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
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
甘、苦,温。归肝、肾、肺经。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用于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咳嗽气喘。
9~15g;也可制成酒剂用。
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置于干燥处。
刺五加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和根茎或茎。
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肺气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肺肾两虚,久咳虚喘,肾虚腰膝酸痛,心脾不足,失眠多梦。
9~27g。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醋鳖甲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咸,微寒。归肝、肾经。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痪疯,经闭,瘸瘕,久疟疟母。
9~24g,先煎。
置干燥处,防蛀。
醋龟甲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9~24g,先煎。
置干燥处,防蛀。
醋三棱
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
辛、苦,平。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瘕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5~10g。
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醋香附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6~10g。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延胡索(元胡)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3~10g;研末吞服,一次1.5~3g。
置干燥处,防蛀。
大血藤
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苦,平。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9~15g。
置通风干燥处。
大腹皮,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5~10g。
置干燥处。
大黄(川军)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大蓟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9~15g。
置通风干燥处。
大蓟炭
本品为大蓟的炮制加工品。
苦、涩,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5~10g,多入丸散服。
置阴凉干燥处。
大青叶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9~15g。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大枣
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
甘,温。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6~15g。
置干燥处,防蛀。
蓼大青叶
本品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发疹,肺热咳喘,喉痹,痄腮,丹毒,痈肿。
9~15g。
置通风干燥处。
丹参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lO~15g。
不宜与藜芦同用。
置干燥处。
淡竹叶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6~10g。
置干燥处。
当归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6~12g。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党参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甘,平。归脾、肺经。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9~30g。
不宜与藜芦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明党参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干燥根。
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
6~12g。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灯心草
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1~3g。
置干燥处。
地枫皮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的干燥树皮。
微辛、涩,温;有小毒。归膀胱、肾经。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
6~9g。
置干燥处。
地肤子
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地骨皮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甘,寒。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9~15g。
置干燥处。
地龙
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5~lOg。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地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冬瓜皮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
甘,凉。归脾、小肠经。
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9~30g。
置干燥处。
豆蔻(白)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辛,温。归肺、脾、胃经。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3~6g,后下。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红豆蔻
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温。归脾、肺经。
散寒燥湿,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3~6g。
置阴凉干燥处。
独活(大活)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3~10g。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杜仲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6~10g。
置通风干燥处。
煅牡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的贝壳。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呜,瘰疬痰核,瘕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
9~30g,先煎。
置干燥处。
瓦楞子
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
咸,平。归肺、胃、肝经。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胶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瘾瘕痞块,胃痛泛酸。
9~15g,先煎。
置干燥处。
莪术
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瘕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6~9g。
孕妇禁用。
置干燥处,防蛀。
法半夏
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辛,温。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3~9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同半夏。
姜半夏
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辛,温。归脾、胃、肺经。
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3~9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清半夏
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辛,温。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3~9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番泻叶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甘、苦,寒。归大肠经。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2~6g,后下,或开水泡服。
孕妇慎用。
避光,置通风干燥处。
防风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5~10g。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防己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苦,寒。归膀胱、肺经。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5~10g。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蜂房
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或异腹胡蜂的巢。
甘,平。归胃经。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3~5g。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或洗患处。
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
佛手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3~10g。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苍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3~9g。
置阴凉干燥处。
芡实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甘、涩,平。归脾、肾经。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9~15g。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15~30g。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枳壳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3~10g。
孕妇慎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0~15g。
置干燥处,防潮。
茯苓皮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
甘、淡,平。归肺、脾、肾经。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15~30g。
置干燥处,防潮。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3~15g,先煎,久煎。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萎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覆盆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
甘、酸,温。归肝、肾、膀胱经。
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6~12g。
置干燥处。
干姜
本品为姜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3~10g。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甘草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10g。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Hello,伙伴们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