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戊戌秋学期第八次课教学记录丨蒙班

蒙荒班

(年11月17日星期六8:50-10:20)

第一节《声律启蒙》课,诸生先抽签过堂。接下来继续学习十四盐第三段和十五咸第一段。李老师先正音,接着诸生抽签领诵,最后李老师讲解重点词句。

逢对遇,仰对瞻。市井对闾阎。投簪对结绶,握发对掀髯。张绣幕,卷朱帘。石碏对江淹。宵征方肃肃,夜饮已厌厌。心褊小人长戚戚,礼多君子屡谦谦。美刺殊文,备三百五篇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爻占。

“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亦指街头。“闾阎”,小巷子。“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结绶”,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握发”,讲周公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曹操有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掀髯”,髯,泛指胡子。掀髯,形容笑时启口张须,很激动的样子。“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以大义灭亲闻名。李老师还讲了古代嫡长子继承的一般原则,立嫡立长。“江淹”,有一个成语“江郎才尽”,讲的就是江淹。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少以文章显,作诗善拟古,晚节才思微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

“宵征”,夜行。“肃肃”,走路很快的样子。“厌厌”,很满足快乐的样子。“褊”,心胸狭隘。“戚戚”,忧愁悲伤的样子。《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谦谦”,形容君子温和谦逊的样子。

“美刺”,形容文学作品,有称美与讽恶。“三百五篇”,指《诗经》。“吉凶”,指好运和坏运。“六十四卦”,《周易》共六十四卦。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睍睆,燕呢喃。杞柳对松杉。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三缄”,说话谨慎,不易开口。“月榜”,指月色里行驶的船。“风帆”,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睍睆”,形容鸟声清和圆转貌。“呢喃”,燕子的叫声。“情深悲素扇”,此用班婕妤《怨歌行》典。班婕妤刚入宫时得宠,后来赵飞燕入宫,班婕妤失宠,写了一首《怨歌行》,借写扇子写自己。后常用以比弃妇。“泪痛湿青衫”,此句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李老师讲了琵琶行中的故事。《琵琶行》末句为“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四姓”,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南北朝时有此传统。“三监”,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后来发生了三监之乱,由周公东征,平定了这这场叛乱。“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此句典出《世说新语·汰侈》。晋人王济,生活奢侈,曾经出千万钱,与王恺赌射箭输赢,要求王恺以‘八百里驳’牛为筹码。王济先射一箭,正中靶心,于是立即命人将牛心割下炙烤,只尝了一口就走了。“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此句典出《世说新语·任诞》。七月七日盛行晒衣,别人都把纱罗锦绮等华丽衣服拿出来晒,阮咸却用竹竿挂大布犊鼻短裤晾在庭院中,并且说是“不能免俗”。与叔父阮籍并称“大小阮”,且同时列名“竹林七贤”。

第二节《千家诗》课,先抽签过堂上节课学过的诗。接下来学习贾岛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朱放的《题竹林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三首。李老师先正音。诸生讲每首诗的平仄、入声字及韵部。最后李老师讲诗。

蒙荒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下平十四盐第三段和十五咸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题竹林寺》《易水送别》。(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对子:卷朱帘、烟蓑。(要求标平仄)

请假:静好

蒙仄班

(年11月17日星期六13:50-15:20)

首座熙元带领大家复习后,依旧是过堂,抽中星辰、艾迪,全部成功。接下来飞花令过堂,第一支签抽中思齐,讲“得”,落落大方。鸣芮中签两支,讲了两个象形字,“羊”和“己”。语婷讲“羔”,浩然讲“墨”,陈湛讲“才”,都讲的非常好。

同学们抄写篆字的作业也都做的非常好,不过我们口头作业也要抓紧,要记得回家把学过的字讲给父母和兄弟姐妹听,要做到每次回讲,都能够比前一次讲的更好。

今次课新学十句《千字文》: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第二节课说文解字,今天所学的字有:

1,“维”,从糸从隹,把丝线系在鸟的脚上,就飞不走了,引申为维系。

2,“景”,影的本字。从日从京,京是比较高的建筑,再加三笔,就是影,太阳照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但是许慎认为景就是太阳光照在建筑上。

