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地处秦岭腹地的太白县
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城(米)
拥有平方公里的大山,林草覆盖率高达95%
这里人杰地灵,有山有水有历史
这里是集旅游观光、健身疗养
避暑消夏、寻奇涉幽
登山探险、科学考察
为一体的高品位、多功能的县域
这里山高林密,夏季凉爽宜人
气候清幽,年平均气温7.8℃
昼夜温差大,当地有“伏天还把被子盖”的说法
是陕西周边著名的避暑避霾之地
也是全省有名的避暑胜地、生态王国、绿色菜园和运动基地
却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
A5A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近年来,我们立足绿色资源富集的县情,坚持县域全域景区化方向,致力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把县城作为5A级景区来打造,以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按照“田园式环境、高效率工作、慢节奏生活、诗意般享受”的慢城理念,实施功能提升、文化挖掘、商业培育、精细管理四大工程,奋力实现产城一体化、街区景观化、环境园林化、管理智慧化,构建城在园中、街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温馨浪漫风情小城。
太白的产业
在城镇化、产业化加速推进的今天,我们以“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战略为指引,重点扶持发展四大绿色产业,在青山绿水中实现绿色崛起。
一是休闲旅游业。围绕把太白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美好愿景,按照“产业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品牌化、服务智慧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黄柏塬、药王谷、路平沟等王牌景区,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翠矶山公园等5A级景区县城重点项目,创新谋划宽幅林带、绿地花海、精品节点打造等大地园林景观,加快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镇、特色村,尝试旅游+体育、+农业、+养生”等多种发展模式,全新构建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诗意田园、养生慢城,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二是田园农业。全县年种植高山绿色蔬菜10万亩以上,产量45万吨、产值突破4.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秦岭绿色大菜园”。近年来,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先后引进煜群、海升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发展高山莓类、贝母、药王茶等高端有机果蔬和秦岭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中国蓝莓之都,打造太白山药谷,另外,太白县还利用海拔高、气温低、生态好的优势推广种植户太九号与户太十号新品种,建设国内最大的冰葡萄生产基地。一大批独具太白特色的原生态产品通过多种销售平台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三是生态工业。充分挖掘“太白山”资源潜力,瞄准高山有机蔬菜、道地中药材、高品质山珍,积极引进蔬菜深加工、中药材提取精加工、林特产品研发等项目,同时,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光照资源,发展高端水产品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项目,努力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四是商贸服务业。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把县城作为5A级景区来打造,突出“慢城”文化旅游元素,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大力实施县城区风貌提升、慢行系统改造、文化元素挖掘、城市商业元素培育“四大工程”,城市骨架逐步拉大、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品味明显提升,休闲、运动、养生型“慢城”魅力初步彰显。随着青峰峡主题酒店建成投用,西北规模最大的鳌山滑雪场成功首滑,城市综合体完工等一批大型旅游商贸服务项目的启动,必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走进太白,加速发展以“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带动康体养生、休闲养老、体育运动等全新服务业态,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柱。
太白的未来
亚高原的特殊县情和充沛的绿色资源禀赋,为太白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取胜”奠定了基础,为新常态下加速追赶超越、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是政策保障。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转移和区域经济转型突破,为太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保障。当前,太白头顶革命老区县、秦巴片区县和国定贫困县“三顶帽子”,手握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秦巴片区扶贫攻坚、丹江口库区“三个规划”,乘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获得更多、更广的国家政策支持。
二是需求集聚。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清新富氧的空气、绿色营养的有机蔬菜、藏量丰富的天然纯净水,成为未来太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生活要素。“四大产业”符合国家“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面小康的加速推进和休闲时代的来临,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绿色健康、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太白占尽了天时、地利。
三是产业扶持。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省市对太白坚持走绿色崛起、差异化发展之路寄予殷切期望。在农业产业上,支持太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国道地药源基地和中医药产业基地;在旅游产业上,太白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县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域旅游样板工程,太白将日益成为连接关中、陕南旅游板块的重要节点,必将迎来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