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何谓中药药性?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中药具有的若干特性,又称为中药的偏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细目一:四气

要点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和缓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平性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偏凉、偏温的不同,因此仍称四气(性)而不称五气(性)。

要点二: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

(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练习题

1、石膏的性味:

A.辛、甘,大寒

B.苦、辛,大寒

C.苦、甘,寒

D.苦、辛,寒

E.辛、甘,凉

答案A

2、石膏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

B.除烦止呕

C.除烦止渴

D.收敛生肌

E.清热收敛

答案B

3、善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是:

A.寒水石

B.知母

C.石膏

D.天花粉

E.栀子

答案C

第二单元

细目一: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要点一:中药的作用

(1)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2)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治疗作用又称为中药的功效,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要点二:不良作用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即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对机体伤害不大,停药后消失。

(2)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正确利用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的一条基本原则。

细目二:中药的功效

要点一: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1)主治:指中药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或“适应症”。

(2)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如:鱼腥草能治肺痈咳吐脓血,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等。

要点二:功效的分类

(1)对因治疗功效

①祛邪,包括: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功效。

②扶正,包括:益气、助阳、滋阴、补血等功效。

③调理脏腑,包括:理血、安神、开窍等功效。

④消除病理产物,包括:利水、化瘀、祛痰等功效。

(2)对症治疗功效

如: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功效。

对症治疗属治标,对因治疗属治本。

练习题

A.元气暴脱、大汗淋漓

B.亡阳欲脱、四肢厥逆

C.神志昏迷、不省人事

D.气虚不足、倦怠乏力

E.肾阳不足、畏寒肢冷

(1)附子、干姜都可治疗的病证是:

(2)附子、肉桂都可治疗的病证是:

答案(1)B(2)E

A.少阳头痛

B.厥阴头痛

C.风寒头痛

D.风湿头痛

E.瘀血头痛

(3)细辛可以治疗:

(4)吴茱萸可以治疗:

答案(3)C(4)B

A.附子

B.吴茱萸

C.小茴香

D.丁香

E.荜澄茄

(5)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功效的药是:

(6)具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功效的药是:

答案(5)D(6)C

第三单元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

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

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一: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练习题

1、下列可用于治疗久咳、失音的药物是

A苏子

B罂粟壳

C白芥子

D诃子

E川贝母

答案:D

2、下列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淡甘寒

E辛苦寒

答案:C

3、下列既能清热平肝,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刺蒺藜

C钩藤

D白菊花

E决明子

答案:C

第四单元

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

细目一: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的含义

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诀: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细目二: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其内容详见各论中每味药物的“使用注意”部分。

练习题

1下列药物既可治疗风寒表证,又可治疗风热表证的是

A麻黄B桂枝C羌活D荆芥E细辛

答:D

2桂枝用治风寒表实证,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是

A荆芥B防风C细辛D麻黄E香薷

答:D

3患者,男,26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用解表法治疗,应首选

A荆芥B苍术C细辛D麻黄E香薷

答:D

第五单元

细目一:剂量 

要点一: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中药用量得当与否,是直接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在复方配伍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都要减少用量,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夏季发汗解表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轻。

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要点二: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有毒或作用峻猛的药物,以及某些名贵药物,均应严格掌握用量,详见各药。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一: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练习题

1、我国现存zui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

答:A

2、下列何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

A辛B甘C酸D苦E咸

答:B

3、沉降的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不包括哪一项

A里热证、实热便秘B呕吐、呃逆、咳喘C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D水肿、小便不利E痰涎壅盛、脱肛

答:E

第六单元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症

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归肺与膀胱经,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的目的。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细目二: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应随证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在用于温病初起时,应适当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要点三: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也应慎用解表药。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练习题

1、下列关于突发事件的报告情形和报告时限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应当在3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E、以上均不是

D

突发事件的报告情形和报告时限要求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熊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故zui佳的选项是D。

2、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B、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C、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D、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E、以上均是

E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2.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3.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5.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6.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3、下列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的是

A、分级负责

B、反应及时

C、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

E、预防为主

E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及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选项E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针的内容。

伊路航教育高端班,精品面授班直线提分,高效通关!

另:年执业医师直播课招生中!

郑州校区:

郑州免费-

客服QQ:王老师:

王老师:

李老师:

周老师:

客服

宋老师:(同







































白巅风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zp/2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