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文初稿写于年的圣安东尼节前夕,也许有些朋友曾经读过,现经修改、补充、以及替换部分照片后重发。不知不觉 在西班牙西部靠近葡萄牙边境的山区里,有一座保存完好、风景如画的古镇——LaAlberca。小镇以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这三种文化互相融合而留下的古朴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以及独特的装饰图案而闻名,也保留着许多自中世纪以来从未间断的传统习俗。西班牙的这个地区还是最好的伊比利亚火腿的产地,自然,在这一带人们也很容易看到山上散养着的伊比利亚黑毛猪。
小镇主广场和传统民族服饰
图片来源:laalberca. 每年的6月13日,是帕多瓦的圣安东尼(也称里斯本的圣安东尼;这位圣人生于里斯本,逝于帕多瓦)的节日,在这一天,小镇上会为一只被选中的伊比利亚小黑猪举行一场祈福仪式,并且在它的脖子上挂上一只铃铛。
虽然今年西班牙新冠疫情肆虐,但仪式也还是如期举行了。只是今年出席的人数大为减少,只有不到30个本地居民参加。
图片来源:lagacetadesalamanca.es
往年的仪式则拥有众多围观者
图片来源:laalberca. 虽然仪式是很正经的,但洒圣水的环节实在有点欢乐,有时神父也难免笑场。
图片来源:laalberca.图片来源:eleconomista.es
仪式之后呢,这只小猪就自由啦。整座小镇都变成了它的领地,它想去哪,就去哪。
图片来源:laalberca. 想在哪瘫着,就在哪瘫着。
小镇上的居民会给它吃的(它什么都吃),有时还会收容它在自家过夜。
图片来源:elmundo.es(Foto:EnriqueCarrascal)
图片来源:enciudadrodrigo.图片来源:laalberca. 遇到有游客慕名而来,还能享受一把被追星的待遇,不错呦。
图片来源:elmundo.es(Foto:EnriqueCarrascal)
作为一只猪,这种生活方式还真是羡慕死这世界上的其它猪了。
一晃半年多过去,这只养尊处优的猪也在全体居民的精心照料下被催肥了,从起初的二三十公斤重的小猪,长成了一百六七十公斤左右的大胖子(当然,铃铛也早就系不上了)。1月17日,又一个圣安东尼节来临了,这次是“大圣安东尼”(St.AnthonytheGreat,西语称SanAntón,约-年)的节日。在过去的日子里,这天这只猪将被赠与镇上最不幸或是最贫穷的家庭。由于这个传统是从一个圣安东尼节到另一个圣安东尼节,所以这只猪也被叫做“圣安东的猪”(ElMarranodeSanAntón),“圣安东”是“圣安东尼”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的变体。
故事说到这儿,还挺美好,也挺温暖的是不是?
说说这第二个“圣安东”节吧。这里提到的这位圣安东尼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基督徒,一位被称为“隐修士之父”的沙漠教父。在隐修风气尚未兴盛的那个年代,他毅然放弃所有财产,隐居沙漠苦修。历史上曾有包括博斯(HieronymusBosch)、塞尚(PaulCézanne)、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Grünewald)和达利(SalvadorDalí)在内的多位著名画家以《圣安东尼的诱惑》(圣安东尼经受住魔鬼的诱惑)为题创作过画作。
博斯所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一只猪陪伴在圣安东尼身旁
这位圣人的象征物是铃铛、猪、书和T型十字架,在绘画和雕塑中除了以直面魔鬼诱惑的形象出现外,还常常有一只猪陪伴在他的脚边,铃铛有时也挂在猪的脖子上。不过,在这位圣徒的传记中却并没有出现与猪相关的记载,这种象征诞生于更晚的中世纪。对此人们有多种传说和解释,比如,有传说称圣安东尼在沙漠中时,有一天,一只瞎了眼睛、带着一群猪崽的母野猪带着哀求的神情走近他,安东尼替它治好了眼疾,之后这只母猪便一直与他寸步不离,并且在有野兽靠近的时候保卫他的安全。另一种说法则是圣像画家和雕塑家们希望通过在这位圣人的脚边加上一只猪,来表现他在沙漠中苦修时,坚决地抵御住了常人难以抵御的各种诱惑——其中之一就是肉食。还有一种解释是,猪原本是非常肮脏的动物,然而安东尼将它驯化了。它一直顺从地待在安东尼的脚边,意味着这位圣人战胜了不洁。不过,也许埃米尔·马勒(émileMale)的考据才是真正地道出了真相:
