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行走,随心自由

梦幻川西,梦中的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

高原清晨的阳光斜射进来,把我们从美梦中唤醒。美丽的高原风光刺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视觉神经,壮美的景色仿佛在身上注入了兴奋剂,一路的艰辛、疲劳都被驱散,有的只是激动和感概,一路世界著名的风景大道。深秋,那无边无际已经泛黄了的草原,使我们的眼球完全沉浸在浩瀚的色块中,好像置身画里,行走川西,梦幻川西,梦中的香格里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随团走进川西,开启了我的梦幻之旅,踏着消失的地平线,追寻梦中的香格里拉。

DAY1,成都-都江堰-汶川-马尔康,公里,用时12小时。早上8:00从成都出发,从G成灌高速,过了都江堰,大禹治水的泯江下高速,沿着国道G成那线,途径汶川,桃坪羌寨,理县,阿坝高原红羌寨,晚上7.20到了最大羌寨西索羌寨卓克基土司官寨,晚上8:00点到达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马尔康市(米)。

大禹治水,蜀人原居陕南汉中盆地及岷江上游。相传黄帝后代蚕丛、柏灌、鱼凫代为蜀王。西周时蜀王杜宇建都今郫县。疆域北至汉中,南到今青神,西达天全、芦山,东抵涪水。春秋时代建开明王国,移治今成都。居川西平原,从事农业。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年),秦灭蜀,其地置蜀都。由于鲧、禹所处的巴蜀地区的水患得到先期治理,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加之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民生活相对富足;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巴蜀文化的发展,也才有了广汉三星堆那样灿烂的文化。大禹治水将巴蜀文化带到了中原及长江流域等地,逐步形成了参与度、认同度更高的华夏文化,在夏王朝统治时期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体文化。商灭夏后,华夏部族中的一部分移居巴蜀,中原文化也随之带到了巴蜀地区,从而促进了中原文明与巴蜀文明的融合。

以大禹为首的古羌民族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的主基调。《史记·六国年表》载“禹兴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集解》载:“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羌族和夏族在考古文化上几乎是同源的。”“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大禹是羌族;以大禹为首的古羌民族在治理洪水的伟大斗争中吸纳了治水所到之地的不同民族,形成了以古羌民族为主体的华夏部落联盟,从而建立了夏王朝。以伟大治水工程为核心形成的大禹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是古羌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成为华夏文明的主基调。

马尔康年10月撤县建市,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市,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马尔康市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马尔康镇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是阿坝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林业特产有云杉木、桦木等,有松茸(青?蘑菇)和名贵中药贝母、虫草等。土特产品为牛羊皮等。古迹卓克基土司官寨被中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年毁于大火,年-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官寨左右两面的西楼、东楼分别为三楼一底、四楼一底建筑,是土司及家眷的住房、书房、厨房、库房及当班大管家、小管家、杂役的住房;西楼、东楼左边分别有阶梯式木楼梯直通顶层,各楼房靠天井处又有一周木质回廊作为同层各楼道间往来的通道。在官寨左面耸立着一座与西楼连通的四角形的碉楼,初建时共9层28米,现仅存6层、余高20米,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不仅是土司及家人在紧危情况储藏珍贵物资及藏身的防御性建筑,同时亦是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DAY2、3,马尔康--色达五明佛学院,公里,用时8小时。早上8.00从马尔康出发,途径麻尔曲河,邛崃,洁壤塘、耿达(米)、翁达(米)、色尔坝(米)、旭日乡(米)、尼奔达雅王宫遗址(米),下午4.00到色达(米)。

尼奔达雅王宫遗址是色达草原上的格萨尔王宫遗迹。格萨尔是藏族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传奇英雄,藏族人认为他是“天神之子”,降临到人间降妖伏魔。“格萨尔”是古老而神密的文化现象,从公元前多年到今天,经过0多年的千锤百炼,藏族人民以其独特的神授形式创作出了千古无双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格萨尔遗迹和美丽的传说在现在的藏、青、甘、川、滇等地域,像草原上的风一样无处不在。

