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2月24日,距离2月16日已经过了8天。
从“被冷落”到“炙手可热”,它只用了两天时间。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夸它,尺度大、场面佳、全程紧张刺激、真正的国语大片。
今天和朋友二刷,后排的观众走出电影院后低头看了一下手机,
眼泪就开始止不住的流:它排第一了,它排第一了,我就知道它肯定是最优秀的……
那一时间,像个被误解的孩子终于得到了澄清。
《红海行动》
本着五杀姐的宗旨:尽最大努力给读者推荐优秀影片。
这篇文章也早就该推的,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这部电影太好了,我怕写不好,
没有早一点给你们安利,希望你们不要怪我!(此处有卖萌~萌)
说实话,我起初有点替《红海行动》委屈,
大年初一、初二那两天,排片量少不说,上座率还不是很高。
好在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这才让人们看到它的“好”。
实时票房排名第一不说,全场近20万人打分也高达8.5(怎么感觉我那么激动呢)。
和《战狼》一样,它们改编自同一个故事原型—也门撤侨。
年也门共和国爆发内战,年3月29日,中国海军护卫舰停靠也门亚丁港,保护名中国公民撤离……
只不过《战狼》意在塑造个人主义,事发地改为非洲国家。
而《红海行动》,注重的是团队作战,虚构了一个伊维亚共和国。
影片一开始就枪炮声不断,直接将观众代入了情景。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局战乱,伊维亚爆发内乱。
中国海军接到命令,帮助海外华侨撤退以及维护伊维亚总统的亲眷。
然而恐怖分子在逃离时,为了让我方交出总统的亲眷,挟持了一名中国公民作为交换。
为了救出人质,中国海军派出了“蛟龙突击队”,打入敌人内部。
这是一支真实存在的中国海军特种部队,一共8人,包括观察员、狙击手、爆破手、医疗兵等。
而且这次解救人质过程中,影片所表演的激烈、露骨、紧张刺激、令人绝望的场面,也是真实的。
多工作人员驻非4个月,最大一场戏集结群演,全片真枪实弹,打掉3万多发子弹。
军舰也是现实中当年撤侨的那一艘,防空炮拦截导弹的那场戏也是直接“干”。
陆地站的装甲车、坦克等,都由当地政府提供。
分钟的片场,起码有分钟“高潮”,不少网友表示:就算有尿,我今天也得憋着。
能不刺激吗?能不震撼吗?投资花了5亿元,光是道具就用了2亿。
因为敌方有人,而“蛟龙突击队”一行只有8人,他们只好化装成敌方人员暗中控制。
期间还有一位中途救下来的女记者,为了解救她的助手和某些原因,她也跟了过来。
为了最小可能的被敌人发现,她主张自己潜入交换人质。
队长为了护她周全,也陪同潜入人质营。
狙击手和观察员打配合,负责占领制高点,掌握整个广场的状况。
机枪手、爆破兵留在地面配合,保证人质逃跑路线的畅通。
9个人,牵制住了全场,但是同时他们腹背受敌。
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全军覆灭。
其中就有这么一次—
我方狙击手为了护其他人员的安全,在制高点对敌人展开攻击。
可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对方的狙击手发现后,差点将他击毙。
擦枪而过,看的我惊心动魄。
还不止这些,影片中有很多“大尺度”的画面,听说吓哭了不少小孩。
比如(血腥慎入):
敌人为了威胁我方,直接发了一个“将人头一点一点割下”的视频。
他们还为了得到想要的秘密,将那个人的肚皮“剪开”以示威胁。
通讯兵发觉被敌人包围后,迅速跑到了墙后,大气不敢出一声,一低头在地上发现了一根断指,竟然是自己的……
还有医疗兵被围困时,直接将敌人扔进来的手榴弹抛出了窗外。
再一回头,自己的右臂没了。
……
血腥场面直击人心,枪支炮弹声震耳欲聋,单是让人看着,就惊心动魄。
其实除了张译、海清等一些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制作的大笔投入,《红海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导演林超贤。
众所周知,他是最会拍动作片、军事片的导演。
说起来这部影片和他之前导演的《湄公河行动》倒比较相似,都是一路逆袭、口碑爆棚。
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真实。
这也正是林超贤导演一直遵循的:
用比真实更真实的场景,去展现真实。
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句,对不起,这部电影我安利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