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本文共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初中的历史课本告诉我们,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推上断头台的君主,在他在位期间,英国爆发了由克伦威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此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其中查理是腐朽僵化的封建君主,而克伦威尔则代表进步觉悟的新势力。
真正的历史哪有这么简单?这场内战不仅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还夹杂着宗教矛盾、英国与欧洲大陆各国错综复杂的关系、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歧。主动宣战的不是克伦威尔,而是查理一世,虽然他最终输了,但清教徒建立的新教政权也不受老百姓的欢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们试图废除圣诞节,因为《圣经》中没有它,于是一阵混乱后,英国国教又恢复了,包括大教堂和其它一切。经历了一系列复杂变化后,英国国教圣公会成了英国国家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新教的一系列分支:路德宗、改革宗、圣公会。
就像云姐在之前的更文中有提到的,今天的我们活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有时很难理解当年那种水火不容的宗教斗争。天主教对新教固然是极尽迫害,但新教对天主教也没有心慈手软。今天我们怎么可能仅因一个人说面包不是上帝就烧死他呢?但凡是有一丝人性的人,都会不忍心。
但在当时的卫道士眼中,如果有一个人否认上帝的真理,整个社会就会感到痛苦,所以需要被治愈的是社会,相比之下,个人的痛苦不值得在意。
就这样,新教几乎赢得了整个北方,在中欧也有不少支持者,它的对手——天主教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它在筹谋些什么呢?
一听到“反宗教改革”运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它是天主教对新教的一种反对,反对宗教改革,其实这个“反”字是“反向”的意思,即由外界环境倒逼出来的自我改革。只不过这个改革的目的不是推翻旧体制,而是维护旧体制。马丁.路德不是说我们腐败吗?那我们就反腐!自己革自己的命,总好过被别人革了命。
但是这个运动并不是因宗教改革而生的,它其实是为了应对一个更为古老的危机而生的。公元年,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中世纪时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西西里岛、马耳他、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八年后摩尔人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天主教被驱逐至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只能在那里等待复兴的时机。
终于,到了13世纪,他们打到了南部的安达卢西亚,以及它最大的城市之一—科尔多巴(Cordoba).
攻下科尔多巴是天主教夺回西班牙的重要一步,而科尔多巴大教堂则是这次胜利的纪念碑。
科尔多巴大教堂外景
这座教堂最早是一座基督教堂,摩尔人侵入科尔多巴后在它的遗址上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前半生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一般命运)。当天主教徒光复科尔多巴后,他们又将其改回成了教堂。
但是今天我们依然能在这座教堂上看到摩尔的风格,因为在16世纪将它改建为文艺复兴式的教堂时,当时的国王卡洛斯不忍心破坏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从而阻止了将其彻头彻尾地改头换面。
多亏了卡洛斯,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这么一座集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于一身的建筑。我认为,人愈强大愈自信,愈自信则愈宽容,文明亦如是。
科尔多巴大教堂内景
卡洛斯曾对改建者们惊呼:“你们为建起一些在我国到处都能见到的东西而破坏了再也无法找回的东西。”不愧是16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王!
卡洛斯又称查理五世,他不但是西班牙国王,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尼德兰君主、德意志国王,他的言行配得上他的身份。
云姐想起了另一件事,年,病中的林徽因指着当时的北京副市长吴晗怒斥:“你们拆去的是有着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
历史是抽象的,它需要实物来承载,而古建筑就是城市历史的承载,没有它,我们如何才能理解“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是何等的精巧?“朱甍碧瓦”、“飞阁流丹”、“歌台舞榭”是怎样的妖娆?武帝藏娇的金屋、明皇私语的长生殿,我们又该如何想象?
