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学者眼中的世界历史1

欧亚大陆广袤无垠,风雨之中,它在型塑民族性格的同时,也型塑了文明性格与基于大陆的世界眼光。当地中海文明的海洋品性突破鸿蒙,开启全球化时代的第一缕曙光,一种关于文明标准与文明等级的普遍主义冲动便滚滚袭来。它在带来生产力剧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基于文明语境与文明困境的百年繁荣与百年萧索。本文认为,地中海规范的形成有其历史与政治的深层次原因,但是欧亚大陆深层结构的存在,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尊重其内生的发展动力与路径选择。面向未来,无论对于欧亚大陆还是世界而言,建立基于陆地-海洋的均衡性全球史观,通过文明互鉴的方式理解文明禀赋与文明话语的不同肺腑,方得新一轮全球化发展脉络的个中真昧。

王赓武谈世界历史:

绕不开的欧亚大陆   我对现代时期以前的世界史的理解是,一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都发生在欧亚大陆,而它三面临海的土地始终关切于海面的波涛、牵动于洋上的风浪。但与陆路发生的事件相比,有关各大洋海事活动的记载显得凌乱而又支离破碎。数据的缺乏表明,海事在各大文明的早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那么起眼。   沿着欧亚大陆的边缘,三大延续而又显著的文明清晰可辨。西端是在西亚、北非和南欧这些相邻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的地中海文明。欧亚大陆的南部边缘则目睹了印度文明的兴起,它的达罗毗荼人(Dravidian)部分毗邻印度洋,并向东延伸到南中国海。欧亚核心以东,是中华文明(Siniccivilization);中华文明传播到了太平洋边的日本诸岛,但其影响力在东南亚则相对较弱。   欧亚大陆的腹地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从欧洲的莱茵河一路绵延向东,穿过俄罗斯及中亚的大草原,直抵印度河–恒河以及黄河、长江、湄公河的源头高地,从那里,这些大河向东向南奔流入海,汇入西太平洋。在三大文明中,地中海与另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中心有一片处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大海。相比之下,印度平原紧贴浩瀚的印度洋,而中华大地则面朝东方和南方,朝向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数百个岛屿。   全球化的现代时期是海洋探索的产物,是年之后发轫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地中海扩张的一部分。那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化进程,它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逐步将世界经济整合了起来。这一扩张是海洋性的,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地中海主要海军力量之间的控制权之争。一场场无情的争霸孕育出一种进犯性的文化,这种文化产生了要把陆地和海洋全都掌控在自己手上的帝国。当斗争最终蔓延到大西洋时,其势已锐不可当,很快就远播四海,蔓延到印度洋和太平洋。那种跨洋性的扩展彻底改变了三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时出现了一个由美洲形成的新大陆,很快它就隶属于地中海的欧洲那半边。这给大西洋沿岸的探险船只提供了进入另两个大洋的通道。葡萄牙人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而西班牙人等其他人则取道另一边,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他们全都在东南亚殊途同归,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全球就基本上归于海洋性了。这里一语道破的是近代史的前世今生:十八世纪崛起的新兴力量继续为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新的系统规范(systemicnorms)。这些规范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为后盾,以在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基础上创造出新型财富和权力的富于凝聚力的民族帝国(nationalempires)为靠山。▍民族国家、文明国家与地中海规范(TheMediterraneanNorms)    这一转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中海地区。自从五千年前文明的开端以来,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就与众不同。腓尼基人和希腊的海上殖民地为伟大的陆–海帝国奠定了基础,在此之上塑造出一个能够多方位扩张的权力系统,并如此这般地向北、向东、向南施展了拳脚。大约年前,那里发生了一场剧变,当时地中海周边国家因对一神论的解读存在激烈分歧而形成割据局面,地中海文明从此或多或少地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这与上一个千禧年的情形有很大不同——想当年,地中海就如一个内湖,万邦及帝国在湖上自由地竞逐商机、争享荣耀。   年后,地方冲突还在持续,而地中海文明仍处于分裂状态。地中海欧洲一侧的南半部分落入到穆斯林的阿拉伯势力手中,这一势力从七世纪一直幸存到现在。那长达年的分裂对西欧人形成阻滞,致使他们无法直接接触到欧亚大陆另一边土地上的灿烂文明。他们的商人既无法直接取道进入印度市场,也无法抵达那些更遥远、而且可能更富庶的中国城市。   他们知道遥远的东方物华天宝,他们想去那里通商,但四分五裂的地中海使他们寸步难行。他们于是转向大西洋。葡萄牙人领先其他欧洲人,最早到达印度、继而东南亚、中国和日本。西班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紧随其后。他们都偏爱垄断性的贸易手段,并以他们无可匹敌的海军实力来对付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商人。于是,在三个大洋皆被他们闯入之后,这些后来者就彻底改变了历史话语。尤为令人瞠目的是,他们发挥了地中海内部的海上冲突传统,使他们得以将一种全球性权力结构施加在原本并没有持续性海战传统的地区。   历史记载了马来人和占婆人(Chams)在华南及爪哇海域的较量,室利佛逝王国(SriVijayan)称霸马六甲海峡两岸的年代亦有史料可循。我们还知道,南印度的朱罗王朝(Chola)统治者曾有能力派遣海军穿过孟加拉湾来挑战室利佛逝王国的霸主地位。此后,满者伯夷(Majapahit)和泰国的海军也曾有数次短兵相接。但他们在十六世纪之前的这些所作所为,无一能与地中海地区展开的持续而致命的海战相提并论。加之,美洲新大陆为西欧带去了新的资源,促进了那里的科技繁荣、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于是,新的海军帝国如虎添翼,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旧的封建帝国不得不让步于那些在欧洲内部争夺权力的商业帝国。相互的交战持续了几十年,他们其间的一系列会谈为主权及重商主义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最终达致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TreatyofWestphalia)的签订。他们随后逐步演进为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帝国主宰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历史。这些帝国为各国逐步(特别是在二战之后,随着帝国的解体)开始接受的一套新的系统规范打下了基础。自此之后,只有民族国家才有资格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许多亚洲国家都试图从各种后殖民地形态中跳脱出来、来建构各自的民族。如今它们仍在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着。与此同时,一些替代性结构出现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始于冷战时期,当时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力图将世界在他们中间分裂开来。无论美国还是苏联都不能满足于仅做个民族国家或国家帝国便罢。对此,一些存在共同利益的民族国家就以发展各种区域性组织作为回应。   年代当冷战结束时,全球性超级大国只剩下了孤零零一个,这种情况也是前所未有。过去的一个世纪,世界的系统规范是由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强大的民族帝国来决定的。四十年后,举世仅剩一个超级大国。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卓越的海军有实力一手打造如今的全球化,令全球经济得到了增长。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jb/4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