3,“京”,古代的瞭望塔,本义高高的建筑。

4,“念”,今字上面有个口,只不过是倒着写的,所以念字表示心中想念、口中念叨。

5,“建”,从聿从廴(说文部首,读yǐn),聿表示用手执笔,廴与彳很像,也表示行走,但比彳走得更远,所以建字表示用笔把规章制度记录下来。“律”、“建”,要能区分彳(十字路口“行”的一部分,小步也)、廴(长行也,从彳引之)。

6,“名”,从夕从口,夕是半月,在晚上看不清是谁的时候,只好开口问名字了。

7,“立”,指事字,一个人站在地平线上。下部的一横是指示符号,代表地平线。

8,“正”,指事字,从止,上面一横为指事符号,表示方向,向着目标不偏不倚的前进。

9,“表”,从衣从毛,古人御寒穿皮毛制的衣服当外套。

10,“习(習)”,鸟数飞也,小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飞翔,从羽从白,许慎认为白是声符。白、习都是入声字。但也有人认为下面是“自”,小鸟自己练习飞翔。

11,“自”,象形字,象人的鼻子。

12,“非”,左右对称,象鸟的翅膀,本意是飞,后用来表示与“是”相对的意思,又造了一个字,就是楼观飞惊的飞。承彧解释的非常对。

13,“是”,从日从正,太阳在正上方,与地面是直角,本意:直。

蒙仄班作业:

1、背诵新学千字文2、复习并抄写所讲篆字,不限遍数,写会为止。本学期期末要默写篆字。

3、把所学的字讲给家人听。

宇宙班

(年11月18日星期日9:00-12:00)

第一节《论语课》。普元、梓菡通篇过堂卫灵公第十五。普元背书十分流畅,声音洪亮,字音讲究,堪称范本级的背诵。

诵读环节,新学《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驷”至《阳货》篇“子之武城”章。田老师先正音,然后诸生抽签领诵。

讲读环节。今天讲解《颜渊》篇“颜渊问仁”章至“子贡问政”章。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梓菡问了“归仁”“目”的意思。归仁,钱先生谓意为归于我心之仁。然后由普元试译,能把大意顺利地说出来。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一章由天耕试译,也译得非常准确,田老师补充讲了“大宾”主要指外宾。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也在文言中主要是语气词,可以不用翻译。这一章由一钧试译,在老师的指引下,也能把大概意思讲出来了。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这一章由芳铭试译。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诸生都对“商”表示疑惑。这一章由一钧试译,翻译得非常好。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之谮,像水一样逐渐浸润的谗言。肤受之愬,像亲身切肤承受一样的控诉。这一章由天耕试译,翻译得也很好。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一章由梓菡试译,意思讲得非常好。普元也要求再试译一遍,把梓菡没翻译出来的一些词翻译出来了,也非常棒。

田老师鼓励诸生要大胆尝试翻译,大家都翻译得非常好。

第二节《声律启蒙》课,先抽签过堂十三覃第一、二段。今天抽到了一钧、晟焜、元祯三位同学,都没有过堂成功,这三位同学只能预约下次课背两段。普元、博宇、芳铭、天耕、一然主动过堂。

接下来新学十三覃第三段、十四盐第一段。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贝母对宜男”,药物名相对。宜男,即萱草,古人认为孕妇佩带它则可以生男孩。“移山”,大家都知道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典故。“浚井”,典出《孟子·万章上》。天耕和一钧讲述了舜被父母埋在井下,舜却成功逃生的故事。“千取百”,也是《孟子》里的典故,指大夫的所得,占国君的十分之一。“魏尚对周堪”,人名对,两人都是西汉人。田老师简单地讲了魏尚的故事。“新缔直投公子纻”,新缔,指刚刚订交。公子,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他和子产一见如故,于是赠给子产白色丝织的腰带,子产回赠给他纻麻制的衣服。

