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别名“梵谷”或"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其作品受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影响。其实文森特早期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文森特深陷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葬于瓦兹河畔的公墓。在文森特去世之后,其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文森特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蒙马特的风车东京石桥艺术博物馆
蒙马特的小坡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蒙马特风景美国芝加哥艺术机构
有剑兰和翠菊的花瓶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桌上的紫萝兰花篮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水果静物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阿尼埃尔之桥瑞士苏黎世毕尔勒基金会
巴黎城墙边的道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巴黎郊外私人收藏
贝母花巴黎奥赛美术馆
玻璃酒瓶和柠檬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餐馆老板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草和蝴蝶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成双入对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春天钓鱼美国芝加哥艺术机构
戴草帽的自画像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杰克岛的风光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静物与苹果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酒杯与酒瓶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咖啡店女老板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克利齐的大道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蒙马特的假期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蒙马特风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蒙马特蔬菜花园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现代美术馆
树和灌木丛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四朵向日葵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坦根画像巴黎罗丹美术馆
人物生平
文森特·梵高出生荷兰年5月21日,父母闪电订婚,原因是因为若是不嫁或不娶的话,也就无人可以结伴。父亲虽是住在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津德尔特,却是当时与天主教仍为不和的新教牧师。
母亲在之后称,对于这段婚姻的新婚前夜,“准新娘对于未来的家忧心忡忡”。
年3月30日文森特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尔特市集中心的牧师公馆,他的生日便是他那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1]
他的父亲是荷兰新教牧师提奥多勒斯·梵·高(TheodorusvanGogh,-85)母亲是当时海牙的贵族成员安娜·克纳莉亚·卡本特斯(AnnaCorneliaCarbentus,-)。[1]
年5月1日,文森特一生的知己、也是唯一的朋友,他的弟弟提奥·梵高出生。[1][1]
年中旬,因为从小就孤僻的原因被送进津德尔特的公立学校,因为惨不忍睹的学习环境导致文森特越来越叛逆,于年10月底退学。[1]
年2月,文森特画了一幅素描名为“谷仓与农舍”,是父亲生日所作。[2]
后来父母在家请家教各种培训待了三年,年母亲受不了依旧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的文森特直接把他送去离家北13英里的泽文伯根镇寄宿学校,一所名为普罗维利寄宿学校,文森特在这里待了两年。(-)[1]
