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生活着多名珞巴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珞渝地区及附近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为了保护珞巴族的民俗文化,西藏自治区在珞巴人聚居地建立了珞巴民族乡,对当地的语言、建筑、服饰等进行保护。
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
南伊珞巴族乡成立于年,是全国成立的第一个珞巴族民族乡,南伊珞巴族乡下辖才召、南伊、琼林3个自然村,共户人,珞巴族占到80%,还有藏族、门巴族、汉族、回族等民族。
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米林县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计22个,
(一)国家级2个
米林珞巴族始祖传说、米林珞巴族服饰。
(二)自治区级10个
米林工布毕秀制作技艺、米林珞巴织布制作技艺、米林珞巴竹编制作技艺、米林切巴舞、米林“博嘎舞”(珞巴刀舞)、米林扎绕森嘎嘎巴舞、米林玛恰霞布卓(孔雀舞)、米林南伊亚久嘎巴舞、米林藏药甘露加持仪式、擦斯觉瓦丸配伍技艺。
(三)市级3个
米林鹰舞、丹娘铁器、米林甲玛雅江生鱼制作技艺。
(四)县级7个:米林珞巴加英、米林工布博、米林珞巴婚俗、米林木碗制作技艺、米林牛皮船制作技艺、米林氆氇加工制作技艺、米林藏香制作技艺。
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人,其中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6人,县级13人。其中:珞巴族始祖传说国家级传承人林东是林芝市唯一入选国家级传承人。藏药甘露加持仪式代表性传承人扎西罗布、米林博嘎舞(珞巴刀舞)代表性传承人达久、丹娘铁器制作技艺达格、珞巴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达瓦、米林派镇鹰舞代表性传承人达乔、甲玛雅江生鱼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帕加三人,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1、米林县南伊乡珞巴服饰传习所(米林珞巴服饰)。2、米林县工布毕秀传习基地(米林工布毕秀制作技艺)。3、米林县南伊珞巴织布传习所(米林珞巴织布技艺)。
珞巴族服饰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服饰由早期的采集、狩猎服装演变而来。在长期的生活中,珞巴族人学会了纺纱织布,用植物染料为毛线着色,织成坎肩、上衣、筒裙等。
年,米林珞巴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林珞巴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亚依,坐在织布机前熟练操作着,编织着一条淡蓝色围巾。除了亚依师徒四人(徒弟亚达儿、亚觉、亚娘),村里掌握珞巴族服饰纺织技艺的最年轻的也有60多岁了。
年,“西藏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第一阶段启动。北京设计师盖宏睿为亚依四人规划了新出路,提取具有西藏特色色彩,以植物染料对羊毛染色,用珞巴服饰的传统织布技法织出围巾,销往内地市场。
珞巴族始祖传说
阿巴达尼,亦称作阿布尼达或阿布尼波,“阿巴”意为父亲、祖先,“达尼”为名,是珞巴族各部落传说中的始祖。年5月23日,西藏自治区米林县申报的“珞巴族始祖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珞巴族始祖传说传承人“林东”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东是林芝市唯一入选国家级传承人。
西藏米林县博嘎尔部落的传说认为:天父和地母结合后,生子金东,金东又生子东日,东日生两子日尼、日洛,即阿巴达尼和阿巴达洛。阿巴达尼即为珞巴族祖先,阿巴达洛为藏族祖先。故为了展现珞巴族祖先的勤劳美德、优良传统、社会功绩等等一系列伟大的历史故而就逐渐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珞巴始祖传说(阿巴达尼的传说)。
阿巴达尼的传说是珞巴族的祖先神话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系列神话,在博嘎部落中流传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阿巴达尼的传说有祖先的诞生、达尼娶妻、达尼失去两只宝眼等十个左右。阿巴达尼神话传说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珞巴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家庭形态社会关系等状况,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
阿巴达尼的传说是珞巴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珞巴社会的一面镜子,是民俗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可以从传说中窥见珞巴人历史发展的脉络。它给后世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被珞巴人当作反思的对象去加以认识、加以研究,同时也放映出珞巴族的人伦关系。
阿巴达尼传说是珞巴人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生动活泼的部分。它是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对艺术创造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的形式。它是艺术和知识的混合物,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有教育和娱乐作用。