“事实上,传说可能产生于对某个团体的误解。曾有两位绅士于年在多菲内[Dauphiny]成立了一个以圣安东尼为保护神(注:应为主保圣人)的修道会团体。安东医院牧师,致力于照顾病人和朝圣者。这个修道会得到了个人和城邦的共同保护,在法国的许多城镇都有聚会场所。警方禁止人们让猪随意在街道上行走,但这项规定不针对安东尼协会,医院的那些猪戴着铃铛,可以出来在排水沟觅食。人们通过装饰图案——可能是图章——来纪念这一特权,所以就把这个修道会的保护神圣安东尼表现为由一头戴着铃铛的猪为伴的样子。这个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原始的含义却逐渐消失了。(…)15、16世纪的作品中还保留着戴有铃铛的猪,而那时医院牧师的古老修道会。”
——[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严善錞、梅娜芳译
一尊圣安东尼的雕像和他脚旁的猪
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不管怎么说,圣安东尼从此便“与猪为伴”,同时也被奉为家畜和肉商的主保圣人。不仅如此,在中世纪的西班牙,为了对犹太人和穆斯林进行挑衅(他们的信仰都不允许吃猪肉),天主教徒们还故意用猪肉制作各种美食。因此也流传着许多与猪有关的谚语,比如:
Huboseiscosas
有六样东西enlabodadeAntón:
出现在安东的婚礼:cerdo,cochino,
猪,猪puerco,marrano,
猪,猪guarroylechón.
猪和猪
(是的,西班牙语里的“猪”有多种叫法。其中最后一种“lechón”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乳猪”、“猪崽”,但也可以表示任何年龄的猪。)
而在1月17日的圣安东节那天,在格拉纳达(Granada)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SanAntónmatóunmarrano圣安东宰了头猪ynomediolasmorcillas.却不给我血肠QuienledieraaSanAntón谁来给圣安东conunpaloenlascostillas.背脊上来上一棒
呃……这都什么跟什么。不过,这里提到了血肠,还有,在开头我就说过,LaAlberca小镇所处的位置是著名的伊比利亚火腿的产地,同时也盛产各种灌肠类肉制品。所以……诸位猜到圣安东节这一天,那只之前活得像个大爷一样潇洒的小黑猪,嗯,现在已经是大黑猪,的命运了吧?
果然猪喂肥了都是要挨宰的。西班牙谚语里的“AcadacerdolellegasuSanMartín”(每头猪都会等到它的圣马丁节),翻译成人话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说的也是这么个意思。这里说的是圣马丁节而不是圣安东节,那才是西班牙猪的集体受难日啊。
图片来源:laalberca. 然而LaAlberca小镇养猪的这项传统,最初并不是为了救济穷人,也不是为了欢庆节日,而是与一段犹太民族的血泪史有关。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伊比利亚半岛曾是一个天主教徒、犹太人和穆斯林可以和平共处、相互学习交流的地方,小镇上现在还随处可见的传统图案就来自于伊斯兰教艺术的影响(小镇的名字也来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池塘”)。可是到了后来,尤其是年之后,犹太人和穆斯林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那一年,半岛上的穆斯林失去了他们的最后一个伊斯兰教王国——格拉纳达,同年,不愿意改信天主教的犹太人被驱逐出境,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和全部财产。有些犹太家庭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选择改宗,但仍秘密地坚持他们的犹太信仰。天主教会当然会对他们表示怀疑,因此也有了宗教裁判所的严厉审查。什么是最简单的检验方式呢?养猪、吃猪肉——这并不是说笑。基督宗教与犹太教同源,犹太教的圣经也就是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其中有明文规定,猪是不洁净的兽类,不能吃,所以严格信守《旧约》的犹太人是不吃猪肉的。而基督教则在《新约》中多次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猪肉不再被视为不洁,因此天主教基督徒便可以放心食用各种猪肉制品。
