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小能手——贝母
BEIMU
谈及止咳
就不得不提及
止咳小能手——贝母
下面是小编汇总的
关于贝母的小知识
一起来看看吧
01
基本信息
贝母为百合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贝母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释其名,谓根“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因而,古代贝母具“聚贝子”形态的,如陆玑《诗疏》云:“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本草图经》中蔓生“贝母”的附图也与之相符。
0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贝母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03
生长环境及品种分类
贝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种植为好。
贝母属是狭义百合科中的一个大属,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尤以地中海北岸、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全属分为5组,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主要来源于贝母组,在长期应用实践中,迄今已形成6个大的主要产区,也即是中医所称的道地产区:伊贝母(又称新疆贝母)、平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浙贝及皖贝(安徽贝母)。
对各种贝母的药效评价,如张石顽的《本经逢原》中记述:“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所述川者即川贝母,质量最好,西者指新疆贝母质量次之,象山者即浙贝母质量又次之。古代本草的这种传统经验记述,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04
主要价值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是药三分毒”,你知道服用贝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5
注意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
2.《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正宗贝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等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用贝母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贝母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06
用途用法
1、贝母米粥
大米60克,贝母5-10克,白糖适量。
先用大米煮粥,待八九成熟时,加入贝母粉末,再煮至熟。服用时加入适量白糖。
具有润肺养胃,化痰止咳等作用。适于病弱老年人服用。
2、川贝酿梨(补肺阴药膳方)
川贝母12克,雪梨6个,糯米克,冬瓜条克,冰糖克,白矾适量。
①将糯米淘洗干净,蒸成米饭;冬瓜条切成黄豆大颗粒;川贝母打碎;白矾溶化成水。
②将6个雪梨去皮后,均由梨把处用刀切下一块为盖,用小刀挖出梨核,再把它们浸没在白矾水内,以防变色,然后将梨在沸水中烫一下,捞出放入凉水中冲凉,再捞出放入碗内;将糯米饭、冬瓜条和适量冰糖搅拌匀后和川贝母都分成六等份,分别装入6个雪梨中,盖好梨把,装入碗内,然后上笼,沸水蒸约50分钟,至梨粑烂后即成。
③将锅内加清水克,置武火上烧沸后,放入剩余冰糖,溶化收浓汁,待梨出笼时,逐个浇在雪梨上。
服用时,每次食用雪梨1个,早晚各服1次。
润肺消痰,降火除热。适用于肺痨咳嗽、干咳、咯血等症。
3、贝母甲鱼
甲鱼1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0克,料酒,盐,花椒,生姜,葱各适量。
将甲鱼切块放入蒸钵中,加入鸡汤、川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蒸笼蒸1小时即成。
佐餐,趁热食。
滋阴补肺。适用于阴虚咳嗽、喘、低热、盗汗等症。健康人食用更能防病强身。
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贝母止咳小知识你get到了吗?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在换季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充足的精力和劲头充满动力向目标进发!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慧娟
校对:李逸凡
责任编辑:韩晓雨
审核:王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