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五明佛学院是我国具有广泛影响的藏传佛学院,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坛城,曼陀罗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坛城,曼陀罗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

何为五明:一是“声明”,精通语言文字者为声明。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艺技术。三是“医方明”,明治病的各种医术。四是“因明”,明鉴别、考定正邪真伪之理法。五是“内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经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为内明。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除俗称“黑教”的西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以外,藏传佛教经过千多年的发展,分成了好多个不同教派,现存影响力最大的四大教派是俗称“红教”的宁玛派,俗称“花教”的萨迦派,俗称“白教”的噶举派和俗称“黄教”的格鲁派。

宁玛派(红教)建立在西元8世纪晚期,为西藏最早的佛教先驱。宁玛派从来没有涉足政治,所以没有最高法王,目前比较有威望的是前几年才圆寂的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创办人如意宝法王晋美彭措仁波切,以及目前在印度的宁玛白玉传承掌教的贝诺法王。

萨迦派(花教)约在公元11世纪中叶发展起来。为西藏古老贵族昆氏所创立,法王世袭。萨迦寺四周为红白蓝三条色带粉刷的围墙,所以人称为“花教”。

噶举派(白教),“噶”意为“佛语”;“举”意为“传承”。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的教派,是藏传佛教派系之一,白教有很多派系,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首创活佛转世的噶玛噶举派,其最高法王就是被明朝皇帝册封为“大宝法王”的噶玛巴,现在的噶玛巴是十七世大宝法王。

格鲁派(黄教),是现今西藏最大的教派。黄教主张僧众严持教规,崇尚苦行,禁止娶妻,故名格鲁巴(“格鲁”在藏语中是“善道”的意思)。格鲁派大师宗喀巴针对当时西藏各地教规松弛、逐渐失去民心的情况,力主严格教规,重振佛教,并以黄色僧帽为其象征,所以人们也把格鲁派称作“黄教”。

天葬是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西藏人推崇天葬,“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

DAY4,色达--新龙县公里,用时13个小时。早上7.30从喇荣酒店出发,途经格萨尔藏寨(米),2.30到达老折山垭口(米)、炉霍县城(0米)、龚达村(米)、让达(米)、喀萨湖(米)、拖坝(米)。离开国道线,向新龙方向开,路况差了。去往新龙的公路行走在绝壁上,车外就是深渊。晚上8.20终于到了新龙县城(米)。

色尔坝是色达的东大门,海拔三千余米,气候温和,盛产青祼、麦子、黄金,也是色达的江南,是农牧业两不误地。色尔坝藏寨沿色曲河两岸依山而建,是藏区异于其他区域的建筑,因此地是历史上格萨尔王忠臣爱将色尔坝·尼崩大亚大将辖地和居民,格萨尔文化在当地容人生产、生活、习俗,是故也称格萨尔藏寨。成为色达地区独有的人文景观。

色尔坝民居建筑为土木结构,一般均在四层至五层而不得少于三层,四层居多。民居冬暖夏凉,门窗小而坚固,屋内光线暗因采光量小之故。每幢民居都带院子,院墙高约1.5m也是土木结构,有的院子三方均有盖。房子的大小以柱子的多少分别,柱子有一根柱的,分别有两、二、四、六、八、九、十二、十六根柱子的分布为四方形。房子墙体整齐坚固,有百年历史的民居多,墙体是片石砌成。房子的一层属牛羊栖地,有紫草。房子层层由木梯相通。二层主要是存放粮食和大量的麦草、麦草便于喂牛羊。酿酒坊也设置此层。三层属客厅,居住,橱房,无需装修橱房,只需土灶即可,橱具皆放于灶边。此层将隔有若干房间供卧室用。4层一般略小,主要用设佛堂,每年秋季颂经等并用。4层装有木架,用凉晒当年新打的粮食,四层平台也用来干晒粮食,手工打粮,粮食打后麦草背到二层积存,房顶设有烟祭台,悬挂经幡。色尔坝民居地四层(一般多在四层)三周用柳条一丛丛头朝下捆于木架上围成栅栏颇具特色。主要用途是阻挡雨水凉,晒庄稼,也能挡住阳光。整幢民居的右方地上立一长杆悬挂经幡。