“旧交犹脱馆人骖”,是孔子的故事。孔子到卫国时,遇到过去所住馆所的人有丧事,就让子贡解下拉车外套的马骖帮助办理葬事。诸生感慨,孔子人真好!“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这是初唐盖文达的典故。淹通,指学问精通,贯通。“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永和,指北魏人李谧,而非诸生认识的永和豆浆或永和大王。李谧很好学,刚开始向小学博士孔璠学习,几年后,孔璠反过来向他请教学问,人们称赞他学问超过了老师。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风习习,月纤纤。李苦对瓜甜。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玉兔、银蟾”,都指月亮。“醉侯”,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诸生想起了李白,但一般指刘伶。“诗史”,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亦指能写这种诗的人,特指杜甫。“李苦”,讲王戎的故事,前面讲过。“瓜甜”,之前讲过故侯瓜的故事。“孟德”,曹操字。“横槊赋诗”,指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引壶酌酒尚陶潜”,本句语本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两曜”,指日、月。

第三节千家诗课。诸生先抽签过堂上次课学习过的诗。新学王令的《送春》、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田老师先正音,接下来诸生查韵部、标平仄及入声字。最后诸生抽签吟诵。诸生读诗的时候就发现了《三月晦日送春》中的格律有不对劲的地方,后经大家一起努力发现了一句拗救的句式。

宇宙班作业:

1、诵读新学论语和声律启蒙至少30遍,并画正字。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词汇,摘写入声字、韵字,并查找韵字是否在《诗韵举要》中。

3、准备卫灵公第十五过堂。

4、抄写并背诵新学千家诗(要求标平仄、入声字、韵部),并掌握七绝仄起式吟诵调。

5、对子作业:海门夕浪;酒市舞帘青。(要求标平仄,建议多对几个)。

蒙月班

(年11月18日星期日10:40-12:10)

《声律启蒙》过堂,抽中璟然、士荀、子聿、舒涵,全部顺利通过。接下来新学上平十四寒第三段和上平十五删第一段: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珠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候车上并潘安。

“黑志对弹丸”,“黑志”指人体上的黑痣,“志”,通“痣”。“弹丸”指弹弓射出的丸,都是比喻土地面积很小。

“珠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槛”读kǎn,意为门槛;读jiàn,意为栏杆,这里当读jiàn。“珠帘(也写作朱帘)”、“画栋”、“彩槛”、“雕栏”,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富丽堂皇的房舍。

“春既老,夜将阑”,春天已到尽头,长夜即将过去。说到“灯火阑珊”,士荀马上背出了《青玉案·元夕》。

“百辟对千官”,“百辟”,诸侯,也泛指公卿大官。“千官”,大小官员。

“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怀仁”,指凤凰心怀仁德。叠字一般都是形容词。“足足”,形容凤凰的鸣叫声。“抱义”,指麒麟胸怀道义。“般般”,犹斑斑,形容麒麟毛色有文彩,即灿烂多彩的样子。“般”,通“斑”。

“好马君王曾市骨”,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翰章给大家讲了这个典故,士荀进行了补充。

“食猪处士仅思肝”,“食猪处士”,指东汉隐士闵仲叔,年老家贫,每次买肉只买一片猪肝,卖肉的不肯卖他,安邑县令知道后,派官吏每天给他送猪肝,他认为是以自己的口腹之欲拖累别人,所以不肯接受,搬到了别处。典出《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元礼”,东汉李膺,字元礼,上节课我们讲了“李膺门”。郭泰,字林宗,东汉名士,著名才子,与李膺交往密切。李膺曾经和郭泰同船渡河,送行的人远远望去,觉得他们好像神仙一样。典出《后汉书》。

“人称连壁,夏候车上并潘安”,“连璧”,并列的美玉,喻指并美的人或事物。夏侯和潘安都是美男子,喜欢一起出游,当时人称之为“连壁”。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夏侯”,指夏侯湛,夏侯渊的曾孙。“潘安”,即西晋潘岳,字安仁。与陆机齐名,有“潘江陆海”之称。潘安貌美,故诗文中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关于他的美,有掷果盈车的典故,左思也想学学,于是惨了: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山垒垒,水潺潺。奉壁对探镮。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露草对霜菅”,露草指有露水的草,霜菅指霜后的菅草。“菅”,植物名,多年生草本。也可以作为茅草的统称。

