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葛根
2.紫菀
3.川芎
4.川乌
5.附子
6.草乌
7.黄连
葛根
性状
本品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至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的纹理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饮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粗丝或边长为0.5~1.2cm的方块。切面浅黄棕色至棕黄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
产地: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后干燥.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质量评价:以片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生葛根长于解肌退热,生津。煨制后可鼓舞胃气,治胃虚作渴并增强止泻作用。米炒葛根取其润燥作用。
粉葛
来源: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体重,质硬,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气微,味微甜。
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或立方块状。外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切面黄白色,横切面有时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气微,味微甜。
紫菀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饮片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根外表皮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切面淡棕色,中心具棕黄色的木心。气微香,味甜,微苦。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质量评价:以根长,色紫红,质柔韧者为佳。
蜜紫菀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紫菀片或段,拌匀,闷透,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褐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紫菀每kg用炼蜜25kg。
生紫菀擅于散寒降气祛痰,多用于风寒咳喘,痰饮咳喘,新久咳嗽。蜜紫菀的润肺祛痰作用增强,多用于肺虚久咳,痨瘵咳嗽,痰中带血或肺燥干咳。
川芎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饮片:不规则厚片,外表皮灰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具有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散生黄棕色油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辛,微甜。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
采收加工: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质量评价: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佳。
?酒川芎
?取川芎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川芎片每千克,用黄酒10千克。
?酒川芎色泽加深,偶见焦斑,质坚脆,略有酒气。
?川芎临床多生用,其气厚味薄,辛香走窜力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力强,用于血瘀气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证。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增加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多用于血瘀头痛,胸胁疼痛,月经不调,风寒湿痹等证。
川乌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干燥母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江油,平武,青川,安县,布拖等地以及陕西省。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质量评价: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用法与用量: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法与用量:1.5~3g,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主产于四川的江油,平武,绵阳等地以及陕西省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淡附片
?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苦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每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10kg。
?本品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朿。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质量评价:盐附子以个大,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顺片以片大,厚薄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用法与用量:3~15g,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贮藏: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
草乌
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及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取草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和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脆。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东北,华北各省.为野生品
采收加工: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质量评价: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用法与用量: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法与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同生品
黄连
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l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饮片: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小的须根。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产地:味连与雅连主要产于四川洪雅.云连主产于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每kg黄连,用黄酒12.5kg。
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略有酒香气。
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每kg黄连,用生姜12.5kg。
本品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姜的辛辣味。
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kg黄连,用吴茱萸10kg。
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
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质量评价: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味极苦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张平平、崔俊英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