老折山位于炉霍县西北面50公里,与色达县交界处。海拔多米,登顶可以东望道乎亚拉雪山,南观新龙卡瓦洛日雪山。登上山顶,观四周风光,延绵群山,浩瀚无边,让人心旷神怡。

喀萨湖位于霍县西70公里处,是川西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总面积1.92平方千米,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相传,在很早以前,喀萨湖的位置是一个深谷,没有湖水也没有溪流,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要到山外去背水,吃水是很艰难。更不幸的是连续几年遭受旱灾,庄稼广种薄收,入不敷出,还出现孩子未成年就夭折的可怕现象。村里一位老者,眼见苦难中的同胞惨不忍睹,便开始虔诚念佛,每天磕头祈请诸佛神,以菩提之心给卡萨人一条生路,也许他的善心打动了诸神诸佛,就在他磕头念佛的第一百零八天的夜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穿白衣骑白马的人总告诫他别忘了放走深谷里的青蛙。老人醒来顿觉佛主显灵,等到天亮,匆匆来到深谷寻找青蛙,旱地里却不见一只青蛙的踪影,就在他倍感失望而准备离去时,发现眼前一块巨石形状酷似青蛙,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都像一只青蛙,他忍不住上前一推,怪了!巨大的石头挪开了,石头下流出清亮亮的水,老者欣喜若狂,立刻跑拜神灵以谢护佑。这水一年年往上涌涨就形成了卡萨湖。从此,喀萨人春天播种秋能收获,六畜兴旺,涓涓的溪水也从远方山谷奔来汇入湖中,尔后,湖中有神龙、神牛、神马、神蛙等等留于人们的传说中,也汇入湖水之中。喀萨湖被人们尊为母亲湖,平日要绕转朝拜,春耕秋收时要祈祷吁请。孩子满月,头等大事就是背上孩子诚心念佛围湖走上一圈。

DAY5,新龙--稻城公里,用时10.30小时。新龙现在标高米,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沿着S线一路南下。途径美丽的博美村(米)、莫麦(米)、次拉(米)、若西(米)、理塘县雪梁子山垭口(米),走了一小段G线,到达理塘县城(米),沿着S,2.40到达理塘毛垭大草原(标高米)、达登纳垭口(米)、海子山腹地(米)。5.30到达稻城官方的高原服务站,接受高原旅游的相关安全教育,同时也筹备了抗高原反应的药物。6.00到了红草地(标高米)。7.00到达稻城(标高米)。

新龙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甘孜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川西山原和横断山脉地接触带。新龙县东与炉霍县、道孚县相连,南与雅江县、理塘县接壤,西与白玉县毗邻,北与甘孜县分界,西北与德格县相接。新龙县县境以北甘(孜)新(龙)公路经公里与国道线相连;县境以南理(塘)新(龙)路经公里,雅(江)新(龙)路公里与国道线相连。有雅砻江大峡谷、雄龙扎呷神山、卡瓦洛日雪山、”措卡湖、格日溶洞、拉日马等景点。新龙县特产有:虫草、贝母、黄芪、羌活、牛黄、雪莲花、独一味、麝香、鹿茸豹骨、水獭肝、秦艽、党参、熊胆等。

毛垭大草原位于理塘县县城以西,群山的环抱之中,如海的草原郁郁葱葱,这就是毛垭大草原。属川西高寒草原,是沙鲁里山脉中最大的山间草原,国道线沿着草原北部穿行数十公里,一直延伸至海子山脚。7月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走进草原,会被满目青青的草地吸引,被五彩野花所诱惑,发源于海子山的无量河从草原中部穿过,十数条大小支流在草原上流趟、注入干流,河两岸分布着无数沼泽湿地。数十公里的青青草地,点缀着帐逢、毡房,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散步吃着青绿的草,丹顶鹤、水獭、羚羊、青羊、黄鸭、旱獭等野生动物混杂其中;清晨,牧民的炊烟袅袅直上与草地上升起的淡淡薄雾混在一起,尤如幻境。