小镇上到处都是火腿店,空气中也满是火腿的气味
位于深山里的LaAlberca,在15世纪末的那段动荡中,成为了犹太人最安全的避难所,那些被迫皈依了天主教的犹太人,为了表明自己确实已经放弃了犹太信仰,便有了每年购买一头猪,公开地放养在小镇,由他们负责育肥,并在1月17日圣安东节那天通过在居民中抽奖来决定这头猪的归属的传统。随后猪会被宰杀,这些犹太人自己也要吃这头猪的肉,而彩票的收入则全部捐献给LaAlberca所属的教区。而根据另一种说法,当年通过养猪、吃猪肉的方式“表忠心”,从而得以在小镇上留下来的,除了犹太人,还有同样被迫改信天主教的穆斯林。众所周知,穆斯林按照教规同样也是不吃猪肉的。
镇上为这个传统在教堂旁边建了石像
图片来源:laalberca. 今天人们到LaAlberca旅游,会注意到几乎每家每户的门楣上都刻有十字架、“AveMaría”(万福玛利亚)或者和耶稣相关的符号、图像和文字,似乎整个小镇都被浓浓的天主教气氛笼罩着,找不到当年的犹太区究竟在哪里。而根据镇长的解释,许多这样的门楣实际上正是犹太人为了向宗教裁判所(直至19世纪方被废除)表明自己已经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雕刻的。再留意一下,小镇上拥挤的房屋、狭窄蜿蜒如同迷宫般的街巷,不正是一个犹太社区常见的样貌吗?
小镇上的门楣
小镇狭窄幽静的街道
小镇的传统手工刺绣图案则是受伊斯兰艺术的影响
图片来源:laalberca.每年8月15日的圣母升天节,是小镇上最为重要的主保圣人的节日。
图片来源:laalberca.com/usal.es
现在犹太人和穆斯林在西班牙早已不受迫害,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喂养“圣安东的猪”这项有着5个多世纪历史的传统项目,虽然不再有实际需求,但却因为其意义和对历史的承载而保留了下来。顺便一提的是,这个传统原本并不仅仅存在于LaAlberca,还包括同一地区的数个小镇,但其余那几个小镇由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遇了居民举家外迁的大潮,一些民俗活动便由此中断了,只有LaAlberca这一个小镇还依然保留着。而现在LaAlberca的邻镇Mogarraz在数年前刚刚恢复了这项传统,所以现在人们如果去Mogarraz,也有可能遇见一头黑猪在街道上四处游荡,这可不是从LaAlberca跑来串门的哦。
(关于Mogarraz小镇也有很多故事,见:一座古镇和那些没有离开它的人)
我在Mogarraz撞见的“圣安东的猪”,正巧从一个火腿广告牌下方经过
从在Mogarraz出生的画家Florencio的口中我了解到了这项习俗的现状:以前需要由犹太人出钱购买的小猪现在已经变成由公司(嗯,一家制作灌肠类肉制品的公司)每年捐赠了;以前由小镇居民集体轮流饲养、轮流接至家中留宿的这份工作也改为专人负责了;1月17日那天猪的分配问题依旧以购买彩票(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居民和游客都可以购买)然后在当天现场开奖的方式解决;而彩票收入(可能超过欧元)则全部用于公益,有时是用于小镇自身的公益事业,有时是捐赠给其它公益组织,例如用于罕见病的治疗。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的报道,还可以引起人们对罕见病的 不过最后我还有一个疑问:这位二师兄既然没人拴着拦着,小镇也没有围墙,而小镇外面就是成片的大森林,它的伊比利亚猪同伴们,不是正在那自由自在地大嚼橡果吗?那它为什么不出逃呢?逃出去,就可以躲过被宰杀的命运了呀!
图片来源:WikimediaCommons
这个问题啊……Florencio回答我说,这有人喂养的猪,生活都很规律,负责养它的人每天早上放它出去,晚上接它回猪圈,给它吃还给它洗洗澡,猪呢它也是个聪明的动物,几次下来它就知道哪扇门后面有东西吃,哪儿能睡觉,平时出门遛弯,连路线都是固定的,几乎不会改变,每晚回来得还特别准时……
于是,就这么日复一日,直到下一个圣安东节到来的那一天……
西班牙小知识的Iris谢谢你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