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题每日一更

第五节单选题

1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不属于和法的是()

A、表里双解

B、透达膜原

C、消痞化癥

D、疏肝和胃

E、调和肝脾

第2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单选题

1.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材是()

A、根及根茎类药材

B、全草类药材

C、果实种子类药材

D、茎木类药材

E、皮类药材

2、玄参主产于()

A、甘肃

B、青海

C、四川

D、西藏

E、浙江

3、下列药材中不产与河南的是()

A、地黄

B、牛膝

C、当归

D、菊花

E、山药

4、安徽宣城的道地药材是()

A、山楂

B、木瓜

C、五味子

D、桃仁

E、补骨脂

5、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

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

B、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

D、果实成熟期

E、种子成熟期

6、全年均可采收的药材是()

A、昆虫类动物药

B、两栖类动物药

C、皮类植物药

D、根类植物药

E、矿物药

7、含浆汁,淀粉粒,糖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A、发汗

B、熏硫

C、切片

D、蒸煮烫

E、揉搓

8、《中国药典》年版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

A、发汗

B、蒸

C、煮

D、熏硫

E、切片

9.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对其进行()

A、切片

B、分拣

C、熏硫

D、发汗

E、揉搓

10.下列哪项不是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

A、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B、防止药材变色

C、促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用药安全

D、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E、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11.下列哪类药材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切片()

A、加大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及坚硬的藤木类药材

B、皮、肉易分离的药材

C、果实类药材

D、芳香类药材

E、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

12.《中国药典》年版规定“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

A.45℃

B.50℃

C.55℃

D.60℃

E.65℃

13.《中国药典》年版规定茵陈的采收期有()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全年均可采挖

14.为避免发霉、变色、虫蛀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一般均需要()

A、干燥

B、蒸、煮、烫

C、熏硫

D、发汗

E、切片

15.《中国药典》年版中因为含有内源性有害物质马兜铃酸而被取消的中药材有()

A、广防己

B、粉防己

C、细辛

D、木香

E、川防己

配伍题

16-19

A、宁夏

B、浙江

C、河南

D、福建

E、安徽

16.延胡索的主产地是()

17.牛膝的主产地是()

18.枸杞子的主产地是()

19.泽泻主产地是()

20-22

A、低温干燥

B、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

C、发汗后再晒干或烘干

D、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揉搓,使皮、肉紧贴

E、阴干

20.玄参在采收加工时应()

21.天麻在采收加工时应()

22.党参在采收加工时应()

23-25

A、伊贝母

B、麻黄

C、杜仲

D、牡丹皮

E、甘松

23.在青藏高原地区用的藏药是()

24.可用环剥技术取材的药材是()

25.主产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江南药材是()

26-28

A、西班牙、意大利

B、山东、河南

C、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

D、印度、越南、泰国等国

E、河南

26.马钱子主产于()

27.西红花主产于()

28.丁香主产于()

29-32

A、阿胶

B、薄荷

C、当归

D、枳壳

E、鹿茸

29.东北道地药材是()

30.江西道地药材是()

31.江苏道地药材是()

32.山东道地药材是()

33-35

A、花盛期

B、开花前期

C、生长末期

D、花后期

E、花蕾期

33.甘草中甘草甜素含量最高的时期是()

34.槐花中芦丁的含量最高的时期是()

35.西红花的适宜采收期为()

36-39

A、切片

B、蒸

C、熏硫

D、发汗

E、置沸水中略煮或蒸

36.杜仲加工需()

37.大黄加工需()

38.红参加工需()

39.五倍子加工需()

40-42

A、秋末茎叶枯萎时

B、夏季果熟期

C、枝叶茂盛期

D、花由黄变红时

E、幼果期

40.红花的采收时间是()

41.大黄的采收时间是()

42.大青叶的采收时间是()

43-46

A、花蕾期

B、落果期

C、霜降期

D、7月12日至30日

E、全年均可

43.金银花的适宜采收期为()

44.松萝的适宜采收期为()

45.三颗针根的适宜采收期为()

46.蛤蟆油的适宜采收期为()

47-48

A、附子

B、砂仁

C、龙胆

D、当归

E、南沙参

47.主产与四川的道地药材是()

48.主产与东北的道地药材是()

分析题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药材的釆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利用传统的釆药经验,根据各种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分别掌握合理的釆收季节是十分必要的。

49.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为()

A秋、冬两季

B春末夏初

C开花前

D夏、秋两季

E春季

50.可采用“环剥技术”采收的是()

