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养生的好时候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
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9月18日发表记者蒂娜·赫斯曼·泽伊的一篇题为《如果今年秋天新冠和流感撞在一起会如何?》的报道,内容摘编如下:随着北半球的寒冷和流感季节将于10月开始,同时出现两种流行病的“幽灵”正在逼近。没有人能够预测当流感病毒遇到新冠病毒时会发生什么,但公共卫生官员正敦促人们做最坏的打算。
「秋天在季节里面是『秋燥』,秋燥的话要滋阴,要注意肺跟大肠,因为中医讲的表里经中,肺跟大肠是相表里。」秋天也是进补的季节,有哪些要注意的事?究竟秋天要如何正确养生?
中医师推荐「天门冬、麦门冬」润肺化痰秋天要滋阴,可服用天门冬、麦门冬,服用1种或2种皆可。「天门冬」味甘、苦,性寒,入肺、肾经;天门冬因擅长清肺火、润肺燥、滋肾水、化痰热,一般可用在治疗肺肾阴虚、燥咳痰粘咽乾咯血、虚劳咳嗽。而「麦门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麦门冬因性甘寒又入心经,所以也长于清心除烦安神,既可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又可用于外感热病、温邪入营、神昏谵语、心烦不寐。
在方剂的部分,建议有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可以选择。「清燥救肺汤」可以清燥润肺,主治头痛身热,乾咳无痰、气逆而喘、口乾而渴、鼻燥咽乾、舌无苔而乾,脉虚大而数。若痰多可加贝母、栝蒌,若口乾甚可加沙参、天花粉,若咽痛可加玄参、银花,若咯血可加扁柏、白茅根。中医师也提到,本方适用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荨麻疹、喉头炎等,属燥热壅肺、气阴两伤者,但脾胃虚寒者慎用。「百合固金汤」则可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咽喉乾燥、疼痛、咳嗽、气喘、咳痰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治疗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炎后期、慢性肝炎、慢性咽炎、慢性咽痛、扁平疣。但要注意咳痰带血、若属肝火烁肺或肺有实热者,不宜使用本方。以及本方药物甘寒滋腻,脾虚便溏者慎用。
秋冬中医如何防流感、新冠CV病毒?「西医认为这是细菌病毒,中医认为不管细菌或病毒,干扰到人体的上呼吸道,就会引起肺的一些病变和发炎,不同人产生的症状也不一样。」整体来讲,同样是新冠肺炎感染,表现的症状不一样,处方用药也不一样,「中医较主张主动免疫,而打疫苗比较属于被动免疫,古人讲的更宏观一些,认为你要有浩然正气,就有主动免疫,那些细菌病毒就不构成威胁。」要如何从自身打造好体质?「食物」其实就是最好的药,「古老中医师讲说『食药同源』,透过摄取原生有机、无农药的食物,搭配身体的自体免疫、24节气进补原则,其实就是最好的养生。」「感冒说起来很简单,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却会因个人体质、冒犯邪气的不同,而引发各种感冒反应。」
推荐「良方十帖」,可询问中医师:
1.初起感冒——葛根汤
2.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3.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4.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5.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6.咳嗽乾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7.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8.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9.晕——————————–苓桂术甘汤
10.痛—————————–芍药甘草汤
不管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把身体调养好,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万一身体没有调养好感染生病了,中医也有很好的治疗方式。秋燥时服用天门冬、麦门冬把肺调养好,做好这些,病毒就比较不容易找上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