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注意识别普通咳嗽

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作者:胡献国

__

目前,新冠肺炎猖獗,且新冠肺炎常出现咳嗽。因此,宅居家中的人们一见咳嗽,便如临大敌,以为是“新冠肺炎”咳嗽。其实“新冠肺炎”咳嗽与普通咳嗽还有大有区别的。

__

一般肺部感染都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新型肺炎咳嗽主要为干咳,就是咳嗽的时候没有痰,常有发热,体温高于38度。

其次,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通过中医药或使用抗菌素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新冠肺炎咳嗽常进行性加重。

第三,新冠肺炎肺部CT检查早期可见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毛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而普通咳嗽肺部无这些表现。

第四,新冠肺炎患者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而普通咳嗽不能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

第五,新冠咳嗽者多有接触史,或外出旅游史或居住史。

隔离期间出现咳嗽,毕竟给家人带来一丝恐慌,因此,应积极治疗。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候之一,其包括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各种肺炎等引起的咳嗽等。

_

中医认为

咳嗽多为外邪侵袭,肺气失宣所为,也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凡由外感受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一般起病多较急,病程较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证,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

凡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一般起病较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和其它脏腑失调的证候,当以调理脏腑为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外感咳嗽

_

风寒袭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当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治,方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药取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杏仁各10克,炙麻黄、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止咳青果丸,或通宣理肺丸,或麻黄止嗽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风热犯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黏,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方用桑菊饮加减,药取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芦苇根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或蛇胆川贝液,或三蛇胆川贝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桑菊感冒片,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

风燥伤肺型:主要表现为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当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为治,方用桑杏汤加减,药取桑叶、豆豉、杏仁、贝母、北沙参、梨子皮、山栀子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川贝雪梨膏、或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梨枇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内伤咳嗽

_

痰湿蕴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当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治,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取茯苓、陈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半夏、桔梗、杏仁、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或半夏天麻丸、香砂六君子丸等,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桂苓止咳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杏仁止咳糖浆,或半夏糖浆,每次15ml,每日4次。

痰热郁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黏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当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为治,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药取黄芩、知母、山栀、桑白皮、茯苓、贝母、瓜蒌、桔梗、陈皮、甘草、麦冬、冬瓜仁、鱼腥草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桔红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川贝枇杷膏,或枇杷叶膏,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麻杏石甘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鲜竹沥、或复方鲜竹沥、或蛇胆陈皮散等,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脾肺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气短懒言,喜温怕冷,心悸怔忡,肢软乏力,纳差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益气补肺为治,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药取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法夏、陈皮、黄芪、五味子、莲米、独活、木瓜、杏仁、前胡、白前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人参保肺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虫草补肺胶囊,或百令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利肺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肝火犯肺型:主要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当以清肝泻火、化痰止咳为治,方用泻白散加减,药取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山栀、牡丹皮、葶苈子、瓜蒌、枳壳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或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黛蛤散,每次9克,每日2次冲服。

肺阴亏耗型:主要表现为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当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治,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取当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甘草、扁豆、川贝母、杏仁、百部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二母宁嗽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养阴清肺膏,或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外治方:

_

1、伤湿止痛膏:大蒜1枚。将大蒜捣为泥样,取捣绒后的大蒜如豆瓣大一团,置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用热水浸足后贴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贴敷,翌晨揭去,连贴3~5次。可化痰止咳。此方为小儿百日咳之方,移用于成人,无论风寒,燥咳均获效果,贴后待足心有较强的刺激感时揭去,大多贴3~5次即愈。

2、鲜竹沥:浙贝母5克,鲜竹沥1支。将浙贝研为细末,用竹沥汁调为稀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3、金匮肾气丸:将本品适量研细,清水调匀,外敷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可健脾补肾。

4、麻黄细辛膏:麻黄、细辛各5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宣肺散寒。

5、大海竺黄糊:大力子、浮海石、天竺黄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糊,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化痰。

往期热文推荐

1.新出路?为何乡村医生都在考这个证?

2.基层慢病管理医师来了,每村培养一个

3.小儿反复发热,可能是这个原因!

4.补助不断提高,离岗村医养老有保障了!

5.这几种能力,基层医生你都具备吗?

6.悲剧!患者注射清开灵后死亡,输液前一定要问自己这3个问题!

7.年终患者多,乡村医生一定要防避这种风险!

8.,与乡村医生有关的“大事小情”

9.执业门槛提高,村卫生室准入越来越严

喜欢我,就点一下“在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f/6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