珞巴族始祖传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更加有助于珞巴民间文化的保护,更加有助于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
年5月28日上午,米林第十一届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在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黄牡丹园隆重开幕。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一样的“藏药之乡·奇美无双”节日主题,一样盛放的大花黄牡丹艳冠药洲,一样缤纷多彩的活动引人入胜。
历届米林黄牡丹节的开幕式主会场都在扎贡沟,但今年转场了——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黄牡丹园,可谓是推出了黄牡丹的一个“新”地标。
扎贡沟固然是观赏大花黄牡丹的绝佳地点,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也是不可多得的观赏大花黄牡丹的好去处。现存大花黄牡丹总数量仅一万株,林芝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内就有一千余株。所以,它是米林当之无愧的“黄牡丹园”。
今年黄牡丹节期间,正值端午佳节、六一儿童节同期而至,正所谓“三节同庆”,在林芝最高大上的“希尔顿”酒店,赏最美的大花黄牡丹、吃最鲜的食物,传统与时尚无缝对接,简直就是非一般的节日感受。
当然,赏完“希尔顿”的大花黄牡丹,若要感受大花黄牡丹的气势,还是一定要去扎贡沟走一走的。在专设的黄牡丹观景台驻足环顾,天光云影的映衬下,嫩绿的枝叶烘托出一片金黄灿烂的花海,你唯有感叹“气势非凡”。
才召村
才召村是米林县南伊珞巴族乡3个行政村中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米林县西南3公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南伊河畔。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全村耕地面积亩,有珞巴族30多户多人。
才召村村委会的二楼,有一个珞巴文化陈列室,陈列室不算大,但记录着珞巴族人的历史变迁。弓箭,竹筐,石臼,茅草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斑驳的用具,一幅幅陈年的照片,它们反映着珞巴族人过去的生活样貌。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农家书屋荣膺第七届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
琼林村
“80后”珞巴族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南伊乡琼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达娃是当地的“名人”,不仅是自治区人代会林芝代表团最年轻的人大代表,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年7月,“加英”说唱艺术被列入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县文化局还拨付一定的保护和传承经费。“希望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珞巴族的‘加英’说唱艺术能够发扬光大并永远传承下去。”话语间,达娃的脸上透露出一丝期许。
琼林村村民达波在景区修建了珞巴族部落山庄,展示珞巴族人民生活、生产用具和文化服饰等,同时还兼营旅馆、民族手工艺品等。
一道沟、一条河、一片原始森林、一个独特的民族,赋予了这片土地神奇的魅力,而党的好政策让这个神奇的地方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南伊村
南伊村距离南伊沟风景区只有2公里,是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南伊沟风景区,是当地政府开发的旅游景区,那里拥有原始森林浴体验栈道、吊桥、沙棘岛、阴阳树、天然牧场等景观。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独特的酥油茶、奶茶、藏香猪等藏族美食,让仓觉家的藏家乐生意十分红火。自经营藏家乐以来,他们的日子可谓蒸蒸日上。
靠着邻近南伊沟风景区的区位优势,不少南伊村民像仓觉一样,吃起了“旅游饭”。南伊村党支部书记次仁介绍,村民收入来源以旅游业、特色养殖业、林下资源采集业为主。
南伊沟
南伊沟,是珞巴族的聚居地,这里繁衍出了独特的珞巴文化。南伊沟古老的历史传说、独特的珞巴风情、茂密的原始森林、俊秀的南伊河河水,充满了无尽的魅惑。
位于西藏米林县驻地以南,沟深40余公里。平均海拔米。总面积公顷。有种子植物余种,被人们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
南伊沟全称南伊扎贡沟,又称藏地药王谷,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这里炼丹并行医授徒,是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分布着贝母、虫草、天麻、红景天、三七、雪莲花等多种药材。
南伊沟是绿色的海洋,是鲜花的世界,茂密的绿树伴着远处的雪山拥抱着静穆的琼林珞巴新村,一丛丛诱人的桃花和着白色的木楼,构成一幅极美的油画。
清澈的南伊河从村旁流过,河水时而湍急时而舒缓,跳着笑着唱着,是那样温顺、娴柔。沟内水草丰美有天然牧场,牧有牦牛及藏系绵羊等。沟内生长的野生黄牡丹属濒危物种,黄牡丹是牡丹的祖先,根皮可药用。其生长对气候、土壤、海拔、环境等条件要求十分苛刻,至今没有移植成功的先例。如此珍稀的物种却在南伊沟大面积生长繁衍,实属罕见。
南伊沟的“云杉王”,高56.8米,胸直径.4厘米,树冠面积达平方米,枝繁叶茂,高大壮观,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在云杉王北侧有一泉叫“秋弥央拉吉”,藏语意为“可治病的神水”,水质纯净,富含多种矿物质,饮用有益健康。