海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片平均海拔米左右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平方公里,以高寒湿地和麝类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据说这里的湿地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之一,生态系统功能异常完整,而且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水源涵养地与补给地。尤其令人震惊的,如此高寒地带,竟然遍布着个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数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称一绝。没有看到一只鸟,更不曾见到密度极大的林麝或马麝,哪怕是一只白腹鼠。也没有树,更不见稀有的千年古柏或杨树,哪怕是一株冷云杉。或许是季节的原因,更可能是地点不对。视野所及,均是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砾石和形态各异的高山海子,没有树木,没有动物,更没有河流,小灌木和野草贴地丛生,蛮荒得犹如外星球,沉默得令人胆怯心悸。这是古冰川的杰作。这些砾石与海子(湖泊)是青藏高原及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发育最典型、保存最好的古冰帽遗迹。古冰帽也叫古冰盖,是第四纪冰期被冰川长期覆盖留下的遗迹。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致使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并达到临界高度,高原季风骤起,一举改变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形成旷古绝伦的大冰期。后来,随全球气温回升和间冰期的到来,冰盖逐渐消融。冰川退后,形成众多古冰川遗迹。

海子山丰富的地质遗迹呈现角峰、古冰斗、U形槽谷、冰蚀洼地、冰斗湖等类型,以及形态完整的冰蚀地貌和终碛堤、侧碛堤、冰川基碛、蛇形丘、羊背石、冰川漂砾等完整冰川堆积地貌,尤其是数以亿计的花岗岩质冰川漂砾和冰蚀岩盆(海子),铺满整个山塬面,景观奇壮。满目砾石,圆椭的或棱角分明的,如刀削斧砍,千奇百怪,粗朴的纹路恍若巨大的冰川刚刚从大地上轰然漫过,无边的寒风助纣肆虐,却吹醒了沉睡亿万年的藏身在石缝里的生命,冰川留下的圣洁湖水滋养了连绵起伏的美丽。真应该感谢大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思议,竟在嶙嶙乱石的高寒蛮荒之地造化出碧蓝晶莹的水面,即便湖岸的啸风冰寒刺骨,也阻拦不住游人亲近的脚步。

海子山观景台附近可以看到一处湖泊,被藏民视若圣湖的海子山最大高山湖泊兴伊措,不算大,有冰川漂砾仿如一条石堤连缀着伸向湖中,似乎几步之遥即可连到对岸。这是远观的效果。说远观,其实并不远,极限距离也不过百米,但身处余米的高山,一点不敢造次,每一步迈出都费力耗神。它身边的高峰是海子山第一峰果银日则(海拔米)。

稻城红草地,在稻城县城以北28公里处,桑堆镇公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塘,每年秋天布满了红色的水草,这里便是稻城亚丁美丽的红草地。生长在水中的红草,大都疏密相间,像灌木枝扎根在水池中。这些红草在阳光的照射下,紫里透红,非常吸引眼球。

海子里有一些散落无序的顽石点缀其间,平添几多浪漫。远处山腰斜坡上硕大的藏文六字真言,发散着一种雪域高原的神秘与庄严。

池塘对岸笔直矗立着一排黄绿错落的杨树,水中红草依依,白杨婀娜,加之倒映着的白云、蓝天和远处的山峦,彼此辉映出一幅色彩交织的绚丽图画,美得令人陶醉。怪不得游人和摄影发烧友此时聚集在这儿,大都忘情地疯摁相机快门。“红草地”的后面是一个小村庄,村庄的周围也有一些白杨树,在秋风的熏陶下大都已变成金灿灿的黄色。“红草地”的四周被几座大山所环抱。晚秋中,五颜六色的大片色块亮丽张扬地组合在一起,水天同彩地缠绵出一幅斑斓、夸张、浓墨重彩的油画山水。在黄绿相间的杨树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得特别的灿烂。一片只有足球场大的红草地,每年只有十多天的风光,是成了稻城一个标志性景点。

