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开门见山,不磨叽了,看看加味逍遥丸的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加味,就是加了丹皮和栀子,一边疏肝,一边和中,一边凉血。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大多数成年女性,无论什么病,基本就是先来“加味逍遥丸”打底再说,唉!为人在世,谁还没个气,没个瘀了?所以,加味逍遥丸被广泛用于类似于乳房结节,小叶增生等症状上去,可是实话实说,有的管用,有的就不管用,这个因人而异,但是,如果在加味逍遥丸的基础上再加一味贝母,不管用的人中间就会有一部分人划到管用那部分里去了。且听老陈慢慢道来。我从小老吃“蛇胆川贝液”,因为咳嗽嘛,那时候“肺门淋巴结核”就像绝症一样,我有一位邻居长辈,比俺娘大两岁,是肺结核,也就是古代的“痨病”,他四十,我几岁,一大一小,老是在夕阳的余晖下,守着路边的台阶互相“咳嗽”着,他是因为得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我是因为看到他年纪不大却什么也不干,很是惊奇,就一直跟着他要弄个究竟。那时的我,真得不知道自己病得很重,每天活蹦乱跳地跟着他,这个人有很多本事,以后有机会我慢慢讲给大家听,…后来,他走了,一个夜晚,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后,喷了满家的鲜血,万朵桃花开,走了。这是因为“蛇胆川贝液”引出来的话题,因为想起川贝,我就想起了那一个个夕阳余晖下的咳嗽晚会。那时我一直以为川贝和蛇胆一样,也是动物身上的东西呢,…比如说扇贝。直到后来接触到中医,才知道原来川贝是一个偏正词组,名词作定语,表明产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植物的根啊。贝母一般分成三大类,川贝浙贝和平贝,川贝在四川,浙贝在浙江,平贝在东北。从个头上,川贝最小,只比薏苡仁大一点点,浙贝最大,平贝居中,从作用上,笼统地讲,都是化痰,基本差不多,再往细了分,川贝更偏重于“润肺”,它不太苦,而浙贝偏重于“化痰”,比较苦,单纯从化痰角度来讲,浙贝力度更大,最主要的是,川贝太特么的贵了!浙贝就足够用,不用那么破费,老陈是不是说得实话呢?~我们先来解释几条中医谚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都听说过吧?其实不是所有的痰都是脾生出来的,大多数寒痰是脾所生,皆因运化不利而停湿所至,这种痰一般用半夏为君来进行对症。还有一些痰是肺中遇热消耗了津液而生出来的热痰,一般偏燥,这种痰,往往用贝母来化,所以就有了“半夏陈皮”化寒痰(白色),“贝母竹茹”化热痰(黄色)的药对儿了。今天我们的重点不在能吐出来的痰,而是告诉大家,肺中之痰的不简单。人的五脏六腑都会生痰,半夏化脾中之痰,贝母化肺中之痰,石菖蒲化心中之痰,南星化肝中之痰,昆布化肾中之痰,白芥子化皮里膜外之痰…所以”郁”是遍布五脏六腑的,我们今天主要来说说“肺郁”。肺主一身之气,肺郁了,气就自然郁了,气郁了,痰就自然生出来了,对吧?大家看,乳房处在胸部,虽然是肝经之腑,却也和肺经息息相关,肺郁了,自然会影响到乳房,可以明白吧?还有,结节一旦形成,光解肝郁就不太好使了,还需要将已经形成的结节化开散掉,对于乳房而言,浙贝最佳。好累好累~~这也是有的人加味逍遥丸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加上一味浙贝试试吧。贝母解了肺郁,还可以起到”佐金平木”之效,金是什么?是肺,木是什么?是肝。贝母化了肺郁,皮肤上好多结节也就散去了,记住,凡是怪病,皆是因痰而起,今天没篇幅了,找时间我们就来说说“痰”,好吧?最后,认识一下贝母吧。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记住,就用浙贝,川贝太特么地贵了……
~~~~~~~~~~~~~~~~~~~~~~~~~~
本周五(.11.13日)晚8:00,老陈说事抖音直播,“增广贤文和中药”和“说说珍珠”,一起进步。
使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