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季不养肺,一年养生全白费”,那么秋季为什么要养肺?秋季又该如何养肺呢?9月24日晚19:30,鸿翔中药健康大讲堂,鸿翔中药特聘中医专家陈利琼老师通过直播,教您如何在这个秋天养好肺。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程内容。
秋天
一、秋季为何需养肺?
秋天太阳光照减少,自然界的阳气日渐衰弱,阴寒日渐加强,雨水减少,天气干燥。这种凉而干燥的气候,就形成了秋燥。中医理论会引起人体不适的“六邪”中就有“燥邪”。燥性干燥、易伤津液,因此燥邪为干涩之邪。此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等。因此秋季特别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症状。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肺主气,主一身之气,因此所有气虚都与肺相关,需要补肺气;肺主呼吸之气,因此所有呼吸相关病症都属肺,如咳、痰、喘、哮。肺主一身之表,因此肺气不足,易自汗感冒多。同时,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因此根据秋季特点及中医对肺的理解,“燥”为秋季主气,燥邪最易伤肺,因此秋季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二、日常如何养肺、润肺?
日常很多朋友,一到秋天可能很容易发生舌尖发红,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喘息胸闷等情况。从中医角度,出现这些情况辩证属肺阴虚。陈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个日常养肺、润肺的小组方:石斛粉3克+西洋参粉2克+贝母粉2克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可滋肺阴,清热止咳。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西洋参性凉,补气而不燥,更适宜体虚之人久服,而且养阴生津之力较强,特别适合气虚兼见口干舌燥之气阴两虚患者,最适合阴虚内热体质的人。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合久咳、燥咳、干咳少痰、肺痈人群。除了中药,陈老师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个日常养肺食疗方:贝母雪梨汤:(贝母粉3克、百合3克、雪梨一个)银耳汤:(百合10克、枸杞15克、连米15克、沙参10克、干银耳15克)秋季高发呼吸道疾病,针对已经发生疾病的朋友,陈老师也从中医中药的角度给予了一些建议:一
急性呼吸道疾病
病症:包括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中医辨证: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鼻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等属寒;热——感冒恶寒轻,发热重;鼻流黄浊涕;咽痛、咳嗽痰黄粘稠等属热;燥——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干痒,声音嘶哑,口干渴。花茶:金银花、甘草、罗汉果、胖大海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甘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罗汉果: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中药粉剂:余甘子、甘草、川贝余甘子:清热凉血,生津止渴。用于血热血瘀,咳嗽,喉痛,口干。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用于咳嗽咳痰、气喘、咽喉肿痛、急慢性咽炎;川贝: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02
慢性呼吸道疾病
中医认为此类患者久咳久喘必定耗伤肺气,因此应补肺气,保护肺功能,提升免疫力。中药推荐:黄芪、灵芝、西洋参黄芪:补肺气,增强免疫力;容易感冒的患者灵芝:止咳平喘,减轻咳喘症状;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补气更擅长生津润燥,尤其适宜慢性肺部患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