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宝贝爱婴幼儿防龋怎么做

很多家长都对龋齿有疑问,我娃才1岁多,从来没吃过糖,为什么牙齿还会坏?甚至有的家长会说,我娃的牙长出来就是这样坏的。其实啊,所有的牙齿长出来都是一颗完好的牙齿,那为什么宝宝牙齿还没长全就已经坏了,为什么牙齿长得速度赶不上牙齿坏的速度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龋齿的形成与食物、细菌、牙齿、时间都是相关的。每天摄取的食物或者宝宝喝奶、含糖食物等长时间黏附于牙齿表面,细菌分解产酸,在酸的作用下牙齿逐渐脱矿,形成龋洞,而乳牙的矿化程度不高,更容易被腐蚀。婴幼儿龋是指小于3岁的儿童乳牙上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龋(无论是否成为龋洞)、失(因龋缺失)、补(因龋充填)牙面。因为婴幼儿特殊的年龄限制在预防和治疗上存在很大的困扰,所以在预防婴幼儿龋齿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家长。

婴幼儿喂养建议

母乳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且母乳喂养在婴儿对正确呼吸、吮吸及吞咽的学习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研究表明,乳牙萌出后按需母乳喂养和过长时间母乳喂养是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含乳头入睡的婴幼儿患龋率明显高于不含乳头入睡者。体外研究也提示含糖饮食加按需母乳喂养是致龋的危险因素。针对母乳喂养与婴幼儿龋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到婴儿6个月,之后结合辅食添加情况,母乳喂养可延长至2岁或以内。

0~6个月婴儿喂养建议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母乳喂养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避免养成含乳头或奶嘴入睡的习惯,并减少夜间喂养的次数。一般建议:3个月内可夜间喂养2次,4~6个月减少到1次,6个月以后最好不再夜间喂养。

7个月~1岁婴儿喂养建议

7个月到1岁的婴儿,口腔中开始逐渐萌出乳牙。逐渐添加辅食,保持合理的喂食间隔。7~12个月辅食建议保持原味,不要在奶、粥、果汁或其他液体里加糖,此外,家长在喂养时要避免用自己的口腔接触奶嘴去检测瓶中奶的温度,不要跟婴幼儿口对口亲吻,不要将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婴幼儿或共用餐具,容易将口腔中的致龋菌传递给宝宝。

1~3岁幼儿喂养建议

大部分幼儿1岁后乳磨牙开始萌出,咀嚼能力明显提高。开始断奶的时间可以在10~12个月,首先断夜奶,一岁半或两岁完全断奶。断奶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断绝母乳,而是让幼儿循序渐进过渡到食用家庭膳食。1岁时鼓励幼儿使用水杯(或吸管),尽量减少使用奶瓶,1岁半脱离奶瓶。

婴幼儿口腔卫生行为指导

口腔中的致龋菌会导致龋病。因此,建议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维护婴幼儿口腔卫生,引导婴幼儿建立口腔卫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婴幼儿龋的发生。乳牙一旦萌出于口腔,家长就必须为婴幼儿刷牙。家长可用纱布、指套牙刷或儿童牙刷为婴幼儿刷牙,刷牙以机械清洁作用为主。当乳磨牙萌出后,家长可使用儿童牙刷,清洁婴幼儿上下颌牙齿所有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两岁大的幼儿可能会想自己刷牙,但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干净牙齿。因此,家长可以教幼儿刷牙,但担当刷牙任务的主体是家长。如果是幼儿自己刷牙,家长还需要在幼儿刷完后帮助查遗补漏,再彻底清洁一次。婴幼儿刷牙后、睡前不再进食。家长帮婴幼儿刷牙使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圆弧刷牙法,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需刷到。最后一颗磨牙的远中面容易遗漏,刷牙时宜选择小头的牙刷,这样牙刷才能在口腔里灵活转动,刷到所有牙齿的表面。提倡一人一刷一口杯,不要与其他人共用,避免细菌的传染。乳牙萌出建立邻接关系后,家长就需要开始使用牙线,清理婴幼儿的牙齿邻面。正确使用牙线是安全有效的清洁口腔的方法,可以预防龋病发生。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

婴幼儿口腔检查建议

婴幼儿宜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通常出生后12个月)内,医院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根据婴幼儿患龋风险评估情况,建议患龋风险低的婴幼儿每半年一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高的婴幼儿每三个月一次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

婴幼儿使用含氟涂料的建议

根据婴幼儿龋病风险评估结果,自第一颗牙齿萌出起,可由医生进行个性化的婴幼儿牙齿局部涂氟预防龋病。建议对于患龋中、低风险的婴幼儿,每年涂氟2次;对于患龋高风险的婴幼儿,建议每年涂氟4次。

婴幼儿使用含氟牙膏的建议和指导

出生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家长宜使用含氟牙膏为孩子刷牙,每天2次。为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0~3岁婴幼儿使用氟浓度为~mg/kg的含氟牙膏],每次刷牙牙膏使用量为米粒大小(15~20毫克),刷牙后使用纱布去除口内余留牙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beimua.com/ymcd/8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