本原因,没想到这种保留反而成了里斯本的一种独特旅游文化。

里斯本有多条有轨电车线路,其中最受游客追捧的是28路。这条线路往返于马丁?莫尼兹与坎波?乌里克之间,沿途路过老城区的多处热门景点。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乘座的是走老城区环线的12路电车,从无花果广场上车,最后回到原地。12路有相当部分与28路重合。最有意思的是,无花果广场是电车的枢纽站,不同线路的电车在这里有的会分道行驶。在等车时,看到25路车的司机,在道口处把车停了,拿了一根撬杆下车,把铁轨撬了撬又上车了,电车便朝着另一个方向开去。到里斯本游玩一定要安排一次黄色电车之旅,感受一下在电车上,穿行于陡峭山坡与狭窄街巷之间,追忆伊比利亚半岛旧时光的浪漫风情。

在感受了里斯本的电车之后,有机会还应该去体验一下城中特有的乘客升降机。乘客升降机同样属市民公共交通,只是升降机的线路落差比电车要大很多。城区有3处可以体验乘客升降机,我们参观的是位于光复广场附近的荣耀升降机,它往返于上城区和下城区之间。荣耀升降机于年开始营运,最初是采用水力作为动力,后来改为蒸汽动力,年由电力驱动。年升降机被政府列为国家历史古迹。你瞧,图中有人为了省力,抓着升降机尾随,其实蛮危险的。

从里斯本城区乘车穿过特茹河上的4月25日大桥,登上塔格斯公园即可来到大耶稣像下。站在这里秋风拂面,水天碧蓝,俯瞰北岸整个里斯本城区尽收眼底,风光无限。4月25日大桥落成于年,并以当政的法西斯军政独裁者萨拉查命名。年4月25日民众通过“康乃馨革命”推翻了独裁者的统治,新政府为了纪念革命胜利,以4月25日为大桥重新命名。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座大桥,仿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错!她是仿照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由美国人建造的。

在世界各地曾经受葡萄牙殖民过的国家中,现在有部分建筑物和道路仍以“4月25日”冠名。澳门在回归祖国之前也有一条“4月25日街”,都是为了纪念那次葡萄牙新政府去殖民主义的“康乃馨革命”。澳门的“4月25日街”在主权回归祖国后,又以回归日重新命名。

里斯本的大耶稣像立于公元年5月17日,是当时里斯本的红衣主教,受到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启发而立的。底座高82米,耶稣像高28米,总体共米高,是里斯本全城最高的建筑。落成时,有30万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仪式。其中还包括巴西里约热内卢和莫桑比克马普托的宗教人士。(这两个国家曾经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葡萄牙于公元年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欧洲大陆第一个独立王国。由于远离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加上土地十分贫瘠,除了海洋没有其它资源可以利用。伊比利亚半岛特有的冒险精神,促使他们敢于探险走向大洋深处,向海洋寻求发展出路。从而,为人类航海历史铸就了一座永远值得纪念的丰碑。我们不远万里,从东方而来,不只是为了在大西洋边看几块刻着西洋字码的碑石和华丽的宫殿,葡萄牙民族确实有值得我们思考、敬仰和借鉴的东西。

下篇请看《伊比利亚半岛见闻之葡萄牙(二)》

云顶耕人

谢谢您!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白癜风诊疗经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ly/3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