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600005.html
公元八世纪初,一支主要由柏柏尔人组成的阿拉伯穆斯林军队从北非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占领。至年,阿拉伯人占领了半岛上除北部山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从八世纪直至十五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徒为收复被伊斯兰教徒所侵占的土地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史称“收复失地运动”或“列康吉斯达”(Reconquisat意为“再征服”)运动。
危机四伏
阿拉伯人确立伊比利亚半岛统治伊始,穆斯林王国就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半岛内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宗派主义斗争和外部来自于伊斯兰世界其他势力威胁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困扰着半岛的穆斯林的统治者。
征服半岛后,雄才大略的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在生前把长子苏莱曼和次子希沙姆同时指定为王储的候选人,却在临终前又把玉玺和评判继承人的标准嘱托给幼子阿卜杜拉。结果在他的三个儿子之间引发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大战。穆斯林王室忙于争夺王位,各贵族之间也常为些许的利益而拼个你死我活,国家疏于管理,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半岛上的穆斯林
在伊斯兰教对外扩张之前,阿拉伯人一直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他们逐水草而生,居无定所。各个部落之间常为争夺一块绿洲而拼得你死我活。长期的流血冲突,导致世代仇恨,部落主义、宗派主义根深蒂固。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时期,半岛统治者自己使用了“哈里发”(先知继承者)的称号,不再承认阿拉伯半岛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地位。这意味着伊比利亚半岛的倭马亚王朝在政治上趋于独立,而与伊斯兰世界的其他成员分离。于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王朝还必须面对来自同一宗教内部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对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内忧外患下,穆斯林政权自身力量被不断削弱,国家根基动摇。统治阶级已无力再维持一个完整的国家,穆斯林王国也因此走向分崩离析,这也为半岛上的穆斯林王国最终覆灭埋下祸根。
土地与信仰
早在八世纪西哥特王国崩溃后,部分基督徒退居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山区,并以此为据点建立了一系列基督徒王国。如八、九世纪的阿斯都里亚斯王国,此后发展为雷翁(后发展为葡萄牙)、卡斯蒂利亚(又称卡斯提尔)、纳瓦尔等王国,以及11世纪出现的阿拉贡王国。
由于北方基督徒王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有限,产业也较为单一(畜牧业为主)。为了获得更大的牧场,就要扩张领土,并在其中建立防御据点,以确保征服地的安定生产生活。此外,当国王希望扩大王国的疆域时,士兵们通常会为了获得战利品来增加自身财富。因此,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地矛盾,诸基督徒王国均有了扩张生存空间的要求。
除经济因素外,宗教信仰也成为基督徒“收复失地”的另一大动机。
约瑟夫在《中世纪西班牙文化》中曾指出基督徒同穆斯林的斗争“不仅是一场再征服运动的战争,也是宗教冲突,斗争之所以持续,不仅是由于对恢复土地的渴望,还因为彼此教义的仇视。”信徒们大致人生价值观,小至个人的日常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无不受教义的影响。而基督徒和穆斯林在方方面面都大相径庭,这也是双方矛盾的根源所在。对于基督徒来说,穆斯林是入侵者,错误地占领了本属于他们的领土。因此,将穆斯林驱逐出去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
后记
公元年,科法敦加战役揭开了“再征服”运动的序幕。在此后的近八百年中,天主教军队浴血奋战,连连取胜。
在长期的收复失地运动中,基于反穆斯林斗争的需要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相互制约,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国家逐步形成了较强大的主权,日益形成为统一民族集权国家。“西班牙是一个整体”的传统精神更激励着半岛上那些强大的基督国家,以自我为中心来实现西班牙的统一。
这场旷日持久的收复失地运动如何进行?其中涌现出哪些杰出人物,下一章为您介绍……
今天文章内容是不是有些难懂呢?各位对西班牙历史、人文是不是还有些陌生?不用担心,螺蛳君又要送书了,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说出你的想法,等系列完结之后,会在所有留言中抽两位幸运的朋友送出~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引自豆瓣
—————————————————
[1]约翰·巴克勒,贝内特·希尔,约翰·麦凯:《西方社会史》,霍文利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2]任继愈主编:《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年
[3]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
[4]让·德科拉:《西班牙史》,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
[5]G.F.穆尔:《基督教简史》,郭舜平等译,商务印书馆,.
文案:李佳滨
编辑:廖璐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螺老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