因为文森特的母亲让孩子们不准和下流圈子的人相处,她说:“与上层社会交往更为妥当”“同下层阶级打交道则意味着将自己暴露在各种诱惑之下”从小至11岁都被母亲关在家里,一出来便没办法适应,恐惧占据全身,对于一个人前沉闷、私下情绪化的文森特来说,没有什么比毫无情感和隐私的寄宿学校更令他六神无主了,而且作为学校年龄最小的他来说,还被各种人称为红发佬,这令他感到非常的害怕,文森特有一头漂亮的红发。
为了能回家,文森特开始选择逃学,父亲之后来安慰他,但是没多久后文森特又被迫回了泽文伯根。
年9月3日,父母将这位自闭症的孩子转移到了蒂尔堡学校。[1]
文森特不像其他小孩一样,尽管他说他没有在普罗维利学校学到东西,但是他依旧以优异的成绩被这里的一年级所录取。[1] 年7月,排名第四的文森特升入二年级。二年级时期寄宿在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家中,蒂尔堡和家差了20英里。[1]年3月,学期结束前的两个月,再过没多久15岁的文森特从蒂尔堡背着行李出走,只为回家。不管父母花了多少钱,他都不喜欢束缚。[3]
接下来的16个月里,他拒绝了叔叔提供的工作,也拒绝了父母死命想把他往外推的冲动,选择待在宽阔无比的格洛特比克的旷野。[2]
年大半年里,文森特都在家中度过。[1]
年7月,因叔叔强烈要求,文森特最后妥协于叔叔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海牙古皮尔总店的学徒。[1]
年,文森特在海牙的古皮尔公司待了一年半,上司是H.G.泰斯提格,文森特曾把他视作奋斗的目标,而年因为拥有最大权力的叔叔得了病,上司早就看这个说话直、不拐弯抹角的文森特不爽,文森特开始被各种子虚乌有的“流言”所打压,被梵高家族认为是耻辱。[1]
年11月,文森特的家人搬到赫尔瓦特的牧师公馆。[1]
年2月,文森特永远告别了津德尔特。[1][1]
年8月,弟弟提奥来看他;这之后,文森特开始和弟弟通信。[3]
年上司用“流言”将文森特打入绝境。[1]
年,赫尔瓦特的牧师公馆出现经济危机,父亲已经不指望从文森特这里获得什么,便让喜欢上学的提奥提前离开了学校。[3]
年1月初,提奥在布鲁塞尔分店的古皮尔公司工作。[1]
年1月底,上司临时通知文森特会被调入古皮尔伦敦分行。全家人都提前知道他要被调走,除了他自己不知道。[1]
这时候文森特不幸被抽中去服兵役,父亲掏了弗罗林让别人代替他。
路过巴黎在巴黎待了几天看了不少油画和喜欢的作品,多加开阔了自己的认识。[3]在伦敦必须早晨6点半出门,步行泰晤士河码头,乘一小时的蒸汽船再穿过拥挤的街道到达伦敦分行。[3]有三个室友是德国人,住在格林威治附近。[1]这个时候开始迎合家人,有时候会画上几幅画作为证明自己“有在好好活着”,喜欢乔治鲍顿的画。[1]
伦敦新老板卡尔阿巴赫曾约他一起出门做短暂旅行。讨厌黑白画,讨厌英国艺术的惨淡画法,这段时间曾经参加了皇家艺术学院的夏日展却只对比利时画家画的荷兰风景画感到喜欢,因为让他想起他喜欢的巴比松画派风格,在伦敦时期依旧每天都在想家中度过,非常内向因为英语很差。[1]与欣赏的画家乔治鲍顿相遇但是没有勇气交谈。[3]英语很不好,但是德语说得非常好。[1]
年8月,海牙有旧同事来看他,认为他太厌世。[1]
因为他越来越孤僻的性格,不太喜欢伦敦,他个人认为伦敦境遇意味着他的自信心岌岌可危,自卑感与日俱增,语言让他与社交绝缘,金钱则加深了他的罪恶感。[1]
每次去到一个新地方都得取悦老板的家庭来交换欢迎,在伦敦的时候住在布里克斯顿海克福德路87号,在这里住让他找到了全新的归属感,支撑着他决定鼓起勇气赢得家中地位,然而首先文森特做的便是让大妹安娜和他一起在伦敦生活,为大妹在伦敦找到一份工作,而写去的信件被安娜浮想联翩,安娜认为他和房东的女儿有关系。[1]
8月15日,文森特搬入新的公寓,因为安娜的原因文森特生气不寄信回家,他虽然不善交际,但渴望与他人接触。[1]他怕自己再消沉下去,和旧时认识的一个已婚姑娘卡罗琳汉尼贝克开始了通信,但是之后便一口回绝了对他产生感觉的这个姑娘。[1]8月到10月,有两个多月没寄信回家。10月得知要被调往法国,全家人都知道就他又不知道,生气没联系任何人搬着行李就去了巴黎。[1]
年11月,提奥被调到海牙,大家都认为提奥做得比哥哥好。[1]
年冬天到年秋天,除了研究米什莱就是年的史料,还会看狄更斯的《双城记》,年底,开始研究法国大革命,读伊波利特·丹纳,托马斯·卡莱尔,厄尔斯特·勒内,年给提奥寄了一本《耶稣的一生》。[1]
年底开始研究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油画。[1]
年2月父亲生日,文森特寄了很多钱让家人去拍照供家人间互相收藏。[1]
年3月,巴黎爆发了一场“审美的战争”,雷诺阿,莫奈等人计划在巴黎拍卖中心德鲁奥酒店拍卖作品,引起了保守派的众怒。[1]
大家嫌弃莫奈画的画根本就不值钱,2个月后,文森特到达巴黎,而去另一家分店的时候会经过雷诺阿和马奈的画室,文森特虽住在这里,却对这些事情压根不感兴趣,甚至不知道印象主义是什么。
因为他遇见了宗教。[1]文森特总在朝圣者中单独一个人,查尔斯·哈登·斯布真的布道真的很合文森特的胃口,他这时候住在肯宁顿路附近,除了听布道就是读书,急切地想寻找信仰。[1]读诗集,大部分的哲学书,还有自然手册,奋斗史,乔治·艾略特的作品。[1]
年10月26日被调往法国;年3月,因忍不了家里人和上司的监控离开了古皮尔公司;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1]
年7月,在伊斯列瓦斯当助教,拥有双份工作,另外一份是助理牧师。[1]
