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常见病处理方法大集合咳嗽专

1.关于白矾方:白矾30g葱白、陈醋适量共捣成糊贴脚心涌泉穴、身柱穴。

可以治疗咳嗽,偏于风寒型。可以加减变通应用:1.白矾、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芥子等分为末,或者白矾、白胡椒等分、葱白,醋调贴身柱穴,此两法驱寒止咳力量非常强大。

2.治咳方:不但是咳嗽,所有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治疗的,拍打肘窝(尺泽穴附近)出痧、允痧大椎到肺腧穴这段。

宝宝流鼻涕,呼吸声音也是呼哧呼哧的声音,晨起、半夜咳嗽。这是晚上吃的太多,特别是肉类的,食积郁热所致。一般来说你们的宝宝属于胃强脾弱的体质,胃强是说胃口好,特别能吃,一直想吃东西。脾弱是说吸收不好,吃进去的东西没有完全转化成能量。所以,别人吃一个馒头可以供给一天的活动能量,他由于吸收不好,能量不足,要通过不停地吃东西来提供能量,所以要吃两个三个馒头才行。这就是虽然很能吃,但是并不胖,而且夜间容易睡得不安慰,像个搅拌机,滚来滚去的,烦躁,脾气大、大便干燥等症状,以至于咳嗽流鼻涕长久不愈。食积郁热按摩法——治疗应该少吃,晚上不吃肉,多按摩就可以搞定,顺时针摩腹,掐四缝穴、推下七节骨、清大肠经、允痧大椎到肺腧穴、肘窝。滚蛋(在肚子和后背),不行可以吃点小儿消积口服液。

3.祛痰食疗方:芡实15茯苓15橘皮10杏仁10黑芝麻15煮水当水喝。

4.椒芥散外贴治疗小儿喉中痰鸣:椒目、白芥子各30g。将2药微炒后研细末,加适量面粉,用新鲜姜汁调制成药饼如小儿掌大,贴于背部(取双侧肺俞穴)。每晚1次,每次贴15分钟即去除,连贴3天。

5.风寒咳嗽食疗方:

[原料]:白萝卜1个,梨1个,蜂蜜50克,白胡椒7料。

[制用法]:将白萝卜、梨洗净切碎,放入碗中,倒入蜂蜜,放入白胡椒,装锅蒸熟为度,将白胡椒拣出,分二次温服。

[功效]:发散风寒,止咳化痰。

6.鲜枇杷叶止咳:新鲜枇杷叶10张。用法:用刷子刷光枇杷叶背面的毛,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然后加入少量冰糖和匀即可。一天两次,连服7天。功用:止咳降逆,适合治疗热性的咳嗽。

7.麻黄止咳糖;麻黄30g花椒5g杏仁15g陈皮10g放砂锅内,用水两碗,熬成一碗,加入适量白糖,熬成糖块,然后随意服用。主寒性的咳嗽痰喘。

8.治疗喉源性咳嗽:(包括扁桃体肿大、咽部滤泡增生等)蝉衣5g僵蚕5g荆芥5g防风5g陈皮3g法夏5g茯苓10g夜交藤10g桔梗5g前胡5g连翘5g生甘草3g水煎服。本方相对平和,寒热病症都适合。

9.重点推荐—前胡止咳汤:

(1)、组方: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5--10克、甘草5--10克、枇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黄10--20克、贝母5--10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用于痰粘稠,否则不用)。小孩、老人用最小量即可,大人用最大量。

(2)、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漉漉。听诊双肺罗音久久不消失。可有低热和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约在十几天到一两个月之间。曾经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输液和止咳药物无效,或者因失治误治而至长期咳嗽不愈,患儿尤宜。

(3)、加减注意:

1)  午后低热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2)  外感风邪重可加防风。

3)  喘去荆芥加麻黄。

4)  贝母价贵可以不用。

此方是郭永来老师《杏林集叶》一书中的名方,之所以说是名方,是因为此方疗效确不虚言,实乃是郭老师几十年来治疗外感咳嗽的精华。前胡止咳汤,煎煮有一股香甜之气扑鼻而来。滤渣后浓缩,灌入ml输液瓶中备用。遇见有适应症患儿,输液同时即给予患儿,用作止咳糖浆,每每熬药时尝之,甜而不苦,患儿乐于接受,而且疗效不菲。有时遇见家长专门要求应用中草药治疗上感咳嗽,则取此汤根据风寒风热等略加辩证加味,亦多效。没有甜杏仁可用苦杏仁代替,汤药也基本上没有苦味。川贝母价格昂贵,一般多用平贝母和浙贝母,效果依然.如果遇见患儿确实不耐药味,汤剂煎好之后,可以加入些蜂蜜,既可以矫味,又可以润肺止咳,一举两得。三到五剂即大效

前胡止嗽汤,辩证很简单,请记住三句话:外感咳嗽(不是内伤),有痰(不是干咳),不喘(有喘要先治喘,轻者可配合其它方药,重者须另选处方)。能记住这三句话,几乎可以做到百发百中。注意:但此方对干咳的效果不太理想。

10.麻果散缓解哮喘速效

录自《秘验奇珍》河北中医学院张金瀛教授

组成:麻黄粉、白果粉各4份,加朱茯神2份。上述三药按比例称取,低温干燥,碾成细末过筛,贮于瓷罐内备用。主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服法:哮喘急性发作,成人一次服麻果散1.5克,开水送下(儿童酌减),3—5分钟即可见效,哮喘发作必要时可隔2—3小时加服1次,加速控制。日服3次,连用3—5天。

11.宁嗽汤:

荆芥6g前胡10g白芥子10g陈皮10g桔梗10g生甘草6g白芍10g法半夏10g茯苓10g杏仁10g旋复花10g苏子10g葶苈子6g大枣3枚。本方疏风散寒、化痰止咳、宣肺平喘。可以治疗风寒咳喘症。加减:高热气喘,加生石膏30g麻黄6g;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各10g;痰多粘稠加贝母、瓜蒌各10g;寒热往来,加柴胡15g黄芩10g。本方为江老中医验方,对于咳嗽哮喘非常有效,大家可以大胆应用。

12.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方:侧柏叶6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1片,水煎服。一般三剂内有效,否则弃用。

13.滚蛋疗法:

用艾叶、生姜、葱白各15g,鸡蛋2个,同煮,鸡蛋煮熟后取出趁热在后背、肚子或者患处反复滚动30分钟以上,日三次。可治疗感冒、咳嗽、腹胀腹泻、痛症等等症状。关于滚蛋说明——1.不要去壳,共享里的文件里没说去壳的,不要自作主张去壳,不去壳可以下次重复利用的,而且热力比较均匀,去壳后没有这个作用了。2.可以直接用清水煮蛋,当然加药物进去效果更好。3.鸡蛋不用包,怕宝宝烫就让他穿内衣,在内衣上快速滚动,大人带个手套,温度适合的时候在皮肤上直接滚。4.用完了鸡蛋不能吃,埋了。

14.白芥子贴膏治疗咳嗽、哮喘:

白芥子适量磨粉、加面粉适量醋调成糊贴后背,要以身柱穴为中心贴一个半径2-3cm的圆形药饼,外用胶布固定。贴4-8小时换药一次。

15.支气管哮喘

A.拔火罐法:于脐部拔火罐,每次10~30分钟,以脐部轻度充血为度,1-3天1次。

B.贴肚脐方:用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头3根,前3味药碾成细末,同葱白头共捣烂如泥。敷贴脐孔,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天2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去痰三板斧:热敷、允痧、饭捂萝卜详见后期会推送的润老师文章《呼消六君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zp/5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