诚然我理解另建新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但首都功能难道不能徐徐图之吗?如今世界上有一些国家采用“小”首都的模式,也挺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也不是10年就长成了万人口的大城市。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我们还是先回到卡洛斯的外祖父母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时代。重回天主教怀抱的西班牙极力压制伊斯兰教,同时它也担心犹太教。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就通过宗教裁判所来压制异端,讽刺的是,宗教裁判所就建立在科尔多巴的摩尔人的旧宫—阿尔卡萨尔宫内。
西班牙宗教法庭长期以来一直以迫害残忍著称,但正如我在之前的更文中提到的,它并不比大多数中世纪的法庭更邪恶。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16世纪的司法体系都是残酷和压迫的,宗教法庭处决的嫌犯比例反而是较低的。
关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我近日在知乎上看了一篇文章,叫《宗教裁判所的真相:利益驱动的合法“屠杀”》,其观点逻辑通顺,符合历史事实,在此分享给大家。
宗教裁判所诞生于天主教与伊斯兰教激烈冲突的时代,天主教虽然在西班牙收复失地,但在整个欧洲大陆范围内,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穆斯林依然对天主教形成了极大的压迫之势,这种剑拔弩张的状态很容易引发宗教迫害。
穆斯林败退后龟缩在格拉纳达,并得到奥斯曼苏丹的支持,西班牙的邻国葡萄牙已经拉开了大航海的序幕,斐迪南和伊莎贝拉迫切地想要结束格拉纳达战争,好全力以赴参加新一轮的角逐。打仗需要钱,所以他们需要很多钱,而众所周知,犹太人是最善于获取并积累财富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相比西班牙,天主教的大本营意大利反倒宽容多了,可能是受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吧,但最终罗马还是意识到了它得对宗教改革作些反应。
年,在意大利特伦特,罗马教廷召开了大公会议,史称特伦特会议。这次会议巩固了一个新诞生的组织:耶稣会。
耶稣会是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年于巴黎创立的修会,我们所熟悉的那些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郎世宁,都是耶稣会的教士。在我工作的上海徐家汇,有一座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就是由耶稣会建造的,当年是耶稣会在华传教的中心,里面的大祭台据说是年复活节时从法国运来的。
徐家汇天主教堂外景
徐家汇天主教堂内景
一座耶稣会的教堂通常没有圣幛(教堂里分隔正殿与圣殿的一道墙壁),当然讲坛和祭坛是有的,但最重要的是总有一座圣母玛利亚的塑像,它为礼拜增添了一种女性气质,而这正是新教所没有的。
还有忏悔室,这也是反宗教改革的发明,所以反宗教改革给了信徒一种陪伴感,这就是天主教对马丁.路德、乌尔里希.茨温利,和让.加尔文的回应。
所以天主教没有被新教摧毁,它如同在历史上每一次遭遇危机时那样调整了自己,并最终得以复兴。
在格拉纳达苏丹国被攻陷的那一年,年,西班牙迫不及待地像葡萄牙一样,向海上派出了舰队。
这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跪在伊莎贝拉女王脚下,同时到达新大陆的,除了士兵,还有传教士,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即将成为第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在墨西哥,这些外来者一开始遭到了当地土著的抵抗,但是很快,当地人开始成堆地死去,击溃他们的不是士兵,而是来自欧洲的病毒。受尽疾病折磨的当地人开始皈依天主教,以期求得救赎。
说到金字塔,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埃及,可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并不在埃及吗?它就是位于墨西哥的乔卢拉金字塔,因为它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一直被当作山。当西班牙传教士来到墨西哥后,他们在它上面建了座教堂,他们是故意将自己的祭祀场所建立在旧祭祀场所之上的。
在乔卢拉,有这么一座教堂,它会让你想起遥远的西班牙和更遥远的耶路撒冷,为什么会这样呢?且耐心等待第二十辑。
参考资料:
BBC纪录片《基督教历史》
百家飞语历史记《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造成基督教的第二次大分裂》
知乎《宗教裁判所的真相:利益驱动的合法“屠杀”》,作者数学老师
本文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云姐,80后文艺女青年。外企在职白领,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食人间烟火,赏风花雪月。愿岁月沧桑,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待流水经年,于此生此世,处诗意世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