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7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第二讲地图

考纲点击

1.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海拔和相对高度。3.等高线(等深线)和地形图、地形陪面图。

考情预览

1.正确计算比例尺,识别比例尺大小,并学会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2.能够在各种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

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地图基本要素二、等高线地形图三、地形剖面图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数字式:1∶90.2万,1:25.3万,1:12.65万线段式: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02千米或2.53千米或1.千米

单位换算:1公里=1千米=1,米=,厘米

(3)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

(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

(3)有经纬网的地图:(劣弧原则)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名称、性质、属性或数据等的文字或数字。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原理:等高线密集。等高线稀疏。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2)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山顶:等高线闭合,海拔中高周低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二)山脊与山谷

问题:观察山脊的等高线海拔向中心升高还是向四周升高?

观察A点海拔较C、B、E、D高还是低?

山脊:中部海拔较两侧高;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凸低为高)

问题:观察山谷等高线海拔向中心升高还是向两侧升高?

观察A′点较C′、B′、E′、D′海拔高还是低?

山谷:中部海拔比两侧低;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凸高为低)

(三)鞍部与陡崖

问题:鞍部左右两侧等高线是闭合还是不闭合?

等高线数值大小是否相等?

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海拔相等。两峰各对,鞍部居中

问题:观察陡崖处的等高线是否相交?

那么该如何计算陡崖高度呢??

(2)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⑴公式:(n-1)d△H<(n+1)d

如图中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H

假设等高距为d,重叠等高线的条数为n,重叠等高线中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为A,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为B

⑴相对高度:(n-1)d≤△H<(n+1)d如右图中陡崖乙的相对高度:≤H

⑵陡崖顶部的海拔:A≤H顶A+d如图:陡崖乙顶部的海拔高度是多少?≤H

(3)陡崖底部的海拔:B—dH低≤B如图:陡崖乙底部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如何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讨论:A、B的海拔大小关系?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一、陆地上五大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自主学习

4.等高线与区位选择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A.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流向:由高向低水往低处流

B.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a.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喀斯特地貌不行),因为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袋大口小)

b.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②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③气象站和疗养地的位置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④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沿等高线走)

理由: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⑤确定引水路线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⑥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方。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⑦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三、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第一步: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画横坐标,比剖面线略长,或搬来原剖面线

第三步:画纵坐标,依最高与最低值取好间距

第四步:把剖面线上的各点垂直投影

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连接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抓住几个要点:如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

第三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考纲点击

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海底地形及其分布。3.陆地地形及七大洲陆地地形特点。

考情预览

1.以热点事件为背景,掌握世界海陆分布。2.结合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考查七大洲地形的形成及特点。3.结合海洋资源、海洋环境问题考查海底

第三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二、陆地地形三、海底地形

一、大洲和大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

(2)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3)南北两极附近海陆分布不同:北极地区为北冰洋,南极地区为南极大陆。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世界主要岛屿:格陵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火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冰岛

、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

、吕宋岛、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库页岛、新地岛、塔斯马尼亚岛、南岛

、北岛;夏威夷岛、

世界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小亚细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①边缘海一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如黄海、东海,南海等:

②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波罗的海等,

③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如地中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世界主要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白令海峡、曼德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

(1)七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各大洲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2)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北冰洋与大西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北冰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有白令海峡。大西洋与印度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印度洋与太平洋:塔斯马尼亚岛

的东经°。太平洋与大西洋: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

二、陆地地形

1.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1)山地:海拔一般在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2)平原:海拔一般在米以下,平坦广阔或略有起伏。(3)丘陵:海拔一般在米以下,起伏较小,坡度和缓。(4)高原:海拔一般在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峻。(5)盆地:海拔无固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最低的大洲。

(3)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4)南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5)大洋洲:三大地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6)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6.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学说:

①提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_。

②漂移过程:由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的陆地,经过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基本面貌

(2)板块的运动:①六大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③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海底地形

(1)大陆架:水深不超过米。

(2)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海倾斜的陡坡。

(3)海沟: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4)洋盆:位于大洋底部。

(5)海岭(大洋中脊):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ly/5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