南伊沟北侧半山坡的甘露洞藏语称“康卓桑布”,当地人称为“神洞”。传说甘露洞是当年药王宇妥·云丹贡布行医授徒之地。现洞内还保存着药王的壁画。宇妥·云丹贡布在这里完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巨著——《四部医典》,全书共章,用藏文偈颂体诗写成,并创建了第一所藏医药学校,培养了大批藏医学博士。洞壁挂满哈达,石缝有泉水滴出。传说洞中有个泉眼,能对应治疗种疾病。
南伊沟是美丽的,山顶白雪皑皑,沟内绿郁葱葱,具有瑞士山原风光,被人们誉为“西藏的九寨沟”。
米林县
米林位于西藏东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海拔米。米林的旅游名片是“一谷、一峰、一江、一沟、一俗、一文化”:
这里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高原氧吧-南伊沟风景区,藏药材富集地-扎贡沟原始森林风景区,变幻多彩的雅江风景带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族、珞巴及门巴等少族民族的民俗和藏地独树一帜的藏医药文化。
米林县辖3个镇(米林镇、卧龙镇、派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丹娘乡、南伊珞巴族乡、羌纳乡、里龙乡、扎西绕登乡。
米林县充分考虑生态文化结构,按照旅游公共服务这一中心和雅江大峡谷生态旅游、米林健康休闲旅游、两山双龙特种旅游三大旅游发展片区,及大峡谷旅游廊道、江南旅游廊道、江北旅游廊道的发展空间布局,整合串联各个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形成线面结合、特色鲜明、层次各异、带动力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保障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米林县着力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大力发展“赏花经济”,沿雅江河谷建设主轴线景观赏花带,打造以桃花为引子,多种花卉竞相争艳的“赏花经济”。派镇降落村已完成平整土地亩,种植雪菊;羌纳乡娘龙村已播撒薰衣草、昆仑菊等16个花卉品种,预计今年8月可供观赏;卧龙镇麦村、日村依托田园、自然、人文风光,以及藏东南环线旅游合作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为古老的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伊乡才召村珞巴织布工坊,不仅保护和传承珞巴织布这一非遗文化遗产,还成为了才召村乡村旅游重要观光点;卧龙镇“药洲”藏香作为米林旅游品牌商品,米林县旅游局在区内外旅游推介会上多次宣传推广该产品;米林县西嘎村藏纸工艺传承项目投资建设藏纸体验中心,结合旅游业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此外,米林县旅游局也在积极申请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万元,建设西嘎门巴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完善旅游体验服务基础设施,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旅游服务。
米林县还积极探索实施以村(居)为主体的家庭客栈旅游服务集中经营模式,打造羌纳朗多村、派镇达林村等精品家庭客栈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提升农牧民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经济效益。米林县已发展星级家庭旅馆83家、特色旅游村庄6个、水果种植基地20个、花卉种植基地2个、药材及食用菌种植基地4个。
年,米林县先后在区外13个城市参加了旅游交易博览会、旅游专题推介会共17场次,发放旅游宣传资料及旅游纪念品多份;成功举办了第15届林芝桃花节音乐盛典活动和第11届米林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生动展现了米林的独特风采,极大地提升了米林旅游形象和旅游影响力。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最美山峰,也是动植物的天堂,更是自驾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清晨,清脆的鸟啼声惊醒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春梦,穿过云雾,早起的游客已置身于室外一片桃花林中,等待南迦巴瓦最神奇的日出。而当夕阳西下,南迦巴瓦又将迎来最壮观的奇景——日照金山。
索松村
米林县索松村这个位于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的小村,坐落于南迦巴瓦峰之下,每年春天都要迎接来自四海八荒的如织游客。中国最美春天,在西藏林芝。林芝桃花哪里最美?当然索松村。
在南迦巴瓦峰脚下的米林索松村,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
直白村
在雅鲁藏布江边,有一处以桃花为名的“爱情证书”。米林县派镇直白村是离南迦巴瓦峰最近的一个村落,晨光越过南迦巴瓦峰,千年的村庄和桃花一直都在这里。这个爱情证书,就是位于这里的“情比石坚”。
千年藏寨,千年桃花——在南迦巴瓦峰脚下的一块平地上,赫然可见一块两人多高、形似心脏的圆石。圆石从上到下向两边裂开,石缝中间则是一棵茂盛的桃树。
不存在没有文化的民族,也不存在没有民族的文化,各种文化的承载主体永远是该民族的主体人群本身。一个民族的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我们有责任了解和坚守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并能准确地告诉世人。
本文由易编辑整理,部分文字、图片转摘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删除。
电子邮箱:
qq.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