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故事浙贝母的故事

甄权在《药性论》中记载了浙贝母的功效。甄权是历经多朝的一位医学大家,他生于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母亲因病去世,后兄弟二人励志学医,钻研古书,遂成名医。甄权著作多,善于养生,唐太宗年代后去世,对后世医家影响长远。

相传这浙贝母名字来历有一个故事。在我国古代,女子妊娠待产都是一件“大事”,这直接关系到孕妇与胎儿的人身安全。

一天,甄权到一户富贵人家出诊。进门后,他被领到内房居室,他发现这屋子内窗户紧闭,华丽的窗帘包得严严实实,大白天的居然还点着蜡烛。这时,女仆拉开了帷帐,只见雕刻精致的大床上躺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女人,长得甚是标致动人,两眼盈着泪花,眼睑肿黑。古代人在异性间都讲究着“繁琐”的礼仪,比如男女授受不亲,也就是把男女有别啊,所以很多医家在诊脉的时候都是用红线来牵连患者和医生。因此,甄权也是这样悬丝诊脉,在这种达官贵族的家庭里,礼节是看得相当严肃的,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诊脉须臾后,甄权因为是当地享有盛誉的名医,所以他才得以上前看了看床上女人的舌象,舌黄苔少。

这时家长自述说:“前些日子,其妻子因为妊娠,胎儿出生时很困难,胞衣不出,当时产婆也没处理好。夫人产后每日茶饭不思,终日惶惶不安,夜里也常哭泣,脖子上也长了一些豆大的东西”。边说着便让家仆解开女人的衣领,甄权在橙黄的烛光下,看到了女人串珠状的赘生物。

这时,甄权再次详细询问了女人生产时的情况,思索了片刻。然后,他又看了看睡在一旁的婴孩,脸色泛黄,嘴唇发红。

便问到:“婴孩可有乳汁喝?”

答曰:“没有,夫人乳难,肿大。”

又曰:“家里有乳娘多名。”

甄权捋顺了胡须,便说:“善。”

女仆人取来笔墨纸砚,甄权写下了方子,便着重吩咐其中一味药要研作末酒服,专治难产及胞衣不出。

家人不解,问道:“这是什么药?”

甄权说:“该药产自江浙一带,为道地药材,磷茎膨大似贝壳大,喜温和凉爽的环境,名叫浙贝母”

家长笑了笑,连连答善。

按方服药后,家长见夫人好转,小孩也有奶水喝了,一家人其乐融融之余,便派人去上门感谢甄权,谁知,甄权已经四处云游,行医救人去了。

浙贝母

象贝,大贝母,浙贝,元宝贝,象贝母,大贝,贝母,

寒,苦。归肺、心经。

1,化痰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嗽痰黄而稠之症。2,开郁散结,用于痰火凝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乳痈,肺痈,心胸郁闷。3,亦可用于肺癌,纵膈肿瘤,甲状腺瘤,颈淋巴结核等。

煎服,4.5-9克,研粉冲服,每次1-1.5克。不宜与乌头药材同用。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verticillataWilld.var.thunbergiiBak的地下鳞茎。原产浙江象山县、故称象贝,现主产宁波鄞县樟树。都是人工繁殖,近年来杭州郊区也有栽培。其次在江苏、安徽及湖南等地亦有分布。

《本草正》:“大治肺痈、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散结,解热毒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具有凉肺,泻心,凉心功效。

浙贝母与白附子存在“十八反,十九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ly/9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