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阅微止咳良药的贝母家族都有谁

山草类·贝母

川贝母原植物(图片来源《中药材鉴定图典》)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今天我们来说说贝母。贝母被收录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归在山草类。贝母是治疗咳嗽非常好的中药。

名称多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中品。然而贝母药用品种,自古以来都非常复杂。《中国药典》收载的以贝母为名的中药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与浙贝母5种。经常被简称为川贝、平贝、伊贝与浙贝等,他们都是来源于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

来源

贝母的基原的确很复杂。年,在谢宗万老师指导下我正在进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个项目,编辑《中国常用药用植物》(MedicinalPlantsinChina),这是第一部介绍中国药用植物的英文书籍,收载了种常用中药。那两年,我和助手唐晓军、摄影师崔海明一起到祖国各地跑野外、拍片子、做记录,对于全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在四川北部山区采过一次川贝,川贝的药用部位是长在地下的鳞茎,地上植株十分纤细,很容易断,好不容易采到一株,要想压制标本就更难了。离开了四川,我们接着去了新疆,去看伊犁贝母的分布情况。遥远的伊犁,勤劳的锡伯族人一直令人神往。到了伊犁之后,我们真实感受到了中国之大、中国之壮美!

新疆的资源与华北华中地区相比,特点是品种少、数量多。在那里的民族药市上,我们见到了伊犁贝母,还有甘草、红花、肉苁蓉、雪莲等等当地特色的民族药。其后我们去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继续考察。谈到锡伯族,我回忆起了我的一位老师——诚静容教授。诚先生是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诚先生是锡伯族人。

年诚先生(前排右二)担任我的硕士论文答辩委员

前排左起为四位答辩委员(敬称略):杨春澍、王孝涛、诚静容、楼之岑。后排左起为所领导和指导老师:陈玫、姜廷良、沈节、谢宗万、曾美怡、赵中振

诚先生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读书期间她曾获得“金钥匙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诚先生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后来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在年11月11日国际毅行者日——公里登山比赛这一天,百岁高龄的诚静容教授功德圆满,走完了一生,中国植物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诚先生生前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生后还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毕其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诚先生是我进入药用植物王国的引路人。

植物分类学是打开《本草纲目》大门的金钥匙。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植物分类学指导老师,就是诚静容教授。

当时,大学里学生对老师的称呼都是“某老师”,被称为“先生”的并不多。特别是对女老师,称为“先生”的少之又少。但人们都称诚静容教授为诚先生。之所以如此称呼她,是因为她的人品与学识格外得到师生们的推崇。

年,我来香港工作。她写了亲笔信给我鼓励,还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中草药手册寄给我,并谦逊地说,这些书留在她那里已经用处不多了,希望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

诚先生告诉我,现在搞分类的人比较喜欢定新种,所谓的“小种派”。但搞药材的人,一般从应用的角度考虑,是“大种派”。掌握了这个大原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贝母的分类就比较简单了。

年春节期间在北京给诚先生拜年

贝母家族很庞大,有好几十个种。但如果从临床应用看,其实就是两大组,一个是川贝组,另一个是浙贝组。顾名思义,一组主要产在四川,一组主要产在浙江。

川贝组如珍珠大小,主要是野生的,人工栽培还不足形成规模,所以很珍贵,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近些年,人们陆续开发了一些川贝的代用品,比如,东北的平贝母和新疆的伊贝母。浙贝组,又叫元宝贝,形状就像元宝一样,小的不去芯芽的又叫珠贝。

功效应用

川贝母、浙贝母均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川贝的润肺化痰功效更显著,尤其针对久咳不止、有粘稠黄痰之证。

川贝母

浙贝母化痰止咳力量稍弱一些,但擅长于散结,更适用于痰核瘰疬,即俗称的老鼠疮脖子,如脂肪瘤、甲状腺结节等。

浙贝母

对于感冒以后延绵不断的咳嗽,也可以直接将几粒川贝嚼碎吞服,方法简单,起效快,用药量也少。我自己有时也用这个方法。

小结

川贝母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时有不法商人,用小的平贝母来冒充川贝母,那要怎么来辨别呢?如果口尝川贝,味道是微微发苦而有回甜的,那这就是正品了。反之,味苦难散、难以下咽,十之八九就是平贝母冒充的。

平贝母

今天先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

药材及饮片图(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材图像数据库提供)

END

本文来源:赵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讲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f/7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