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百科丨这些野生兰花你见过吗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一起探索地球!在珍稀濒危的大熊猫、雪豹等野生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耀眼光环下,四川卧龙的兰科植物就稍显低调一些。这些高山峡谷溪流密林中的兰科植物,蕴含着丰富生命形态,气质优雅淡定。目前,已发现包括极小种群濒危野生植物——巴郎山杓兰在内,共有32属74种兰科植物,根植在“熊猫王国”幽深之处。兰科植物群落在卧龙呈现垂直分布状态四川卧龙保护区东部入口处的木江坪海拔米,西北部边界是海拔米的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在短短一百公里内,落差接近米。海拔高差带来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因素不同的组合,森林植被随海拔高度递增而多变,形成了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不同的垂直分布生境带,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观。溪流的滋润、树林的庇护和阳光的照射为众多兰科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从木江坪进入保护区,沿着蜿蜒的渔子溪河流溯源而上抵达卧龙镇沙湾,海拔上升到米。在这个阔叶林生境带中,常见的有绿花杓兰、春兰、独蒜兰、台湾盆距兰和毛萼山珊瑚等18种兰科植物,它们散布在渔子溪河流两岸及其支流峡谷中的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空气湿润,地表腐殖质丰富,在靠近溪流的稀疏树林周围的坡地上,都能见到绿花杓兰绽放的身影。它是卧龙最早开花的杓兰属植物,也是中国特有种。每当5月中旬,绿花杓兰就会从厚厚的枯叶层中冒出来,或三五成群,或茕茕独立。那满坡满地刚刚展叶的幼蕨,仿佛就是它们的保护色,把绿花杓兰的鹅黄嫩绿,偷偷地掩藏起来。若不仔细观察,你完全看不出坡上有这么多美丽的“小仙女”。

绿花杓兰

那粗短直立的根状茎上,叶片呈椭圆状披针形,花序顶生,通常开2~3朵花。绿色的花瓣偶尔透出点浅浅的黄,花朵犹如黄绿色的小口袋,隐匿在植物丛里。从沙湾到巴郎山脚下的邓生保护站,海拔从米抬升到米。在这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生境带里,铁杉、红桦、五裂槭、拐棍竹等林下,常常可以观赏到三棱虾脊兰、弧距虾脊兰和流苏虾脊兰等12种兰科植物。三棱虾脊兰是虾脊兰属植物中花朵比较艳丽的,长长的花葶从宽大的叶丛中伸出,花在展叶前就完全开放。在那黄绿色灿烂的身影中,萼片和花瓣呈现淡黄绿色至赭色,花萼上的脉络十分清晰,红褐色的唇瓣上有三条鸡冠状的褶片,萼片和唇瓣形成了一个别致的搭配,当微风拂过时,花朵宛如舞动的精灵。在它们花朵盛开的时候,子房和连同花梗的弯曲呈现虾脊形态,所以得名“虾脊兰”。

三棱虾脊兰

弧距虾脊兰常与三棱虾脊兰生长在同一区域,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叶在花开前就已全部展开。它的萼片和花瓣背面呈黄绿色,内面为红褐色,唇瓣白色带紫色先端,花期快要结束之际又会转变为黄色。

弧距虾脊兰

从邓生保护站上到海拔米左右的贝母坪,这个区域就是典型的寒温性针叶林生境带。高大的冷杉、岷江冷杉、麦吊云杉和四川红杉在峡谷两岸苍翠挺拔,健壮的华西箭竹在林中茂密生长。巴郎山杓兰、对叶杓兰、小花杓兰等35种兰科植物就分布其中。巴郎山杓兰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在兰科植物界至今拥有“一杓顶十兰”的传奇。它生长环境独特且极其隐秘,植株极其矮小,仅有8~13厘米高,茎为近肉质的直立草本,有2枚相对而生且平展的宽椭圆形叶片,叶片正面呈深绿色、光滑,似有一层蜡质膜。据巴郎山杓兰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适宜其生长的面积约有66平方公里,所见其种群数量也不足株,它的确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濒危野生植物。

巴郎山杓兰

巴郎山杓兰

对叶杓兰娇小的植株仅高10厘米左右。与其它杓兰属植物总是挺立着的勺状唇瓣不同,它的勺状唇瓣向下垂,总是弯曲着“脖子”躲藏在叶片下方。它的唇瓣不过指头大小,白色中夹着几缕栗色的斑纹。为了不让雨水肆意进入,“小勺子”的开口方向向下倾斜,唇瓣上的几个萼片向四周伸展开来,如同伸开的雨伞遮挡住雨滴,这是自然进化造就的巧妙生存智慧。

对叶杓兰

杓兰中形体最小的是小花杓兰,它花序顶生,每株只有一朵花,花朵很小,唇瓣也更小,花朵有时还会散发出略带酸味的水果香气。

小花杓兰程跃红摄

斑叶杓兰一般生长在草坡上,作为无蜜植物,为了吸引昆虫传粉,自身演化出了吸引昆虫前来帮助授粉的“骗术”。斑叶杓兰的叶子和花朵上布满了紫黑色的斑点,就像感染了真菌一样,甚至它的花还散发出类似真菌的气味。以真菌为食的昆虫被引诱而来,一旦进入花朵之后,只能经过斑叶杓兰的花柱和雄蕊才能离开,昆虫就义务为斑叶杓兰完成了传粉,大自然真的如此奇妙。

斑叶杓兰程跃红摄

海拔米的贝母坪之上,就是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生境带。广布小红门兰、斑唇红门兰和西藏杓兰等9种兰科植物扎根于此。