“歌廉”,“廉”,指东汉大臣廉范,曾任蜀郡太守,当时成都为防火灾,旧有禁民夜作之法,廉范废止旧法,允许百姓夜晚点灯劳作,只是要求每家都要准备一大缸水,在水缸边点火,因此百姓加班生产的东西多了,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百姓于是编写了歌谣来歌颂他。典出《后汉书·廉范传》

“借寇”,“寇”,指汉光武帝时大臣寇恂,曾经多次于颖川讨贼,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被调离此地。老百姓在路上拦住他,要求把他借调到这里再当一年官,造福百姓。典出《后汉书·寇恂传》

“习孔对希颜”,学习孔子,效法颜回。“希”,仰慕,以……为榜样。

“山垒垒,水潺潺”,叠词在古汉语里大都是形容词。我们前面学过很多类似的词了,甚至有句特别接近的,子聿和士荀等马上答出是“山岌岌,水淙淙”。

“奉壁对探镮”,“奉壁”,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事。前面讲过,上平六鱼第一段有“奉璧蔺相如”。“探镮”,晋人羊祜五岁的时候曾经在邻居李氏家的桑树中掏到金环一枚。主人见到后认出金环是他死去的儿子的物品,于是认为羊祜是他的儿子转世。出自《晋书》。

“礼由公旦作”,周公旦,协助武王平定天下后,制礼作乐。

“诗本仲尼删”,相传《诗经》曾经孔子删定,从三千多首删到了三百零五首。但是现在对这件事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孔子的时代已经是“诗三百”了。《左传》记载了公子季扎观乐的故事,季扎到鲁国观赏了整套《诗经》的乐舞,《诗经》的篇目已经与现代相同,而当时孔子还是小孩子。根据《左传》的这一条,现在有学者认为《诗经》并不是孔子删定的。

“驴困客方经灞水”,相传,孟浩然喜欢风雪中在长安城外的灞桥附近,骑着毛驴寻找写诗的灵感,我们在上平六鱼学过“浩然驴”。“鸡鸣人已出函关”,鸡鸣狗盗的典故,孩子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

“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苍鸿”,大雁。“苍”,指青苍色。“玄豹”,黑色的豹。南山豹的典故,典出《列女传》。周朝时候,有个陶荅子。在陶的地方做了三年官,名誉并不甚好,可是家财却比以前富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

《千家诗》过堂,翰章背诵《花影》,舒涵背诵《北山》,一然中签两支,背诵《湖上》和《春晴》,全部通过。本次课新学王淇的《春暮游小园》,叶采的《暮春即事》,谢枋得的《蚕妇吟》,赵师秀的《有约》,以及朱淑真的《即景》。需要注意《暮春即事》的第三句“闲坐小窗读周易”是特殊句式。另外,《周易》的“易”是入声字,而“易”作容易解的时候是去声,我们在十四寒第一段刚学过“多对少,易对难”。

蒙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整理《声律启蒙》中格式为“ABB”模式的词,如水潺潺等。

请假:一鸣。迟到:妙儿、舒涵、雨轩。

蒙日班(年11月18日星期日13:50-15:20)

上次课对子作业“刘伶醉酒”,知墨做的非常好,对了陶潜赏花、贾岛苦吟、向秀擅诗、知墨好书等。《声律启蒙》抽签过堂,依次抽中润蕾、子元、国良、承翰、知墨、相如、庭肇、芊蒴,全部顺利通过。下来,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下平四豪第三段和下平五歌第一段: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双凤翼,九牛毛。主逸对臣劳。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俊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

“双凤翼”,一双凤凰的翅膀,多用以比喻夫妻成双成对。出自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九牛毛”,九牛和一毛的差别,比喻差别非常大。“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俊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俊士”,杰出的人才。“鹓鸿之序”,鹓是鹓雏,鸿是大雁,鹓、鸿飞翔时井然有序,比喻官员上朝时排列有序。

