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保健食品原料川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两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有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多开裂而较平。

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

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的区别

贝母据产地不同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分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鳞茎小而两瓣相等,有松贝、青贝、炉贝之称;浙贝母生于潮湿山坡草丛,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鳞茎大而为分为两瓣,有元宝贝、珠贝之称,两者产地不一,大小迥异;另有一种土贝母亦入药。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乌花、棱砂川贝母的鳞茎。其性味苦、甘,微寒。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热燥咳,痰黄咳喘,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其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主治风热、燥热、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其性味苦、凉。能解毒散结,消除痈肿。主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咬伤等,近年用于治疗肿瘤。

川贝母长于清热润肺;浙贝母长于宣肺清热;土贝母长于散结消肿。临床使用时应予区别。

化学成分

川贝母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我国自年以来开始对生物碱的研究中,已发现川贝母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异甾体生物碱与甾体生物碱,川贝母中已经分离并确定结构的生物碱成分有余个化合物,其中异甾体生物碱所占比例最多,大约为75%,其次为胆甾衍生物。异甾衍生物又可分为白藜芦碱类和茄次碱类。

除生物碱外,川贝母中还含有大量非生物碱成分,非生物碱主要含有皂苷、萜类、甾体、脂肪酸、嘌呤、嘧啶、烯烃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和无机元素Ca、Mg、K、Fe、Co、Ni、Mn、Ba、Ti、Al、Sn、Cr、Sr等。随着川贝母品种的不同,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的种类与含量均有较大差异,随着生长周期的不同,各品种川贝母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的种类与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药理研究: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等功能,用于热咳嗽、咯痰带血、瘰疬肿毒、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

镇咳作用:

贝母为常用的止咳化痰药。中医传统认为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川贝母润肺止咳。李萍等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暗紫贝母、浙贝母等多种商品贝母进行了镇咳药理作用筛选发现11种贝母的总生物碱部分对小鼠氨水引咳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镇咳作用。除梭砂贝母和伊贝母外其余9种贝母的乙醇提取物亦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祛痰作用:

粘稠的痰易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继发感染,并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因此祛痰药的基木功用之一是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徐立然等在川贝母咳喘平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作用,主要机制:对急支动物气管的病理损伤有修复作用;对氨水和枸橼酸引咳有抑制作用。梁惠婵等考察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梭砂贝母在化痰功效差异时,发现上述川贝母均有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的作用(即祛痰作用),其中暗紫贝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的作用最强,太白贝母作用与梭砂贝母相近。

平喘作用:

哮喘是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增高而导致广泛、可逆的气道狭窄。川贝母具有明显的平喘功效,其平喘机制一般认为与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管、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状况有关。周颖等研究了贝母的有效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西贝素、西贝素苷和蒲贝酮碱5种甾体生物碱的平喘机制(对气管M受体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5中贝母生物碱均可使卡巴胆碱引起气管条收缩的量效曲线右移。此外,熊玮等报道贝母醇提物能明显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即能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量,这对哮喘病人也是有利的。

保护膈肌及抗氧化作用:

缺氧时,ATP生成减少,膈肌能量供应不足;同时缺氧可引起无氧酵解增强,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钙离子不足或肌钙蛋白与钙离子亲和力改变,使膈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发生障碍,导致膈肌疲劳。提内因缺氧产生的氧自由基,引起膜脂质过氧化、细胞内钙超载、能量消耗、细胞骨架紊乱,而这些病理变化均与组织损伤密切相关。SOD是组织自身产生的抗氧化酶,对组织或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朱艳媚发现灌胃川贝母可有效缩短慢性缺氧大鼠的膈肌最大收缩力,最大强直收缩和疲劳指数,川贝母的这些作用可能主要与其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抗溃疡作用:

局部溃疡的形成是胃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这种自我消化过程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贝母总碱对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消炎痛型溃疡及应激性溃疡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溃疡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了胃蛋白酶活性。

抗菌作用:

熊玮等曾报道川贝母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肖灿鹏等发现贝母碱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虽然抗菌活性较弱,但是对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赵高琼、任波、董小萍、童婷婷、张乐乐、向晖,川贝母研究现状

来源:食品原料ABC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d/3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