广布小红门兰偏好光线充足的开阔地,呈现小群分布,叶面无紫色斑点。花序上开有1~10余朵紫红色或粉红色的花,多偏向阳光能够透射的一侧。

广布小红门兰

西藏杓兰的分布可以抵达海拔米左右的山坡草地上,它低矮的植株与硕大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时常也是几株挨在一起。虽然它名叫西藏杓兰,但它们并非仅仅只分布在西藏,而是遍布在整个青藏高原的东部,它的模式标本采集于川西。

西藏杓兰

斑唇红门兰常与西藏杓兰、毛杓兰群落混搭生长,它更像一个羞答答少女,静静地躲在草丛之中。

斑唇红门兰

在四川卧龙,天麻的分布跨越了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性针叶林三个生境带。天麻是一种腐生兰,长在林中的枯枝落叶中。它既没有叶片也没有叶绿素,在整个营养生长阶段,完全依靠共生真菌为其提供营养。只有进入开花阶段,淡褐色的茎干才会露出地面。从春到秋,你花凋谢我花开东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交替支配着卧龙一年四季的气候变迁。每年3月底至10月初,东南季风顺着河谷进入,遭遇高山冷气流形成丰富的迎风坡降雨,气候总是温暖湿润。从春寒料峭时节傲然绽放的独蒜兰,到秋雨绵绵中依然繁花似锦的二叶兜被兰,不同兰科植物的花开花谢要持续春、夏、秋三个季节。日渐北移的太阳逐渐带走山地的严寒,独蒜兰就在气温回升中结束休眠率先苏醒,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破土而出,成为卧龙花开最早的兰科植物。

独蒜兰

独蒜兰顶部只开一朵花,花呈粉红色至淡紫色,唇瓣上有深色斑,花色瑰丽。花瓣为倒披针形,花型美观,极具观赏价值。独蒜兰开花时,总是先开花再长出叶子,而且花朵旁只长出一片叶子,被当地人称为“一叶兰”,又因其假鳞茎形似独头蒜,而得“蒜”名。当东南季风裹挟着暖湿气流沿着高山峡谷进入卧龙时,多雨的夏天来临,兰科植物纷纷进入繁盛花期。在浓密而阴冷潮湿的林中探寻兰科植物,如果你不是放慢脚步、放低身段埋下头来仔细寻找,身材矮小,通体呈现绿色的大花对叶兰很可能会被你忽略掉。它的两枚叶片相对展开,其上是五六朵形似盾牌的淡绿色唇瓣,薄如蝉翼,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

大花对叶兰

在云杉林下或其他针叶下比较阴暗处的苔藓丛中,可以遇见布袋兰。有时候,在溪流两岸自然倒下后腐朽变质的粗大枯木的缝隙中,也能见到它婷婷玉立的身影。它既有地生兰的特性,又有附生兰的特点。

布袋兰

布袋兰长有细长的根状茎,每个植株只有一片卵形的叶子,也只开一朵花。花朵形态非常特别,萼片向后伸展,呈线状披针形。唇瓣中的裂片较短,唇瓣特化得像是一个吊着的“布袋子”,长相萌宠迷人。

布袋兰

沿着幽深溪流走进郁闭度高的树林,时常会看见山兰在草丛间探出头来,金色的苞片下,有着紫点的白色唇瓣。直立的花葶上点缀着数十朵小花,山兰体型不高,却显得格外清新。习惯生长在稀疏灌丛中长满青苔石堆旁的少花山兰,植株矮小,花序上开1~3朵小花,唇瓣上有清晰可见的胼胝体等特征,格外漂亮。

少花山兰

拥有典型腐生兰特征的尖唇鸟巢兰,长在幽密的林下苔藓中,得名源于其根呈现鸟巢状。它身材细长挺立,通体黄褐色,无绿叶相伴。总状花序上聚集有轮生状的20余朵黄褐色小花,花瓣极小。林缘和空地的草丛之中,绶草也繁茂生长。总状花序有多数密生的花,那些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小花在花序轴上呈螺旋状排列生长。如此美丽,让人过目难忘,山谷里的夏天总是短暂的,在绵延不停的秋雨之中,二叶兜被兰和密花兜被兰接力绽放在海拔米左右向阳的山崖之下,成为卧龙兰科植物一年之中最后的独特风景。

二叶兜被兰

二叶兜被兰直立的茎上有2枚对生的叶,叶上面点缀着紫红色斑点,总状花序具几朵至10余朵花,常偏向一侧,花呈紫红色或粉红色,花瓣为披针状线形,与萼片贴生一起。唇瓣向前伸展,上面和边缘有细乳突。

密花兜被兰

随着干冷的南支西风急流南下,到10月中旬,第一场冬雪就会如期覆盖海拔米左右的山地。低海拔河谷地带的独蒜兰也随之进入漫长的冬眠期,它们又将被来年的春风唤醒,开启又一个花开花谢的新轮回。兰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遭遇了气候变化、地理环境改变、栖息地稀缺等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区域不断扩大,兰科植物栖息地也遭到破坏。有许多兰科植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成为分布区域极为狭窄,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如果再不遏制人为因素的干扰,就会使得它们难以维系正常的生殖繁衍,极易因某个事件的发生而永久性地消失。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一种植物的灭绝将会引起10~30种其它生物的消失,而许多极小种群植物又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一旦灭绝,将可能激发连锁效应,直至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可估测的灾难性后果。如果在野外遇到兰科植物,请不要去伤害她,要精心呵护她。希望人们能够只用心去领略兰花独特的美,把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永远留在自然山水中。本文首发于《地球》年第8期,有删节修订图片|何晓安责编|李文慧排版|温宜妮审核|刘丹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此为地球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f/7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