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服用中药的7个讲究

夏季天气炎热,药材煎制、储存都有别于其他季节。如果不讲究,辛苦熬出来的中药喝下去,药效可能会大打折扣。

另外,有些药方夏天服用时还需要采取特殊的“降燥”处理,以免滋补太过反伤身。夏天服用中药有7个讲究,且听小编一一到来!

1.浸泡别超半小时

药材在煎煮之前浸泡,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发挥,药效会更好。

(1)红花、鱼腥草等花草类的药物,浸泡15-20分钟即可;

(2)浙贝、淮山、法半夏等根茎类的药材,因富含淀粉,浸泡的时间可稍长一些;

(3)一些动物类的药材,如乌蛇、土鳖虫等则要浸泡半小时以上。

但是,夏季气温高,药物浸泡过久易变质,因此,夏季药物浸泡的时间应较其他季节缩短一些,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存药别超1个月

夏天高温潮湿,药材生虫、受潮是常见问题,会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能用,尤其是一些名贵药材,像人参、鹿茸等生虫、变质就太可惜了。

虽然每种药材的保存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应将它们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冰箱里,其次,夏季药材保存最长不要超过1个月。

3.吃补药喝点淡盐水

有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吃中药容易“上火”,其实,是否上火跟天气无关,只跟药性有关。

不过,一些滋补类中药普遍性偏温,如果夏季服用的确容易“上火”,此时可用淡盐水送服,能起到“降燥灭火”的作用。

4.避免药性相冲

夏天人们爱吃冷饮或者冰镇瓜果、饮料,对服药者来说,要注意避免和药性相冲。

(1)虚寒体质的人吃温补药物,要避免吃冷食

(2)而热性体质的人如果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时,也要避免进食寒凉的食物,以免“凉过头”。

5.保存药液而不是药渣

一般的药都可以煎两次,人们通常习惯在头煎后,将药渣保存到下午甚至晚上,再进行第二煎。记住,夏天可千万不要这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一剂药连续煎两次,将两次药液兑匀后平均分成两份,第二份放入冰箱冷藏,或放入保温瓶保存,使用时加热即可。

但对于感冒、腹痛等急症来说,为了使药物迅速起效,可以先喝头煎药,再翻煎药渣,然后保存二煎药液。

6.加热药液勿用微波炉

从冰箱拿出来的药液,一定要彻底加热后才能服用,以免引发肠胃不适。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能用微波炉加热;如果是代煎药则将其放进70℃-80℃的热水隔袋加热即可。

7.吃中药忌辛辣生冷

辛辣之物指辣椒、花椒、大蒜、葱等性温热,味辛的食品,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祛风湿、消食积等作用,如果患者的病属于温热毒邪,则不主张多用辛辣食品。

生冷之物,一般是指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品,如菊花、苦瓜、西瓜等食品。如果是腹泻脾胃虚寒、则不宜吃这些食品。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yl/6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