“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殚”,竭尽全力。“犬马之劳”,也是谦辞,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犬子对羊羔”,犬子是谦辞,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另外,司马相如的乳名就叫犬子。但是这里就是表面意思,小狗对小羊。

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搓。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饮酒岂知欹醉帽”,“欹醉帽”,喝醉酒后帽子歪斜半落。魏晋南北朝时人以纵情饮酒、不知帽子歪斜掉落为洒脱之象征。典故有争议,有说是阮籍的典故,有说是孟嘉落帽的典故。

“雪竹对烟萝”,“烟萝”,如烟似雾的藤萝。萝是一种蔓生植物,攀缠乔木而生。《古诗十九首》中有“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观棋不觉烂樵柯”,这是烂柯的典故,出自梁·任昉《述异记》。这个典故我们以前讲过,下平一先第三段有“一日对千年”。

“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清幽的佛寺坐落在高高的山上。

《千家诗》今天新学蔡襄的《上元应制》,邵雍的《插花吟》,和晏殊的《寓意》。

蒙日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律。(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千寻云岭,要求标平仄。

请假:一然。

蒙盈班

(年11月18日星期日15:40-17:10)

《声律启蒙》过堂,依次抽中未晞、兰欣、玉蓉、梓萌,全部成功。接下来新学上平五微第二段和第三段: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担心月亮落下,所以写了赏月的诗篇。“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送春”,送别春天。唐代文人有在三月晦日(三十日)送春的风雅传统。我们《千家诗》很快就会学到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

“绿暗对红稀”,“绿暗”,绿叶颜色变深,“红稀”,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

“帘外燕双飞”,帘外燕子比翼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我们在一东第一段讲过,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臻”,达到。我们在三江学过“阵上倒戈辛纣战”,讲的都是武王伐纣的事情。

“服美对乘肥”,“乘”,读chéng,此语典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宽对猛”,“宽”,宽容。“猛”,严苛、严厉。

“桃灼灼”,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灼,鲜明光盛貌。“柳依依”,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形容柳丝轻软,随风摇曳的样子。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出使振威冯奉世”,出自《汉书》。冯奉世为西汉武帝宣帝时人,奉命出使西域大宛国时,遇上莎车国杀了汉朝使者,他便劝说西域诸国,发兵大破莎车,杀莎车王,威名远扬,得到西域各国敬重。“治民异等尹翁归”,出自《汉书》。尹翁归为西汉宣帝时人,为官清廉严正,不畏强权,打击犯罪分子,死后家无馀财。“异等”,与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别人一等。

“荡荡对巍巍”,“荡荡”,形容宽广的样子。“巍巍”,形容高大壮观的样子。《论语·泰伯》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据说这是周公为宴饮兄弟而作的诗。“燕”,通“宴”。“棣棠”,即棠棣,代指兄弟感情特别深厚。“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同上段“柳依依”。

“虎节”,即兵符,古代军队中调兵遣将的凭证。一般为铜铸,虎形,上有相应的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在中央,左半归统兵者掌管。调兵时由使者持右半虎节与统兵者验合,方能发兵。宇恩解释了虎节,逸辰补充。“龙旗”,上面绣有龙的旗子。

“尨也吠”,出自《诗经·召南·野有死靡》,“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尨,从犬从彡,长毛狗。“燕于飞”,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春暄资日气”,“暄”,温暖。“资”,借助、依靠。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杨花”,即柳絮。

“白简”,古代御史谏官弹劾的奏章称白简,也可用来代指御史等主管监察的官员。“朱衣”,官员所穿的一种红色官服,也可以指代有资格穿此类衣服的官员。万老师讲了朱衣点头的典故。

第二节课《千家诗》。过堂抽中逸辰、楚翘、宇恩等,全部顺利通过。新学朱淑真的《落花》,刘克庄的《莺梭》,李涉的《登山》,韩愈的,《晚春》,杨万里的《伤春》。世恩、雨恬、兰欣等同学,非常主动的举手标平仄入声字。

蒙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桃灼灼,要求标平仄。

请假:特尔。迟到:张锐。

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雒诵堂公众账号







































孩子白癜风
孩子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f/3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