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也同样处于收获时期。机体已由活跃、外向、消耗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由于夏季消耗多吸收少,秋季要重视补充营养,调整机能,为冬季的藏精做好充分准备。秋天阳气由升浮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气候逐渐转凉。此时,宜注意补益甘味以益气。秋高气爽,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燥气可耗伤肺阴,这些都是秋季使用药膳进补时应注意的因素。根据“燥者濡之”的原则,秋天药膳应选择甘润养肺类补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总以不伤阳不耗阳为度。图片来源网络同时,味型选择上可遵孙思邈"秋辛可省便加酸"的原则,秋令肺气旺,辛味入肺能补肺气,故应少吃辛味,以免肺气过旺而克肝。多吃酸味,以助肝气,可以抵御肺旺的克伐。酸味与甘味相合,则可化阴沉降以濡润秋燥,所以,秋季制作药膳常选的食物和中药有:百合、沙参、麦冬、阿胶、石斛、银耳、甘蔗、柿子、梨、荸荠、菠萝、香蕉等,同时提倡早晨喝粥以润身体。
秋季常用药膳推荐
秋季常用的药膳有很多,如明月映牡丹、海参百合羹、川贝冰糖梨、沙参心肺汤、蛤蚧人参粥、百合核桃粥、栗子闷鸡、火锅菊花鱼片、银杏鸡丁、桂花核桃冻、二参麦甲鱼、杏仁蒸肉、凉拌海蜇、玉露糕、益寿银耳汤等。现在选其中几样药膳具体介绍下。明月映牡丹
制作材料:
银耳15克,鹌鹑蛋12个,火腿片、菜叶、盐、味精,琉璃芡、香油适量。
制作方法:
银耳水发洗净,用小酒盅12只,揩干,盅内抹上猪油,每盅磕入鹌鹑蛋一个。并放入呈菱形薄火腿片6片,使之组成一朵几何图案的小花,配上一片菜叶,连盅上屉蒸3分钟。往炒锅中加鸡汤或肉汤,银耳,用大火烧滚,加盐、味精,勾琉璃芡。淋上香油,盛在盆中央。再把鹌鹑蛋用牙签拨出酒盅,匀称地围在银耳四周即成。
《中华本草》指出,银耳有助“滋补生津、润肺养胃”。这道食方适宜于婴儿、孕妇及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食用。
川贝冰糖梨
制作材料:
梨1个,川贝粉3克,冰糖10克。
制作方法:先将梨去核,把川贝粉和冰糖纳入梨中,再将梨扎好,隔水蒸熟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中药大辞典》指出,梨有助“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川贝是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中国药典》指出,川贝母有助“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平时常感到咽干、喉痒、鼻燥、声哑、唇裂或哮喘的人,中医辨证属阴虚体质者建议服用这道食方。图片来源网络沙参心肺汤
制作材料:
北沙参20克、玉竹20克、葱25克,猪心、猪肺各克,食盐3克。
制作方法:
将沙参、玉竹洗净后放入纱布袋内,与猪心、猪肺、葱一起入砂锅内,加清水1.5斤炖煮。煮至猪心、猪肺熟透,加盐后食猪心、猪肺,喝汤。
《中华本草》指出,沙参有助“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玉竹在《中国药典》里记载,有助“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这道食方适合有口干唇燥声哑、心烦口渴等症的阴虚体质者食用。
沙参图片来源网络玉露糕
制作材料:
天花粉20克,葛根20克,桔梗10克,绿豆粉克,白糖克。
制作方法:将天花粉、葛根、桔梗烘干打成细末;将绿豆粉、白糖与药末混匀后,加水调湿,放在抹了油的饭盒内,上笼用大火蒸约30分钟即可。《中国药典》指出,天花粉有助“清热生津,消肿排脓”,葛根有助“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桔梗有助“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绿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里记载,有助“清热解毒,消暑”。中老年人有咽喉干燥,唾液减少,舌面光滑少苔者,在秋季可根据体质多吃玉露糕。
陈清江
主任中医师
副军级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从医55年来,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妇科临床工作和部队将军以上高级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症、肿瘤、痛经、月经不调、面部色斑、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等。自年至今先后任《国际医学老年医学》特邀编委、《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心电学杂志》责任编辑等。自年以来先后在美国、香港和国内30余家刊物发表论著,英、日文译文、医学科普文章等余篇,合著、主编专著两部约60余万字。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科技进步四等奖、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二等、三等奖等12项。基于颇丰的学术成果和五十余年临床成就,被录入《现代名医大典》。
门诊时间:
环西馆:周二上午
武林馆: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预约报名
点击上方链接可以直接挂号,或拉到文末,点击“写留言”,发送“就诊分馆+就诊者姓名+联系电话”,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桐君堂(武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