DAY6,稻城县--亚丁村公里。从稻城县城(米),向亚丁景区出发。爬越一座日瓦山(米)途经高山牧场(米)、沙堆藏寨(0米)。9.20到达亚丁景区所在地香格里拉镇(米)。在亚丁旅客服务中心,换乘环保大巴,32公里,到达向阳之地亚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日瓦乡香格里拉镇亚丁村)。途中经过仙乃日雪山(米),途经亚丁村(米),11.40到达亚丁景区的核心区。晚上7.00回到香格里拉镇。

仙乃日雪山是亚丁三峰高度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米,巍峨伟丽,直插云霄。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是“三怙主”雪山的北峰,佛位排在第二位。仙乃日峰向北偏10度,西对北斗星(佛道两家都把北斗星为吉祥之星)。

整个雪山呈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从两侧观看时,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仙乃日浑身浸透高贵气质。顶峰终年积雪不化,其山形酷似一个身体后仰的大佛,傲然端坐在莲花座里,她的怀中抱着一个巨大的佛塔,阳光照在仙乃日神山上金光灿灿。

亚丁风景区(全名: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它的景致保持着在地球上近绝迹的纯粹,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

区内的三座雪山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统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藏传佛教中称其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北峰仙乃日海拔米,南峰央迈勇海拔米,东峰夏诺多吉海拔米,三座雪山峰峰形各异,但都洁白无瑕,一尘不染。

地质年代第四纪(万年)以来,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这个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抬升和断裂,形成了特有的高原峡谷地貌。

由于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其环境基本未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原始风貌保存较完整,加之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在国内外亨有较高的知名度。

亚丁风景区不仅有壮丽神圣的雪山,还有辽阔的草甸、五彩斑斓的森林和碧蓝通透的海子,雪域高原最美的一切几乎都汇聚于此,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

DAY7,香格里拉镇--新都桥公里,用时12小时。从早上7.30出发,一路北上,汽车爬越波瓦山(米)、稻城尊胜塔林(米),继续沿着S翻越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从S到达G理塘,沿着G国道继续一路向东,途径卡子拉山、剪子湾山、西俄洛(米)、G天路十八弯(米)、雅江县城、高尔寺山,晚上6.30到达新都桥(米)。

稻城白塔又叫尊胜塔林,是稻城的门户,由一个主塔和个小塔组成,每天也都有人来转经。尊胜塔林的个小塔内放置的是释迦牟尼佛祖,主塔内放置的是尊胜佛母。尊胜佛母,音:“朗觉玛”,乃长寿三尊之一,主长寿。

西藏佛塔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西藏佛塔一般称之为藏式佛塔、雪域佛塔、圣域佛塔、藏传佛塔、藏传佛教佛塔、喇嘛塔、瓶形喇嘛塔、梵塔等。