A、苏木

B、牡丹皮

C、黄柏

D、白鲜皮

E、大血藤

51、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药用部分的产量

B、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C、植物的发育阶段

D、产地

E、毒性成分的含量

道地药材是源于古代的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52.不属于怀药的()

A地黄

B牛膝

C山药

D菊花

E枳实

53.不属于广药的主产地的是()

A、广东

B、台湾

C、广西

D、福建

E、海南

54.以下药名中不属于道地药材的是()

A、川贝母

B、秦艽

C、宁夏枸杞

D、关防风

E、绵茵陈

多选题

55.下列哪些中药属于“怀药”()

A、地黄

B、牛膝

C、山药

D、菊花

E、细辛

56.主产与四川的中药材有()

A、黄连

B、附子

C、天麻

D、牛膝

E、甘草

57.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有()

A、三七

B、木香

C、重楼

D、茯苓

E、草果

58.造成药材品种混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

B、栽培措施不当

C、环境因素

D、采收加工

E、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59.植物药的采收原则有()

A.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菱时、春初发芽前或刚刚出苗时采收

B.皮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冬季采收

C.叶类药材一般宜在叶片繁茂、色绿时采收

D.花类药材在含苞待放或开放时采收

E.种子类药材一般在果实、种子成熟时采收

60.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有()

A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B.使药用部位尽快灭活,干燥或保鲜,防腐,保证药材质量

C.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D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E有利于药材包装、运输与贮藏

61.下列哪些中药采用“发汗”的加工方法()

A厚朴

B.杜仲

C.玄参

D.续断

E茯苓

62《中国药典》对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有()

A晒干或低温干燥

B阴干或晾干

C.曝晒

D干燥

E远红外干燥

63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除品种外,还有下列哪些因素()

A.栽培

B.产地

C.采收加工

D.贮藏

E.运输

第三四节答案与解析如下:

第三节

1.:D

:本题考查了中药功效的含义。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用、效能、效用。高级与初级之别。故本题选D

:功效的含义

2.:D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应病证的功效。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熬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他药的疗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故本题选D

:功效的分类

3.:B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因功效。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其中,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属于调理脏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等。故本题选B

4.:A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应症状功效。对应症状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故本题选A

:功效的分类

5.:C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现代病症功效。对现代病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西医学所描述的高血压、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如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等。故本题选C

:功效的分类

6.:A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辩证学分类中的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如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散血解毒等。故本题选A

7.:B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辩证学分类中的三焦辨证的功效。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如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故本题选B

:功效的分类

8.:E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辩证学分类中的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对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对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等;对应津液辨证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等。故本题选E。

:功效的分类

9.:D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辩证学分类中的六经辨证的功效。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降厥阴经上逆之寒气等。故本题选D

:功效的分类

10.:ABDE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应症状功效。对应症状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故本题选ABDE

:功效的分类

11.:ACDE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因功效。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其中,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等。故本题选ACDE

:功效的分类

12.:ABCDE

:本题考查了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中的对因功效。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其中,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等。故本题选ABCDE

:功效的分类

第四节

1.:D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故本题选D

:七情配伍的内容

2.:D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強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強清热泻火效果等

:七情配伍的内容

3.E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故本题选E

:七情配伍的内容

4.:E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故本题选E

:七情配伍的内容

5.D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七情配伍的内容

6.B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七情配伍的内容

7.:A

:本题考查了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故本题选A

8.:D

:本题考查了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故选D

: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

9.:B

:本题考查了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故本题选B

: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

10.:C

:本题考查了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故选C

: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

11.:A

:本题考查了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故本题选A

: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

12.:C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13.:D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火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14.: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15.:B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16.: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火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藜芦反人参等

17.:C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火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藜芦反人参等。

18.:E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火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藜芦反人参等。

19.: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恶表示减弱,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20.:D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恶表示减弱,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21.: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相使表示增强,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22.:C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相使表示增强,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23.:E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24.:B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火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藜芦反人参等。

25.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附子配干姜,大黄配芒硝。

26.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附子配干姜,大黄配芒硝。

27.C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28.D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29.A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附子配干姜,大黄配芒硝。

30.:B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火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藜芦反人参等。

31.:BE

:本题考查了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32.AB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相使表示增强,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33.:ACE

:本题考查了中药配伍的目的。中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故选ACE。

:中药配伍目的

34.BC

:本题考查了七情配伍的内容。相须、相使表示增强,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35.:ABCE

:本题考查了“十八反"内容。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故本题选ABCE。

:七情配伍的内容

36.ABCDE

:八法的内容:汗法、清法、吐法、消法、下法、和法、温法、补法。

37.ABDE

:方剂组成的原则:君、臣、佐、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ly/5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