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很难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不过不太喜欢数学和几何,但是依旧没有马虎对待。
不喜欢让·莱昂·热罗姆(JeanleonGerome,-)的画,认为他画的没有灵性。[1]
年7月,25岁的文森特和父亲一起从阿姆斯特丹去了布鲁塞尔,去伊斯列瓦斯找一个先生和一个传教士学校的校长。在荷兰要用6年的时间读完课程然而在这里不要求,可以边当传教士边学习,不过演讲的话不要啰嗦又复杂,要浓缩就是精华。在埃顿短暂停留为接下来布鲁塞尔之行做准备,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于12月,文森特作为传教士前往了比利时的南部一个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在蒙斯近郊的博里纳日传教。[1]
年,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去过沃斯家,见过表姐凯·沃斯·斯特里克。[1]
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踢出教会,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1]
年夏末,凯打算来埃顿的牧师公馆和文森特的家人同住在一起,为了重获家人认可,文森特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一个妻子。[1]
7月,在凯抵达之前,文森特和弟弟讨论过自己的决定,必须要有一个家,这个时候他读了不少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文字,花了三天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雪莉》《简爱》,还读了哈里特·比彻·斯托的《我妻子和我》《我们和我们的邻居们》。[1]8月,凯抵达,文森特便向她表白,表姐愤怒地拒绝了,之后表姐便带着儿子离开埃顿回阿姆斯特丹。
文森特·梵高创作道路年,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开始给予文森特经济支持。[1]
年,海牙时期(年12月31日-年9月12日),跟表姐夫安东尼·莫夫学油画;8月,文森特一家迁至纽恩南;[5]
年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在奈宁曾下定决心回家,其实是他很不乐意做的事情,但是身体非常不好,感冒,神经过敏引起的小毛病让他疼痛不堪。他认为家看起来善意诚挚,其实依旧没有改变[1]
年,画水彩和“织工”习作;和安东·里德尔·范·拉帕德一起找模特,想邀请他到布拉班特荒原一起度过5月,这个时候隔壁邻居43岁的玛戈特·贝格曼喜欢上了他,总是问一些没必要的问题,惹文森特烦,所以文森特拒绝了她。[1]
年,为《吃土豆的人》;3月26日父亲因中风去世,文森特被妹妹安娜道德绑架说是他害死了父亲;[1]
在瞻仰遗容的时候,文森特曾劝诫一位哀悼者说:“死很难,但活着更难。”[2]
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在安特卫普时期,有一个每月25法郎的小房间,在伊马日路号颜料店楼上,喜欢安特卫普,希望和弟弟一起散步。在路上和他人交谈时,别人认为文森特是个小商船的船长。
年,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
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之后开始认为自己是弟弟的累赘便离开了巴黎。[6]
年,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勒,住在卡莱尔咖啡馆,5月租下拉马丁广场上2号的“黄房子”;[5]10月23日早晨想从梵高兄弟俩身上捞好处的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失望与自责,将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小块耳朵;高更返巴黎随后不再和他相见,之后文森特曾多次想和高更和好,高更称“万一他发病了就危险了”
年12月21日,弟弟提奥告诉家人乔同意了他的求婚,8个月前乔曾拒绝了,当晚,有信使带着高更发来的短电报称文森特“重病缠身”提奥便踏上了长达英里的旅程,医院隔热病房找到了哥哥,短暂停留和文森特聊天;[3]他被孤独吞噬,被众人认为是精神病;[1]这时候弟弟发现自己得了梅毒;1月底文森特出院回到了黄房子,迅速恢复身心只为告诉弟弟他没事;因弟弟忘记了给他寄1月房租费用,1月底被警察带走;[5]2月25日再次医院,原因是因为附近邻居认为他有病发起了请愿书;[5]2月底,文森特在法院反驳了邻居的诬告;3月末,文森特的医生菲利克斯·雷替医院的出院手续,弟弟因为要打理婚礼相关,忘记搭理在阿尔勒出事的哥哥;[5]3月末,保罗·西涅克来访,文森特感谢这位知己能够与他短暂交流的几天[5];
4月17日,提奥和乔安娜·邦格(-)结婚;4月末,文森特要求入住圣雷米疗养院;[6]5月8日,文森特成功入住,[6]弟弟写信告诉院长,哥哥现在的精神状况没有什么问题,让他住院只是为了调养身心,防止旧病复发。[5]
年5月16日,文森特治愈,在圣雷米出院;[1]第二天早晨,文森特乘着火车到里昂车站找提奥。[6]