西藏佛塔通常由塔座、塔瓶(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从塔基向上数,可分为塔基、金刚蔓、末尼、诸神台阶、三层末尼、莲瓣、双层末尼、横斗、末尼、象背、末尼、狮子座、末尼、小莲月台、顶面等;塔瓶分瓶垫、龛门、宝瓶等;塔刹由横斗基、横斗、轴、横斗、撑伞莲、十三相轮、阴轮、阳轮、伞顶、月亮、太阳等组成。从佛塔结构而言,西藏佛塔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一般佛塔最下面的四层象征四念住、四正断、四正足和五根;佛塔宝瓶的下方象征五力;宝瓶象征七觉支;宝瓶的上方象征八征道;佛塔上的十三相轮象征十力和三念住,另外它还象征大悲总持、大悲心和空性;空瓶上面的伞盖象征智慧,伞盖下的两条绳线象征四业;伞盖上的日、月象征二智的获得;佛塔的顶尖象征无二(时轮金刚和无差别)。藏传佛教高僧罗桑伦巴对西藏佛塔的构造和功能作过这样的解释:他认为佛塔的方形塔基表示坚固的地基,其上为火球,火球上为火锥,火锥之上为气托,最上面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而登达以上境界则要经过佛教的“趣悟阶路”。按西藏佛塔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塔座、塔瓶、塔刹来分别对号入座,塔座部分的塔基象征人世间(土界);从金刚蔓至顶面为趣悟阶路;塔瓶部分象征水界;塔刹部分的横斗甚至伞顶象征精进之火;刹顶的月亮象征气息或风;太阳象征精神或灵气。这就把佛教土、火、水、空“四界”集于佛塔一身,充分体现了佛教生命之轮永无穷尽的轮回观念;若是肉身灵塔则体现出高僧活佛法体复归自然,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以示生命运动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涅槃寂静,从而迈向更高的轮回境界。西藏灵塔,特别是肉身灵塔的形制往往采用“八灵塔”中“菩提塔”的基本模式。所以,有学者以菩提塔型为基础,对西藏灵塔的构造作了这样的划分,自下而上依次为:1,塔座,这是灵塔最下部的方形基座,它代表人生世间,象征所缘或所依,即僧和僧众;2、座梯,这是基座与塔面之间的连接阶梯;3、塔面,上面雕刻着守护智慧之宝(佛法)的狮子,它是佛陀的象征;4、塔垫(境瑞);5、塔檐,其上为女墙檐,它和境瑞象征“趣悟阶路”;6、塔宫;7、十美(所谓“十美”是指富裕地方的十种优美条件:远近牧草美、田宅土质美、饮灌水质美、础磨石质美、屋薪木材美等总称“十美”),比喻吸收了一切美好的条件;8、塔身阶层,以阶梯状象征心灵发展的四个阶段;9、瓶座,它代表着五大(五行)之一的“土”;10、塔龛,供有一尊佛像;11、塔门,塔瓶之门,塔瓶中间开个小龛,叫眼光门;12、塔瓶,圆形部分代表着五行之一的“水”;13、拱龛;14、拱垫或斗座;15、塔拱;16、支撑华盖莲花盘;17、十三相轮,又称相轮部,象征十三天,它呈圆锥形状,象征五行之一的“精进之火”,相轮又代表佛所说之法;18、阴*轮;19、阳*轮;20、伞状璎珞;21、总持经轮或总持慈悲经轮,象征弘扬佛法;22、伞状月盘,表示佛幢,它和伞状璎珞部分共同象征五行之一的“风”;23、月亮;24、太阳(日、月象征精神);25、塔尖,象征五行之一的“空”。

国道上的“天路十八弯”位于雅江至理塘的路段上国道剪子湾山的天路十八弯。由于海拔较高,多米,道路艰险曲折而得名。

DAY8,新都桥--成都公里,用时11小时。早上6.30出发,回成都。从新都桥(米)、折多山口(米)、康定市(米),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沿着大渡河到达大渡河桥,爬越二郎山(米),沿G到达雅安上高速。晚上6.00到达成都。

新都桥镇,又叫东俄罗,是一个镇名,而不是一个景区。新都桥海拔约米,并没有突出的标志性景观,但沿线却有10余公里被称为“摄影家走廊”。

地处在公路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

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

折多山最高峰海拔米,垭口海拔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

“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二郎山隧道,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隧道约米,洞口海拔2米,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是川藏线改造咽喉工程。“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二呀二郎山,满山红旗飘。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享安康。前藏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侵略者敢侵犯,把他消灭光!”这首曾经唱响全中国的《歌唱二郎山》作于年年底,是一首歌唱修筑入藏公路官兵的战歌。当年参加修路的解放军第十八军士兵们穿着单薄的棉衣,身上捆绑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解放军第十八军修通了长达0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也付出了名战士牺牲的代价。于年7月开工,历时5年,1年12月竣工。开工时是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开通后,人们不用再担心翻山越岭有危险了,5分钟就能穿越川藏线上的第一高山。也许现在的我们无法深刻地理解这条隧道所带来的便利,但曾经参加过修筑川藏路的人们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段岁月。

累计行车公里。

最后以仓央嘉措《那一天,那一世》作为结束。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那一瞬,我已飞,飞成仙,不为来世只为有你,喜乐平安,那一瞬我已飞,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f/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