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常识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回阳救逆,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上方“中草药常识”,然后点“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化学成分:含生物硷,为乌头硷、新乌头硷及次乌头硷等。此外,还含有非生物硷成分。

性味: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归心、肾、脾经。

贮藏: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禁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萎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的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附子的作用

本品历来认为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作用。现已证实,其药理作用为;

1、强心。能增强心力收缩。在厥逆(休克、心功能不全)时,通过附子的强心作用,改善全身循环功能,从而救治心血管功能不全。有效成分为非生物碱部分,前煮后一般不破坏,仍保留强心作用。

2、镇痛。实验证明,乌头硷的分解产物有一定镇痛作用。

3、抗炎。对实验性关节炎(甲醛性和蛋清性)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4、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熟附片的煎剂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泄,减少末稍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此外,对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

附子的用法

内服:3~15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附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伤寒论》四逆汤)

②治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

大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服。(《传家秘宝方》霹雳散)

③治阴毒伤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气

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脐)为末。每服三钱,姜汁半盏,冷酒半盏,调服。良久脐下如火暖为度。(《济生方》回阳散)

④治伤寒已经转下,又曾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见,身无大热,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微者,宜服之。又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并皆治之

干姜(研粗末)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上合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局方》姜附汤)

⑤治呕逆翻胃

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经验方》)

⑥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一两(炮),郁金、橘红各一两。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宣明沦方》辰砂一粒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f/6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