文森特·梵高天才陨落出人意料的是,人们对导致文森特梵高在37岁就英年早逝的
这一影响如此深远且后果可怕的意外事件所知甚少。
他在年7月27日,在奥维尔小城附近中了枪,当时他带着绘画工具出去画画的某个时间,在晚餐过后他回到暂住的拉乌客栈,通知了随行医生加歇来治疗,加歇医生随后发电报通知弟弟提奥从巴黎前来,这中间的时间弟弟曾发誓一定会救他[7],但是他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告诉弟弟说就让他这样子死去吧。[7]
当时照顾他的两个医生检查了伤口,并动手仔细探查了他的上腹部。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子弹并没有穿过身体而是停留在脊柱附近;[1]第二,造成伤口的枪是一支小口径的手枪;第三,子弹从一个罕见的倾斜角度射入体内(不是一直向前的);第四,枪是从距离身体较远的地方开的,而不是从很近的地方开的。[1]
文森特·梵高虚假流言在文森特返回拉乌旅店之后的数小时内,关于他是如何受此重伤的各种流言开始满天飞。这些流言迅速地整合成为一个故事,描述了在7月27日所发生的状况。根据这个后来又被所有的记述都采用的故事,文森特从他所住的旅店老板古斯塔夫·拉乌那里借了一只左轮手枪,并在那天下午他通常外出作画的时候带上了这把手枪。随后,他爬上了河岸,步行了一段路程之后,来到了位于镇外上方的那片麦田。就在这片麦田,他放下他所带的画具,开枪自杀。这一枪未能致死(子弹没有射中心脏),但却使他失去了意识。等到他重新苏醒的时候,已是夜幕降临,所以他无法找到那把枪。他只好从陡峭的河岸上蹒跚而下,回到拉乌旅店去寻求医疗救护。[1]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这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故事。它给一个不可否认的悲剧人生加上了一个合适的悲剧性结尾:一位痛苦而不被赏识的艺术家为了逃避世人的漠视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不仅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很快吸引了人们的 早期(大多包括纽恩南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德伦特及纽恩南时期年9月-年11月27日安特卫普时期[1]年11月28日—年2月28日巴黎时期年3月—年2月20日阿尔勒时期[1]年2月21日—年5月3日圣雷米时期[1]年5月3日-年5月16日奥维尔时期[1]年5月21日—年7月29日文森特·梵高个人生活
文森特的父亲提奥多洛斯·梵·高(TheodorusvanGogh,.2.2—.3.26)年就在津德尔特布道,他是一位新教牧师。年5月21日他与文森特的母亲安娜·科尼莉亚(—)刚认识便闪电订婚,安娜生于海牙,她的父亲在海牙被誉为“国王的装帧师”,因为他被选中装订第一部荷兰宪法。安娜的妹妹,嫁给文森特·梵高的叔叔。[1]
文森特称:“家庭就是一群兴趣相左的人的致命组合,各个貌合相离。只有当其中的两个或多个需要联合起来妨碍别人时,他们才会暂时抱作一团。”[1]
文森特·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1]
在文森特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三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文森特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1]
弟弟:提奥TheodorusvanGogh(Theo,.5.1—.1.25);
妹妹:威廉明娜WilleminaJacobavanGogh(—1);
在弟弟眼里“哥哥简直不是普通人”“我对他的崇拜难以想象”
弟弟是哥哥一辈子最大的支柱,而哥哥是弟弟一辈子最大的启蒙师。[
有云雀的麦田
创作时间:年夏
尺寸:34x65.5cm
创作地点:巴黎Paris
现藏处: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
这不是我们肉眼里的麦田。因为,凡高的画不是再现自然的具象画。因为,他要表现的是他的个人精神世界里的意识和他情感的炙热。此时的凡高,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自信。因为,他还以为高更是他的艺术的另一个精神支柱。他把修拉,以及崇尚自然的毕沙罗等人看得都很重要。但是,凡高的画却无人问津,他一直处于被动的生活状态中。试问,这么被动的生活,还有被欣赏的可能吗?有,唯有提奥是欣赏他的。甚至连高更也在这之后的不久收到他的邀请而前往阿尔,他似乎没有欣赏过凡高。虽然,高更对于《向日葵》的评价不低,他获得了凡高的这幅交换画。但是,对凡高却没有给予多大的鼓励。在阿尔甚至为了艺术观点的不合而争吵不休。
凡高兄弟墓碑近照
凡高在年7月底在奥维尔去世,死后葬在此地的公墓,他的弟弟提奥是一位画商,长年支持哥哥的生活,6个月后追随他的脚步过世。提奥原本被葬在荷兰乌特勒支,年时,凡高家族决定将他迁葬到奥维尔,陪伴感情融洽的哥哥。
梵高话语人生
艺术的力量:梵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